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浙江省生產性服務業高級人才境外培訓班
2017年10月,浙江省發展和改革委員會組織“2017年浙江省生產性服務業高級人才境外培訓班”赴美國舊金山、西雅圖兩地開展了為期21天的培訓。期間,在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進行了供應鏈管理、物流與共享經濟、大數據和工業4.0、公私合作創新、美國資本市場等生產性服務業相關理論學習,實地考察了亞馬遜、微軟、惠普、波音工廠、谷歌、Costco、奧克蘭港口、華盛頓大學和斯坦福大學。美國是全球生產性服務業最發達的國家,以金融、商務、科技、物流等為代表的生產性服務業替代了原先鋼鐵、汽車等傳統制造業,成為美國經濟發展的支柱產業,占GDP比重超過60%。通過培訓、考察和交流,結合浙江實際,提出若干建議。
推進科技成果轉移轉化和前瞻性基礎研究協同共進。美國政府經歷了從資助工業應用為主到資助基礎研究為主的調整,聯邦政府重點資助具有公共品屬性的基礎研究,州及以下政府主要資助以本地需求為導向的應用型研究。浙江正處于從跟隨式創新向引領性創新轉型階段,可緊抓之江實驗室、阿里達摩院建設的契機,一方面聚焦人工智能、大數據、云計算、生物醫藥等領域的前瞻性基礎研究,同時注重以產業發展需求為導向的科技成果轉化應用,實現基礎研究和成果轉化“兩條腿走路”。
圍繞“浙江大學+城西科創大走廊”創新體系,打造浙江版“斯坦福+硅谷”模式。美國“硅谷”是依托高校推進產學研融合創新的樣板,其最初為斯坦福在閑置土地上創建的以計算機研發為主的科技園區,借助高校理論、技術、人才等優質資源,實現高新技術的孵化、產業化和創新迭代。杭州城西科創大走廊擁有與“硅谷”相似的資源稟賦,可借鑒“斯坦福+硅谷”創新發展模式,打造形成以浙江大學、之江實驗室等院校為核心,以阿里巴巴等龍頭企業為支撐,以未來科技城、紫金眾創小鎮等創新平臺為載體,以科技型中小企業為創新活力源頭,以教授、高校學生等高素質人才校企雙向流動為紐帶,以金融資本為助力,多方融合共生的創新發展生態。
搶抓前沿技術突破的時代機遇,謀劃培育未來產業。西雅圖是美國產業轉型和創新發展的標桿城市,依托波音、微軟、亞馬遜三家大企業,抓住了軍工航空、電腦軟件、電商平臺、云計算和人工智能等高新技術發展的歷史機遇,實現從漁港小鎮到創新高地的轉變。目前,物聯網、人工智能、智能網聯汽車、精準醫療、基因編輯等新一批技術和產業已處于孕育突破期,浙江應更加注重這些前瞻性、顛覆性未來產業的創新服務平臺搭建,搶抓互聯網之后技術和產業發展的時代機遇,實現新舊動能接續。
引導傳統OEM生產向ODM、OBM模式轉型升級。供應鏈包括“概念—設計—進料—生產—配送—銷售”等環節。以手機產業為例,蘋果占據概念、設計和銷售環節,國內企業主要為生產環節,而以富士康為代表部分企業已逐漸從OEM(代工生產)向ODM(設計制造)和OBM(品牌制造)轉型。浙江擁有大量OEM生產企業,擁有產品市場占有率卻不擁有品牌知名度。可加強引導和扶持,助推其向ODM、OBM模式轉型升級,逐步打造“浙江品牌”。
推廣以“最大客戶滿意度”為目標、注重“雙效”提升的供應鏈管理理念。美國供應鏈管理以“客戶最大滿意度”為最終目標,注重效率和效益“雙效”提升。當前,我國主要矛盾已轉化為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的矛盾。在此背景下,可復制推廣美國供應鏈管理理念和模式,更好滿足市場需求,實現從生產效率優先向注重“雙效”提升轉變,助推供給側結構性改革。
依托企業信息管理系統升級,提升供應鏈管理智慧化水平。美國企業信息管理系統經歷了物料需求計劃(MRP)、制造資源計劃(MRPⅡ)、企業資源計劃(ERP)、客戶關系管理(CRM),體現了美國供應鏈管理理念從生產驅動向客戶需求驅動的轉變。浙江在推動產業轉型升級中,應注重通過企業信息管理系統的全球化同步,實現管理理念和模式升級,提升供應鏈管理的信息化、智慧化水平。
