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琪



母子情是人類最原始而又真摯的情感,也是藝術家永恒追求的表達。作為西方藝術中的經典形象,該題材在現代社會仍具有積極意義,值得研究和探討。在所有印象派畫家中,瑪麗·卡薩特最為擅長母與子題材繪畫的創作,她的一系列親子互動的作品令人動容,得到社會的一致認可。后印象派畫家高更曾說:“瑪麗·卡薩特有魅力,但也有力量。”
一、溫情脈脈的母子形象
1878-1880年,卡薩特首次嘗試以母與子為主題作畫,人物題材突破了印象派對自然風景描繪的局限性,同時這也成為她藝術生涯中最具代表性和影響力的創作。這一系列的作品傳達了她理想中母親與孩子的狀態,筆下的人物呈現一種唯美的形象,沒有動蕩、恐懼和不安,畫面充滿了寧靜、溫馨和安全感。
作為一名女性,卡薩特有著天生的溫柔和細膩,她對生活的觀察細致入微,善于捕捉現實生活中母與子自然的互動:閱讀、擁抱、沐浴、游戲和愛撫等。其中不僅有母親對孩子的呵護,還有孩子對母親的依賴,反映了當時資產階級親子生活的點滴,她用畫筆為后世留下一幅幅動人的畫面。其中,描繪母親為孩子沐浴的幾幅作品是卡薩特母與子題材中的一個亮點,她也是唯一一個描繪過孩子裸體的印象派畫家,畫中的裸體兒童白凈健康,像天使般純真可愛,代表著自然與神圣,而孩子的身邊總有母親的陪伴,烘托了母愛的主題,也側面反映出育兒責任的不易。
二、卡薩特獨特的繪畫形式語言
卡薩特獨特的繪畫形式語言主要表現在以下三個方面。
(一)主觀、鮮活的色彩
卡薩特的色彩運用主觀而又鮮活,畫面給人明亮、光鮮、積極的感受。印象派倡導走進自然,通過迅速把握瞬間的感受來營造新鮮生動的畫面感受,在永恒的自然中捕捉瞬息萬變的印象。為了探究色彩與光影的聯系,卡薩特做了許多大膽的嘗試,不拘泥于物體本身的顏色,有意識地對固有色進行提煉,敢于用主觀色彩來表達客觀事物,用冷暖、對比色來增強藝術生命力,給予視覺上的強烈沖擊。
《公園》(見圖1)描繪了母親與孩子在公園休憩的場景,卡薩特用暖色調來描繪母子間情感的溫度。畫面以紅、綠原色加強了明度對比,用色大膽濃郁。畫面中大面積的綠色草地和女孩身上的紅色連衣裙形成強烈對比,卡薩特運用“轉調”的技法,將紅、綠兩個色域自然過渡,使對比色相互襯托又統一和諧。
為了突顯主題,卡薩特巧妙地運用主觀色彩的對畫面做了許多調控。首先,她降低了背景草地的飽和度,冷綠色使空間向后退去;其次,女童的連衣裙用高純度的暖紅色來刻畫,濃郁的色彩緊抓觀者的視線;最后,由于強烈的對比色容易讓人產生視覺疲勞,故母親的連衣裙和長椅的暗面改用白、黑兩種極端色來調整整體色調。于是,飽和度最高,最深、最淺的色塊都集中在人物形象周圍,強烈的節奏感提醒著觀者藝術家想要表達的中心思想。這幅畫作色彩繽紛,但卡薩特善于熟練地運用色彩規律,反而使其呈現出一種秩序感。整體色調和諧統一,顏色之間相互呼應,色彩情感上傳達了母愛的溫暖,為觀者描繪了一個生機勃勃的溫情花園。難怪有藝術家直言,傳統色彩學上的禁忌卻是卡薩特的最愛,她能把橘、紅、黃、綠表現在同一物體上,使之擴散而毫無沖突。
圖1 《公園》布面油畫
圖2 《孩子的沐浴》布面油畫
(二)簡練、準確的造型
