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淳安縣國土資源局 朱華平 錢江華 洪祝軍
建設美麗鄉村,是黨中央、國務院深入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重大舉措。美麗鄉村是小康社會在農村的凝練概括和形象表達。加強礦政管理工作,解決村礦矛盾問題,助推美麗鄉村建設是淳安縣貫徹落實礦政管理工作新定位的一個新課題,需要在探索的基礎上進行觀察、總結與完善。
萬丈高樓平地起,要做好礦政管理工作,首先必須找準定位,否則,就會是“盲人摸象”,不得要領。而定位,就是指國土資源工作在經濟社會發展這個大局或坐標系中的職責與作為。古人說:不謀全局者,不足以謀一域。也就是說,做好礦政管理工作這個“本行”,也要在看清楚大的形勢與趨勢的基礎上,從全局的高度與深度來進行謀劃。
首先,大規模的地質工作和礦業開發,保證了社會主義建設對礦產資源的需要。但為了經濟的高速增長,也付出了巨大的能源和環境代價,特別是經營粗放、礦產資源的低效利用和濫采濫挖,造成了不少地方的生態問題,阻礙了美麗鄉村建設,這種發展是不可持續的。礦產資源不可再生,在礦產資源問題上犯錯誤往往不可逆轉。環境保護不能走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礦產資源先破壞再修復的路子也同樣走不通。習近平總書記提出,“既要金山銀山,又要綠水青山;寧要綠水青山,不要金山銀山”。這既表明了黨和國家保護資源環境的堅定決心,也決定了我們必須盡職盡責保護礦產資源,推動經濟社會在保護中發展、在發展中保護。
其次,隨著社會的發展,包括土地、礦產等在內的國土資源的各種價值體現越來越直接。礦產資源已不僅僅代表一種資源,也是寶貴的資產與財富,它與人民群眾的利益息息相關。因此,礦政管理工作直接關系到群眾的權益,關系到美麗鄉村建設。應該說,近年來,礦產資源部門在服務民生、維護群眾權益方面做了不少工作,但也毋庸諱言,由于種種原因,我們在礦產資源開發過程中,考慮礦區及周邊群眾利益不多。從近幾年全國各地的礦區群體性事件來看,很多矛盾的焦點集中表現在如何統籌兼顧各方利益,特別是礦業開發如何使礦區群眾利益不受傷害并分享相關權益。比如,礦產資源屬于全民所有,全社會成員包括礦區群眾都享有這個公共利益的平等權利,占有這個利益的具體群體應該是政府、企業和群眾。但在現有的制度設計下,礦產的開采使利益的分配失去了均衡。政府得到了稅費和價款收入,礦山企業得了采礦所創造的利潤價值,而群眾的利益卻沒有得到體現。從淳安縣的探索與實踐來看,抱著“造福一方百姓,服務一方社會”的理念,在有關利益處理得比較好的礦區,大都比較和諧;這方面處理失當,或者很少考慮礦區群眾利益的地方,礦區矛盾就比較多,不少地方矛盾還比較激化。
因此,在礦政管理過程中,要妥善處理好礦群關系,創造穩定的礦區秩序,夯實礦政管理的群眾基礎,就必須把盡心盡力維護群眾權益作為根本出發點和落腳點,必須盡快找到某種途徑和辦法,讓礦產資源開發兼顧政府、礦山企業、礦區群眾三者的利益,讓礦區群眾共享資源開發收益,讓礦產資源開發惠及本地經濟社會發展和群眾生產生活,把建設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成果共享型礦區作為解決礦產資源開發中存在問題的重要途徑,成為助推美麗鄉村建設重要力量。
基于這樣的“大局”,在礦政管理中做到“保護資源更加嚴格規范、利用資源更加節約集約、維護群眾權益更加有力有效”,工作定位就會精準得多,改革發展的思路就會清晰的多,采取的措施就會有的放矢,行之就會有效的多。礦政管理工作在這樣的“大局”中才能發揮其作用。
