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刊評論員
數字經濟是繼農業經濟、工業經濟之后新的經濟形態,在組織方式、生產要素、生產方式、驅動力、發展方式等方面都發生了巨大變化。當前,數字經濟已成為質量變革、效率變革和動力變革的新引擎,是高質量發展階段最關鍵的新動能。
在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趨勢中發展數字經濟,浙江有基礎、有底氣、有決心。以首個國家信息經濟示范區建設為抓手,以“兩化”深度融合為發力點,以新技術、新業態、新產品、新模式“四新”為特點,浙江積極搶抓數字經濟變革的時間窗口,以數字經濟為核心的新經濟加速涌現。浙江信息經濟核心產業總產出已連續四年超萬億,2017年信息經濟核心產業增加值增長16.7%。2017年12月的省委經濟工作會議明確了要將數字經濟作為“一號工程”來抓,數字經濟發展的浙江風采即將全面展現。
百舸爭流,奮楫者先。浙江要勇立數字經濟潮頭,應圍繞數字經濟囊括的基礎型、資源型、技術型、融合型、服務型五大領域,緊抓機遇、分類施策,打開數字經濟發展的新“藍海”,再創浙江經濟未來的競爭新優勢。
做“實”基礎型數字經濟。發揮浙江信息經濟基礎良好的優勢,深耕信息產業集群。加快信息產業相關技術創新步伐,推動數字技術與各領域的協同創新,打造公共創新服務載體,優化創業創新孵化空間。進一步推進寬帶網絡升級,發展新型應用基礎設施,夯實萬物互聯新生態的堅實基礎。
做“大”資源型數字經濟。以“最多跑一次”改革為契機,打造最優創新創業環境,培育一批大數據開發與利用龍頭企業,全面推進重點領域大數據高效采集、有效整合、安全利用和應用拓展。加快政府基礎信息數據庫建設,構建公共數據共享、交換和開放統一平臺,擴大數據開放領域。借助世界互聯網大會永久落戶烏鎮的優勢,以世界互聯網大會為“支點”,有效匯聚全球數字經濟頂尖高端要素,打造數字經濟發展新高地。
做“強”技術型數字經濟。把握人工智能、虛擬現實、區塊鏈、量子通訊等新興技術在數字經濟發展中的關鍵作用,大力發展一批相關的重量級未來產業。謀劃和建設一批重大產業項目,形成千億級的投資規模,發揮政府產業投資引導基金的作用,引導社會資本參與數字經濟重大項目實施和科技成果轉化應用。依托之江實驗室、阿里達摩院等高端研發機構的建設,增加數字經濟技術創新的源頭供給,打造“互聯網+”世界科技創新高地。盤活現有資源,加強對數字經濟基礎前沿研究、關鍵共性技術攻關、成果轉移轉化、基地和開放平臺建設、創新應用示范等支持,確保浙江數字經濟走在技術最前沿。
做“優”融合型數字經濟。加快數字經濟與實體經濟的融合,通過開放數字技術,賦能各行各業,推動數字經濟深入發展,如“數字經濟+先進制造”“數字經濟+現代金融”“數字經濟+健康產業”“數字經濟+新零售”等新業態。通過與數字經濟的融合共生,實現對傳統產業價值鏈的重構,大力提高數字化價值的定價能力,以融合發展凸顯數字經濟的普惠共享特質。
做“精”服務型數字經濟。緊抓服務業“四大經濟”示范帶和示范區建設的契機,賦予平臺經濟、分享經濟、體驗經濟和創意經濟更多“數字化”元素。以“云上浙江”建設為牽引,大力推進“企業上云”,重點支持一批骨干云平臺服務商發展,培育一批行業云應用服務平臺,大力發展行業化定制的云計算應用和服務。有效激發基于互聯網的大眾消費需求,有序發展交通出行、房屋住宿、辦公空間、舊物交換等資源分享模式。推進智能新產品研發,加快發展可穿戴設備、移動智能終端等產品。聚焦文化產業,建設一批文化產業重鎮、特色小鎮和文化創意街區等載體平臺。積極推動移動互聯網、云計算、大數據、物聯網、人工智能等新技術在傳統行業中的應用,大力拓展服務型制造新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