加快部署支撐數字經濟發展的基礎設施,搶占數字經濟發展高地。預計,美國未來幾年基于政府開放數據的應用收入將超過2000億美元,數據分析、人工智能等服務應用的GDP貢獻額將達數千億美元。浙江數字經濟發展全國領先,應在大數據、人工智能等核心技術研發基礎上,加快5G、物聯網、交通、能源、環保、健康、安全等數字經濟基礎設施部署,推進政府數據資源開放共享、城市數據大腦等試點建設,提升大數據生產、收集、開放、交易和應用水平,搶先構建數字經濟發展生態體系。
以“企業上云”為基礎,深化工業大數據創新應用。美國大力推進以通用電氣Predix為代表的工業互聯網平臺建設。浙江正積極推進“十萬企業上云”行動,在此良好基礎上,可強化與阿里巴巴工業互聯網平臺的聯動,拓展大數據在重點制造業行業領域的深度創新應用,建設重點行業工業大數據創新中心,探索培育數據驅動的制造業新模式,加速工業大數據在研發設計、生產制造、企業經營、市場影響、售后服務等各環節的全流程應用。
加速金融與科技的融合創新,打造全國新金融發展高地。“硅谷”科技金融極為活躍,既創新了風險投資、硅谷銀行、新型孵化器、納斯達克市場等金融模式,成為“創業-孵化-集群”發展范式的重要驅動因素;又與大數據、區塊鏈、人工智能等前沿科技融合,催生區塊鏈金融、機器人投資顧問、互聯網金融等新業態。浙江應大力推動金融與科技的融合創新,依托錢塘江金融港灣建設,構建以科技金融為核心的新金融服務產業鏈,培育一批與浙江創業創新緊密結合的新金融機構。同時,結合浙江信息經濟優勢,擴大互聯網金融、大數據金融、金融云服務、區塊鏈金融、智能投資顧問等領域競爭優勢,打造全國新金融發展高地。
推進企業上市和并購重組,借力資本市場加速產業轉型升級。美國在20世紀經歷了橫向并購、縱向并購、混合并購、杠桿并購、跨國并購五次并購浪潮,幾乎所有美國大企業均通過并購重組方式而成長,而國內并購重組近20年才逐漸興起。浙江正大力實施“鳳凰行動”,可借鑒美國并購重組模式和經驗,搭建企業上市、并購重組的服務平臺,把對接多層次資本市場與傳統產業改造提升、新興產業培育相結合,鼓勵領軍企業通過并購方式構建核心競爭力,在較短時間內完成企業改造和整合,助推浙江高新技術企業的跳躍式發展、傳統龍頭企業的轉型升級。
創新供應鏈金融發展模式,構建產業鏈綜合競爭力。供應鏈金融是產業發展模式升級的自然演化方向,美國在工業最強盛時期開始發展供應鏈金融,已成提升產業鏈綜合競爭力、實現企業盈利的關鍵。我國產業發展逐漸進入全產業鏈競爭階段,浙江已具備發展供應鏈金融的良好產業、技術、市場基礎,可發揮中國(浙江)自由貿易試驗區先行先試的優勢,創新融資租賃、倉單證券化、應收帳款融資、存貨質押融資等供應鏈金融發展模式,培育全國供應鏈金融領軍企業,集聚帶動產業鏈中小企業,為傳統制造業和商貿流通業轉型升級提供突破口。
鼓勵平臺型物流企業發展,提供供應鏈一體化解決方案。美國大型物流企業已從單純提供運輸、倉儲等服務向提供一體化解決方案轉變。浙江物流企業規模普遍偏小,運營效率和資源優化水平較低,建議推動浙江物流企業通過并購重組、戰略合作、企業聯盟等方式做大做強,加快資源優化整合,培育一批商業模式創新、供應鏈整合能力強、專業化領先的平臺型第三方物流企業,引導其向市場專業化、集約化發展。
推動物流標準化建設,構建多式聯運體系。美國政府高度重視推行標準化體系提升物流系統之間的作業效率,降低運行成本。浙江正在推進國家標準化綜合改革試點、杭州物流標準化試點,建議以省內重點物流企業(協會)為示范試點,推進托盤標準化及循環共用、全球統一編碼標識(GS1)商品條碼,以及箱車、集裝箱車的標準化專業化,形成可推廣復制的浙江物流標準體化建設經驗。同時,依托省交投集團、海港集團、空港集團,推動港口、鐵路、公路貨運樞紐等多式聯運基礎設施建設,以專業化的集裝箱和半掛車多式聯運中轉站建設改造為重點,提高不同運輸方式間的銜接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