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祥雨
浙江省第十四次黨代會提出:“要深入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全面振興實體經濟,建設產業創新服務綜合體”。為了構建更具活力的產業創新生態系統,更好地培育發展新產業、改造提升傳統產業、促進塊狀經濟轉型升級,浙江省制定出臺了《浙江省產業創新服務綜合體建設行動計劃》和《浙江省產業創新服務綜合體建設導則》,規劃到2022年全省共建成產業創新服務綜合體50個以上。
所謂產業創新服務綜合體,是“產業+創新+服務”的一種系統集群模式,是指在某些特定的經濟地理區位上,以產業鏈條為核心、以創新驅動為引領、以生產性服務為支撐、以生活性服務為保障的公共服務平臺。產業創新服務綜合體通過集聚政府、企業主體、高校院所、科研機構、創業大眾等多方創新資源、金融資源、人力資源,聚焦新產業培育、傳統產業改造提升,著力打造新動能、修復舊動能,優化產業結構,實現經濟轉型升級。產業創新服務綜合體是動態的、開放的網絡系統,網絡的核心是產業,網絡的通道是創新,網絡的節點是服務,缺一不可。
產業創新服務綜合體對于做大做強特色優勢產業、扶持培育戰略新興產業、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具有重大意義。日前,省科技廳公布了第一批浙江省產業創新服務綜合體創建與培育名單,全省共有17家產業創新服務綜合體進入創建之列,另有13家進入培育之列。從產業細分領域來看,既有如家紡、服裝、木業家具、大唐襪業、永康五金等傳統特色產業領域的產業創新服務綜合體,也有如網絡信息技術、新材料、智能硬件、地理信息、現代海洋等戰略性新興產業領域的產業創新服務綜合體。
更好地創建和培育產業創新服務綜合體,要促進傳統“低、小、散”的浙江塊狀經濟向現代產業集群轉型升級,加快產業結構由中低端向中高端邁進,進而推動經濟發展質量變革、效率變革、動力變革。須從以下三方面著手,打造產業創新服務綜合體的浙江樣本。
健全協同創新網絡。堅持市場需求、政府引導的發展原則,依托產業創新服務綜合體,打破各方隱形壁壘,圍繞政府重點產業規劃導向、依托高校院所創新研發、緊跟企業用戶市場需求,積極構建政產學研用協同創新網絡體系。整合政府、高校院所、科研機構、專業協會、行業龍頭企業、高新技術企業、創新孵化企業等各種創新資源,借助互聯網平臺,打破地理空間制約,促進知識流、信息流、技術流空間流動與空間共享,強化創新空間聯系網絡結構。借助產業創新服務綜合體,依托“互聯網+”、云計算、大數據等新一代信息技術,加速數字經濟與實體經濟融合發展。
完善創新服務人才體系。大力引進國內外創新人才。依托產業創新服務綜合體平臺建設,圍繞傳統塊狀經濟轉型升級和戰略新興產業扶持培育,柔性引進院士、“國千”、“省千”、“萬人計劃”等領軍人才和創新團隊。積極培育本土創新人才。以產業創新服務綜合體建設為契機,加強本地科研人才、創新人才、科技成果推廣和轉化人才、管理服務人才等人才隊伍建設,打造一批政產學研用協同創新網絡體系的本土人才。加強中介人才隊伍建設。圍繞產業鏈,強化服務鏈,大力發展創意設計、研究開發、檢驗檢測、科技金融、創業孵化、知識產權、教育培訓等中介機構,提升產業發展服務水平和質量。
創新改革體制機制。創新產業創新服務綜合體運行機制。探索采用合作制、股份制、理事會制、會員制等多種運作模式管理產業創新服務綜合體。構建“大知識產權”新體系。創新改革專利、商標、版權“三合一”知識產權管理體制,著力構建與產業創新服務綜合體相適應的知識產權綜合管理體制,充分發揮“1+1+1>3”的聚合效應。創新科技金融服務體系。加大金融機構對產業創新服務綜合體建設的資金投入支持,引導民間資本和社會資本參與產業創新服務綜合體建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