卡薩特筆下的人物造型簡練而又準確。早年在接受傳統的古典繪畫教育時,卡薩特學習了委拉斯貴茲、魯本斯、哈爾斯等人的繪畫技法,對油畫中形體的理解和塑造都有著豐富的經驗,使她的美術功底扎實穩健。
畫作《孩子的沐浴》(見圖2)中,母親左手擁著孩子,右手為孩子沐浴,孩子坐在母親的腿上,頭貼著頭緊緊依偎,享受著呵護與關愛,襯托出母愛的主題。卡薩特選擇了俯視的角度來刻畫這個場景,在人物造型的透視上做了特別的處理,將母親的手臂和孩童的身軀延長,同時將母親的動態設計成“S”狀,修長、優美的線條強化了視覺上美的感受。在變形的基礎上,人物動態仍然能夠舒展自然;孩童雙腳沒入水中,在光影下產生肢體變化,造型仍能夠生動和諧,若非扎實的素描基礎是做不到的。卡薩特對于人物特點的觀察和概括亦十分到位,抓住了孩童關節結構不明顯、肉嘟嘟等特點加以刻畫,天真浪漫孩童形象躍然紙上,栩栩如生。
除去人物動態,這幅畫作在整體造型的編排上也值得一提。卡薩特借鑒了日本浮世繪藝術,從母親身上的條紋連衣長裙到地毯的菱形紋路,再到背景的花紋墻紙,都做了圖形分割處理,有意識地運用了幾何圖形和裝飾性的紋樣,以平面結合立體的方式拉開空間距離。同時,將兒童的身體、臉盆、瓷器三者的造型設計得簡潔單純,輪廓線清晰,使得畫面主體清晰明確,可謂匠心獨運、別出心裁。
(三)沉穩、敘事的構圖
卡薩特的構圖具有沉穩、敘事的特點。她的母與子題材系列作品中,一部分借鑒了中世紀圣母子像,運用穩定的三角構圖。后期受到印象派、日本版畫的影響,構圖在沉穩的基礎上變得豐富靈活起來,善于運用構圖中人物、道具的擺放位置來增加畫面的敘事性,細節處暗示著劇情的走向,將一個個溫情動人的母子故事娓娓道來,使觀者身臨其境、流連其中。
《床上的早餐》(見圖3)是卡薩特母與子系列畫作中構圖最具代表性的一幅,人物位置和動態的編排發展成為情感表達的手段。畫面描繪了早晨母親與孩子在床上用餐的場景,母親略帶慵懶地躺臥在床上,懷抱著手握食物的孩童,孩童天真無邪,肢體與母親親密接觸,兩個人物的擺放以并置的形式來強調情感的一致,暗示母子關系的親密無間。母親的雙臂和孩子伸出的雙腿形成一條斜線,將兩個人物構成一個穩定的三角形,成為畫面的視覺中心,突出主體人物的形象,明確母與子的主題。
圖3 《床上的早餐》布面油畫
畫面構圖巧妙地用色彩分割成兩個空間:白色的前景部分、綠色的背景部分。床頭柜的臺面和左右上方背景的局部,大膽地運用深色幾何來穩住構圖,視覺上使畫面空間向后退去,與母親的深色頭發相互呼應。整體色調深淺明確,共同襯托出人物皮膚漂亮的玫瑰色,再次指向人物主體,突出母愛的主題,畫面節奏感強烈。欣賞這張畫作時,觀者的第一眼便落在人物形象上,母親的眼神將觀者的視線引向孩子,孩子的目光引向床頭柜上的杯子,深色的床頭柜面將觀者的目光帶回孩童手中的食物,再一次暗示了“早餐”的主題,細節中處處暗藏了故事情節,層層相扣,耐人尋味。
三、結語
作為一名在歐洲生活多年的美國女性藝術家,卡薩特始終保持了與法國印象派畫家不同的個人特色,她向印象派學習光和色的表達,向日本版畫借鑒東方藝術的精髓,與多年的古典繪畫基礎相結合,成就了自身獨特的繪畫形式語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