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申曙光
我國社會醫療保險制度的“碎片化”現象,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醫療保險領域公平和效率的雙重損失:“因人設保”,存在身份界限,不利于“參保全覆蓋”;統籌層次低,不利于運用大數法則分散風險;地區分割、人群分割,不利于地區、人群間的互助共濟,也造成醫保轉移接續困難;管理分割,加大了管理和運營成本;城鄉分割,導致醫療資源的分布不合理。解決這些問題,客觀上要求我們解決制度的碎片化問題,即需要進行制度的整合。制度的整合成為相當長一段時期內我國全民醫保體系發展的重大主題。
為加強醫保的制度整合,2016年1月,國務院發布《國務院關于整合城鄉居民基本醫療保險制度的意見》,提出要推進城鎮居民醫保和新農合制度整合,逐步在全國范圍內建立起統一的城鄉居民醫保制度;《“健康中國2030”規劃綱要》提出要“逐步縮小城鄉、地區、人群間基本健康服務和健康水平的差異,實現全民健康覆蓋,促進社會公平”;黨的十九大報告也指出,要“完善統一的城鄉居民基本醫療保險制度”。社會醫療保險制度整合并不是從零開始,而是在既有的醫療保險體系的基礎上,將碎片化的制度進行協調、規范、優化和融合。我國全民醫保的發展可以分三步走:第一步,讓全體居民進入醫療保險體系。即實現制度覆蓋意義上的“全民醫保”,建立起一個制度相對統一、覆蓋全體國民、統籌層次高、關系轉移接續順暢的醫療保險體系。第二步,消除制度間存在的明顯不平等,加快推進制度的整合來實現醫療籌資和服務利用方面的公平,推動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即建立具有更好的公平性的全民醫保制度。第三步,逐漸提高醫療保障水平,促進全體國民健康水平提高,由“全民醫保”向“全民健康”轉變,實現預防、治療、康復、保障的有效結合。
目前,我國全民醫保的發展已經基本上實現了第一步,正處于第一步和第二步之間的探索和實踐中。各地區可根據實際情況在全國整合的統一框架下適當確定各個地區的整合目標,制定各地區的整合思路和探索方案。例如,對于大多數東部發達地區,可在條件成熟的情況下,在已大體實現統一的城鄉居民基本醫療保險制度的基礎上,以不同方式逐步整合居民醫保與職工醫保制度,實現更高水平的“一體化”。在這方面,廣東省已經走在全國的前列,于2012年底完成新農合和城鎮居民醫保整合,近年率先開展醫保一體化改革——整合職工醫保和城鄉居民醫保。目前,廣東省已有五個地市推出了醫保一體化方案,實現了“三保合一”。需要特別明確的是,制度整合實現也需符合建立全國統一的社會保險公共服務平臺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