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王志文
目前關于海洋信息經濟的概念尚無統一定論。結合國內研究,海洋信息經濟發展主要包括海洋領域信息經濟主導產業和海洋信息經濟融合應用兩個部分。海洋信息經濟主導產業包括海洋通信設備制造、海洋專用電子設備制造、海洋通信網絡傳輸服務、軟件等方面的產業,概括起來就是海洋電子信息制造業與軟件信息服務業兩大產業。海洋信息經濟融合應用主要反映的是海洋領域采用信息化或應用信息技術而產生的滲透成效,比如智慧海洋、智慧海洋旅游等。“十三五”以來,國家全面布局海洋信息化建設,加強云計算、大數據等新一代信息技術在海洋領域的深度融合,著力推進形成“信息透徹感知、通信泛在隨行、數據充分共享、應用服務智能”的海洋信息化體系。同時,國家啟動“智慧海洋”工程,要打造基于海洋綜合感知、互聯網實時傳輸、大數據云計算分析挖掘三大高新技術的“智慧海洋”,實現海洋信息互聯互通、融合共享、智能挖掘和智慧應用。
浙江早在2013年就提出要大力發展信息經濟,在此推動下信息技術與實體經濟不斷深度融合。2014年,《政府工作報告》明確將發展信息經濟列為七個重點發展萬億級產業的首位,是全國率先提出信息經濟發展戰略的省份。2016年,浙江省成為全國首個國家信息經濟示范區。在這樣的大背景下,在浙江創建海洋經濟發展示范區的有利條件下,海洋領域的信息經濟近年也在快速發展。其中海洋軟件信息服務業成為拉動信息經濟主導產業快速增長的主引擎。海洋電子信息制造、海洋軟件服務、海洋信息基礎設施、海洋通信服務等產業發展較快,移動互聯網、服務型制造、寬帶入海、海洋電子商務等領域的新模式、新服務、新產品不斷涌現。
在浙江,信息與海洋融合較好的領域為港口,通過運用物聯網、云計算、移動互聯網等新一代信息技術,初步建設了統一的集船、港、貨物流信息與政府管理服務等于一體的海洋港口綜合信息平臺,基本形成了智慧港口的雛形。海洋信息經濟發展較好的地區為舟山,早在2015年,舟山市正式啟動海洋大數據建設,全力打造海洋電子信息產業基地。2016年,國家在舟山試點“智慧海洋”建設,通過海洋基礎設施建設,通過海洋電子信息設備測試、驗證,帶動海洋領域信息經濟的發展。
然而,浙江海洋信息經濟發展仍存在不少問題:一是海洋信息化基礎設施薄弱。雖然浙江在信息經濟領域發展較快,但是海洋基礎設施還非常薄弱,基于衛星的天基網絡、基于海底光纜的海洋網絡都尚未建成,空間與地面、陸地與海上的互聯互通尚未全覆蓋,海洋信息通信能力、綜合感知能力、信息分析處理能力、綜合管控能力均需進一步提高。二是信息化與海洋產業融合不深。浙江信息經濟運用較為廣泛的領域在交通,智慧交通已經相當成熟。但是在海洋領域,“互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與海洋產業、海洋管理的融合廣度與深度還不夠,總體信息化應用服務能力仍然比較薄弱。
為此,筆者提出以下對策建議:一是推進海洋信息基礎設施建設。建議與國家進行對接,制定總體發展規劃和實施方案,整合資源、整體部署、分步實施,體系化協調推進海洋信息基礎設施建設。以浙江“阿里巴巴”等互聯網企業為主體,探索海洋信息化發展模式,推動“建、管、運”一體化。加強軍民融合,統籌海洋經濟發展與海洋國防建設,共建共享海洋信息基礎設施,寓軍于民、軍民共建。超前布局,推動“一帶一路”國際合作,形成全球海洋信息產業發展新格局,運用“互聯網+海洋”思維,跨域融合。
二是實施“智慧海洋”工程。“智慧海洋”是信息與物理融合的海洋智能化技術革命,是經略海洋的神經系統和我國海洋強國建設的長遠戰略抓手。浙江要在“智慧海洋”工程實施上搶得先機,通過“智慧海洋”工程的實施,帶動浙江海洋信息經濟發展。重點做好海洋立體觀測網與大數據云平臺,實現技術突破,帶動海洋信息產業發展。
三是加大海洋信息人才培養。海洋信息產業是高技術產業,對于從業人員的技術要求很高。涉海院校要開設海洋信息化方面的專業,培養大量的信息化人才。涉海研究機構要聯合建立信息化平臺,吸收集聚一大批海洋方面的信息化人才,通過以項目培養人才的形式,培養頂尖的信息化人才,為海洋信息經濟發展提供智力支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