劉欣然
廣博與自省是一個人不可或缺的兩種品質,廣博以明志、自省以致遠。現(xiàn)實的窗子可以觀景色,心靈的窗子可以觀蒼生,現(xiàn)實的鏡子可以正衣冠,內心的鏡子可以正德行。
正如芬芳之于鮮花、羽翼之于飛鳥、窗子之于建筑、鏡子之于房屋,廣博與自省亦是一個人不可或缺的兩種品質。唯有借博以明志、憑自省以致遠,綜其二者,才能獲得一個完滿的人生。
讀到林清玄的“一個人面對外面的世界時,需要的是窗子。一個人面對自我時,需要的是鏡子”,我不禁贊嘆其對需做之事的高度概括。人生在世,既需要對外汲取知識、道理、方法,也需要對內審視品行、修養(yǎng)、追求,只有將兩者有機地結合起來,方可不畏天地、不懼鬼神、不愧于心。
“問渠哪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在這個不斷推陳出新的世界里,我們更應廣泛地汲取外界的事物,豐富自己的見識,擴寬自己的視野。子曰:“見賢思齊焉。”見識到更多“高山仰止,景行行止”之人,即便“雖不能至”,也會自然“心向往之”。而趙翼的“江山代有人才出”則時時警示著我們不可故步自封,否則,清朝閉關鎖國終被西方列強的堅船利炮敲開國門之例便儼然在目了。
打開心靈的窗子,廣博明志,走向光明的所在。見識了外面世界的精彩,人們亦不可忽視自我精神之貧瘠。
曾子有言:“吾日三省吾身:為人謀而不忠乎?與朋友交而不信乎?傳不習乎?”而現(xiàn)今社會,正是這種自省意識的闕如,造成了一個又一個誤入歧途而不知返,最終跌入深淵的悲劇。盧梭正因為意識到了這一點,在晚年寫下《懺悔錄》,通過審視自己的內心世界,以誡后世之人。現(xiàn)代紛亂嘈雜的環(huán)境與不斷加速的節(jié)奏讓獨處仿佛變成了一種奢求,在這種條件下,更應當有意創(chuàng)造可以停下來、靜下來的機會,以心靈之窗照見真實的自己,抺去被現(xiàn)實浸染的渾濁與污垢,克制自己不斷膨脹的欲望,“安禪制毒龍”,探求自己的初心所在,并向其慨然前行。
現(xiàn)實的窗子可以觀景色,心靈的窗子可以觀蒼生,現(xiàn)實的鏡子可以正衣冠,內心的鏡子可以正德行。面對外面的世界時,莫忘將心靈的窗子一起打開;面對自我時,毋缺從鏡子中亦看一看內心的世界。
非憑“窗”廣博無以明志,非攬“鏡”自省無以致遠,推窗攜鏡,共赴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