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子惠
方方的中篇小說《樹樹皆秋色》是一部耐人尋味的知識分子題材小說,小說反映了以女主人公華蓉為代表的一類知識分子女性的多方面情感問題,除了顯而易見的愛情,還有友情、親情、師生情等。小說聚焦和剖析了這個群體的內心世界,生動細膩地為讀者展現出華蓉的心路歷程。筆者認為,作者想要和讀者探討的問題是:這樣的“不近人情”到底算是一種曲高和寡的風度和境界,還是理想主義者——那些人們眼中低情商的人,在現實生活中的潰敗和逃離。這種“不近人情”算不算病態,是應該被理解還是被否定。
一、華蓉的外在形象
作為小說著重刻畫和塑造的人物形象,方方沒有在人物的外在形象上花費多少筆墨,沒有正面地、專門地、細致地描寫過人物的外貌形體、衣著打扮、表情動作,而是用概括的方式一筆帶過。小說中直接描寫的地方有“華蓉相貌中等甚至偏上,學問高到了博士。家里的父母也都是教授。論哪樣條件,都是不錯的”;再有就是借小說中那個若隱若現的男主人公“老五”之口,對華蓉的評價是“有氣質”,比華蓉一直瞧不上的同事梅教授有氣質;還有一點細碎的外在形象塑造是通過她的同事王志強、鐘瑛對她的幾句評價和她的一些生活瑣事來表現的。讀者從中可以窺見她的性格特點和生活狀態,獨來獨往、不愛與人打交道,生活穩定有規律,不愁吃穿,還有錢搞點高雅生活的小情調,工作認真,在學校里有一定的資歷和地位。毫無疑問,人物的外在形象與內在形象是緊密聯系、融為一體的,互為表里,現實生活中的外在的為人處世來源于人物的內在的性格和所思所想,其又影響著人物精神氣質、情感世界的形成。
二、華蓉的內在形象
(一)孤傲清高、內向封閉
華蓉孤傲清高、自視甚高,給人的感覺是有一點自負的。她誰也看不上,誰也看不起。看不起交往多年的同學好友兼同事梅蕪,不光看不起,還用一些刻薄的評價來貶低“華蓉每次看到梅蕪作優雅狀時心里總想笑,覺得人活到梅蕪這一步,其實骨頭里業已俗透……這種做派只能哄一些傻瓜男人……”,言外之意,梅蕪的檔次很低,自己的檔次很高,應該配更好的男人才對。看不起追求自己的人,覺得那些人“心煩”“俗氣”。她其實是個幸運的人,好朋友梅蕪和丈夫王志強一直關心著她;鐘瑛教授也曾寫信表示了對她情感生活的關切,亦是一番好心,但是以上在華蓉看來很俗氣,她不想也不接受別人對她的生活指手畫腳,做出任何的評價和建議,她對所有的好意都表現出冷漠與不屑,她封閉自己的內心,不斷拒絕別人熱情的擁抱、真誠的關心,明明“連情場上都沒有去過”,卻偏偏偽裝自己什么都懂。越是自負,就越是封閉內向,越是孤傲清高。
(二)惶恐懦弱、不斷逃避
有一位追求者很有趣,跟華蓉玩起了捉迷藏,你進我退,你退我進,她被撩逗得怒火中燒,時常懷疑對方玩弄自己,卻到最后都不去找他當面對質,結果不了了之。這能算大度嗎?筆者以為,這是她的一種掩飾,她不想在質問對方時讓人家看出自己的動心,所以擺出一副無所謂、自己絲毫未受影響的姿態。其實就是懦弱,明明在這段交往中花費了時間精力,受到了傷害,卻為了面子,讓這段關系輕易地無疾而終,都沒有為自己討要一個說法。
(三)虛榮虛偽、扭曲錯位
自尊心強、自視清高的人往往是虛榮心很強的人,這話說華蓉很貼切。她的所作所為和所思所想產生巨大的錯位,小說中很多地方都體現出她對愛情的渴望,對身邊有人噓寒問暖、添衣暖茶的向往,對老五那些低俗的笑話的青睞;可她不承認自己的這些合情合理的欲望,因為她要傳達給別人一種信息:我很幸福,我什么都擁有,我沒有的東西(愛情)是我不想要而不是我沒有能力得到。梅蕪有一段話一針見血:“人都說你華蓉是一個很真實很自然的人,我看未必……你就是天下最虛偽的人。”
也許受古典文化的熏陶太多,壓抑個性,華蓉從不表露真實的自己,明明非常在乎的事卻用“無所謂”來掩飾,明明是魂牽夢縈、心急如焚,明明是熱淚盈眶、百感交集,到了與“老五”的電話里,全變成了淡乎寡味的“我無所謂呀”。明明幸福就在眼前,就在手邊,老五是那么善解人意,那么主動,她甚至不需要如何的勇敢,哪怕有一次能夠正視自己的內心,結局都會不一樣吧。人之“可愛”,就在于真實吧。不用害怕被看破、被看穿,不用害怕缺點被看到。人無完人,大可不必假裝完美;想爭取的就去爭取,不必害怕失敗和受傷害,沒有誰生來是強者。
(四)天真的理想主義者,僵化刻板的思維
華蓉把愛情想得太高大上,她對愛情的預期充滿了詩人般的浪漫情調,小說里她把一片樹林當作自己的丈夫,春夏秋冬永遠包容她、愛護她。她理想的愛情是煙裊湖泊,鳥語花香,蔚然成蔭。她想獲得愛卻不愿意付出愛,她想在所有的關系里都居高臨下,不管是友情、愛情。但是世上斷無易處之事,所有美好的情誼如果想保持下去,都需要經營,更何況是不建立在血緣關系上的愛情呢,又憑什么能不付出而收獲美好的感情呢?小說中,華蓉從頭到尾都活在自己的思維模式中,小說快結束的時候,她似乎終于有勇氣邁出去,主動約了老五,可惜作者最終給了一個具有悲劇意蘊的結局,命運不肯輕易放過她。她大病一場,“從此這個叫老五的人被剔出了華蓉的生活”,與她做伴的又變回滿山的冷冷秋色。
三、結語
作者方方到底是愛護華蓉的,小說結尾的語氣溫和清麗,似乎預示著她將開啟全新的生活,不再像是前面的暗中嘲諷揶揄,讓人物處在一個“偽道士”般的尷尬境地。那就祝愿她能光明磊落地直面人生,喜歡世俗就去熱烈擁抱它,喜歡秋色就踏踏實實地融入它,只要有勇氣面對自己的內心,哪一種選擇都有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