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行之
近年來,我國服務業在國民經濟中的比重增長迅速,物流行業作為融合運輸、倉儲、貨代、信息等產業的復合型服務業,隨著消費需求的增長,對人類環境的負面影響也在不斷加大。物流行業從粗放型發展模式向可持續發展模式轉型,成為物流行業亟待解決的課題。在此背景下,綠色物流的理念應運而生,綠色物流是指在物流過程中,利用先進的技術和理念,減少物流對環境造成的危害,使物流資源得到充分利用,實現企業、社會、環境各方面的共贏。綠色物流是物流行業可持續發展的必然選擇,也是全球發展低碳經濟的必然趨勢。
作為“兩山理論”的發源地,浙江省在經濟保持高速增長的同時高度重視生態文明建設,也高度重視物流業的低碳化轉型,將補齊綠色物流短板寫入2016年發布的《浙江物流業發展“十三五”規劃》。然而,物流業是綜合運輸業、倉儲業、貨代業、信息業等行業的復合型產業,涉及行業多、地域廣,物流業的綠色化轉型必須統籌這些行業和地區間的發展,需要社會各界共同努力。這里就如何推動綠色物流發展,提出以下政策建議。
完善綠色物流政策法規。政府部門要從頂層設計入手,制定綠色物流規劃,構建統一的綠色物流發展規劃和戰略,建立目標明確、操作性強的綠色物流政策體系。由各相關部門出臺配套的具體實施細則與方案,設定綠色物流活動的量化減排目標,并出臺激勵與監督等保障措施。推動綠色物流立法,建立約束和激勵相結合的綠色物流法律體系,針對物流活動各環節設立有效的約束機制。
加快建設綠色物流基礎設施。根據國家綠色物流相關部署和規劃,對已有物流基礎設施進行綠色化整改,科學整合節能減排技術,提高減排效率;對新建物流基礎設施統一布局、合理規劃,將綠色物流的理念始終貫穿于整個規劃建設過程,加強對多式聯運模式的支持,實現運輸方式切換的無縫對接。在基礎設施建設中引入智能化綠色物流管理系統,實現整個物流過程的實時監控、準確規劃、高效運行。
提高綠色物流技術水平。基于“互聯網+”技術,運用大數據、云計算技術促進實體物流網與虛擬信息網聯動發展,實現物資的優化配置。在社會物流領域,構建物流基礎設施互聯網,推動企業和政府層面的物流信息平臺的聯通;在運輸領域,探索構建包括新能源、環保車輛、GPS等技術在內的綠色物流技術體系,開發或引進的自動化物流設備;在倉儲領域,重點依托射頻RFID、傳感器和激光掃描等技術,提升倉儲管理的效率。
加快綠色物流人才培養。物流業的快速發展導致物流專業人才的需求劇增,政府應激勵科研機構及各類院校積極開展綠色物流技術研究,加強對綠色物流人才培養,對物流企業管理者及職工進行能力建設,提升綠色物流知識水平。
建立物流企業碳排放管理體系。針對物流行業的溫室氣體核算制度及方法不完善的現狀,制定物流企業碳排放管理體系是促進企業綠色物流發展的重要手段之一。通過對各物流企業生產運營過程中產生的溫室氣體排放量進行核算管理,可以為主管部門評價考核企業綠色物流發展,建立獎懲政策提供依據。根據評價考核結果,由主管部門督促不合格企業改進生產工藝,實現企業低碳化轉型。
建設綠色物流標準化體系。物流標準化是指物流系統內部各種設施、設備和工具等子系統技術標準的統一化和規范化,是綠色物流發展的重要基礎。建立綠色物流標準將為政府和行業的規范化管理提供依據,同時為相關部門評估企業綠色物流達標程度提供技術支持。
隨著貿易全球化進程的加速,物流行業在未來國家貿易中將扮演越來越重要的角色,也必將帶來更多的能源和資源消耗,物流業的綠色化轉型將給中國這個世界第一貿易大國帶來巨大的機遇和挑戰。綠色物流起步較早的發達國家及地區,已經催生出綠色供應鏈、綠色包裝、逆向物流等一系列新的理念并予以實踐。因此,我國發展綠色物流不應僅僅停留于表達自身社會責任認知的口號上,而應在物流行業各個環節去大膽探索、勇于實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