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針對美麗鄉村建設,提出了一系列新思想、新觀點、新要求,強調中國要美,農村必須美,美麗中國要靠美麗鄉村打基礎;強調要為農民建設幸福家園和美麗宜居鄉村。這些重要論述,飽含對農村和農民的深情,為建設美麗鄉村指明了方向。美麗鄉村是社會主義新農村的升級版,與過去的鄉村建設相比,在內涵上有了新的拓展。美麗鄉村不僅是一個經濟概念,要有基礎設施、公共服務等物質方面的支撐,也是一個文化概念,包含精神層面的內容,要有人的文明素質和現代意識的全面增強,實現人與自然、人與人、每個人內心的和諧。這樣才是真正的美麗,才能勾起人們對故鄉的美好回憶,讓人記得住鄉愁,自覺與自然和諧相處。而過去的礦山開發或多或少會對生態環境造成破壞,有些破壞是不可逆轉的,過去粗方型的開采模式,遺留下不少“后遺癥”,山體千瘡百孔,這與美麗鄉村的要求格格不入,對礦政管理工作提出了新要求。開展廢棄礦山清零行動,修復破壞的生態環境,勢在必行。本著“宜建則建、宜林則林、宜農則農、宜景則景”的原則,堅持廢棄礦山綜合整治與生態修復、土地復墾、城市建設、地災防治、美麗鄉村建設等有機結合,充分利用土地、林業、財政等相關政策,形成政策與資金的合力,多措并舉、齊抓共管,形成廢棄礦山清零及綜合整治工作合力,切實提高礦山生態修復成效,筑牢美麗鄉村的生態屏障,打造礦政管理工作的新亮點。
美麗鄉村不僅是一種主觀感受和評價,更是當地農民文化觀念、生活方式的外在反映。美麗的環境能讓人得到熏陶、獲得享受,使人自覺主動地向善向上,生活得更加寧靜、舒心、快樂。過去礦山給人的印象就是灰塵漫天飛舞,周圍道路也被工程車壓得坑坑洼洼,周邊村莊也飽受其害,出行艱難,更別說環境整治、感受舒服。要助推美麗鄉村建設,就必須抓住主要矛盾,開展新形勢下的綠色礦山建設,努力打造環境友好的新礦山風貌。2017年12月浙江省國土資源廳等六部門轉發國土資源部等六部委《關于加快建設綠色礦山的實施意見》,提出全面深化綠色礦山建設體制機制改革,加快構建“政府引導、企業主體,標準領跑、政策扶持,創新機制、強化監管,落實責任、激發活力”的綠色礦山建設新體系,全力打造浙江綠色礦山建設升級版。這為下一步綠礦山建設明確了方向,提出了具體的要求,也是建設和諧、穩定、美化、綠色礦區的內在要求,必將在助推美麗鄉村建設中起到積極的作用,也是未來礦政管理工作的重點。礦政管理工作要以此為契機,借助綠色礦山改革的春風,提出新標桿、新要求,與礦山企業一到努力,把綠色礦山建設的各項指標落到實處,改善礦區礦容礦貌,提升礦區生態質量,積極履行社會責任,改變群眾對礦山的印象,讓周圍鄉村告別灰塵漫天飛舞的臟亂差環境,為美麗鄉村建設貢獻力量。
新常態下礦產資源工作既面臨嚴峻挑戰,也面臨難得機遇。要更加注重資源環境保護,堅持在保護中開發、在開發中保護,充分發揮國土規劃和用途管制對生態環境的源頭保護和優化國土空間開發格局的作用,不斷提升資源環境的承載力。要更加注重資源節約集約,把資源節約集約利用作為礦政管理工作攻堅克難的關鍵一招,全力打好資源節約集約利用攻堅戰和持久戰。要更加注重創新驅動,把深化改革和科技創新作為破解礦政管理難題的根本舉措,為礦政管理的事業發展提供強大動力。要更加注重維護群眾權益,把以人為本、民生優先落實到資源開發、利用、整治和管理等各個方面,努力把關系群眾利益的每一件事情抓實辦好,努力打造環境整潔,管理規范,無揚塵、低噪音的新型綠色礦區,讓礦政管理工作的成效惠及周圍鄉村,讓群眾有獲得感。
堅持綠色共享發展,以“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為根本遵循,推進礦產資源開發利益共享,持續做好粉塵防止工作,開展廢棄礦山清零行動及新型綠色礦山建設,創造穩定、和諧、美化的礦區秩序,在助推美麗鄉村建設工作中,切實發揮好礦政管理改革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