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學生在二輪復習中該如何多得分,在答題技巧上老師的引導與學生的規(guī)范答題同樣重要。應理解全文的主旨,全文的脈絡,掌握答題技巧。
關鍵詞:選考;文本主旨;審題干;鑒賞術語;規(guī)范作答
高考選考部分分為文學類文本閱讀和實用類文本閱讀,所占分值的比例較大,學生易失分。針對這些現(xiàn)象,教師得在二輪復習時再次糾正學生的失誤,在這塊“兵家必爭之地”上多得分。學生應有的放矢地掌握一些答題技巧。
一、 重前提
答題前,整體上把握全文的主旨,梳理行文思路,每段的主要內容,初次閱讀時有意識地劃下重要的句子——關鍵句、過渡句、議論句、表現(xiàn)優(yōu)秀品質的句子或詞語,有些學生對關鍵句的敏感度不夠,可以引導他們抓住段首、段尾的中心句子和段落中的一些形容詞。
(1) 高考較多的題型是考查學生把握情感主旨的能力,學生在作答時對關鍵詞、重點句子必須有一定的概念,知道如何去捕捉信息源。
(2017寧德市單科質檢《紅葉》)“請結合文本簡要探析作品蘊含的情感”(3分),學生只要能抓住文中表達情感脈絡的句子,如第④段中“突然發(fā)生一種悲哀的預感”“我預料,果子的命運與民族的命運,也是一脈相通的”和第⑥段中“豈但柿子的命運如此,衣食住各項的命運無一不如此”這三個句子,就能分析整合歸納出作者深沉的憂患意識:①對國家前途和民族命運的深切憂慮;②對民眾民族意識的呼喚;③對祖國、家鄉(xiāng)的熱愛等。
(2) 如若考查句子的含意,要注意文句表層含意和深層含意(特定語言環(huán)境中句子的臨時意義)。
(3) 考查句子時,有時是落實到一兩個字詞上,這就需要先對詞語有個基本理解,繼而展開對文本有效閱讀區(qū)域的搜尋。
(2017廈門質檢《陳寅恪 踽踽獨行的國學大師》)“你認為陳寅恪是踽踽獨行者嗎?請結合文本簡析。”首先,抓住“踽踽獨行”中的“獨”,“獨”指單獨、唯一的、也可指孤獨的。如果你認為他是踽踽獨行者,那么,要尋找文中體現(xiàn)其唯一性,他的勢單力薄,如第一部分第③段的第2句和第4段最后一句“為中國學術開辟了一個嶄新的領域——對不同民族語文與歷史的比較研究”,這些句子中就有著明確的答案。第三部分第③段“感受到這個昔日門生已經摒棄了自己恪守的治學為人之道,他怒斥道‘你不是我的學生及他拒絕了中國科學院擬請他出任的歷史研究所二所的所長職務”和第④段段首“讀書治學,只有掙脫了世俗概念的桎梏,真理才能得以發(fā)揚”。如果你確定他不是孤軍作戰(zhàn),就從第二部分第②段描述戰(zhàn)火中他在惡劣的工作條件下所作出的努力,得到國際漢學界具有廣泛影響力的《劍橋中國史》異乎尋常的褒獎和第三部分清華為他分配的三個助手,學生蔣天樞給他寄來的長篇彈詞《再生緣》中尋找相關答案。
二、 重技巧
學生經過第一輪學習的見識過后,基本上知道“問什么答什么”,運用掌握的簡單鑒賞術語,分點分條式,用一定歸納概括的語言作答。在二輪復習中還應從以下三個方面進行規(guī)范:
1. 細心審清題干要求
(1) 準確尋找題干的顯性要求
①學生學會找到顯性信息。任何一道試題都有出題者的命題意圖,而這種意圖會呈現(xiàn)在一些題干上,就是我們得去尋找題干中的顯性信息,這樣,考生才會揣摩出考題是“考什么”。
如“第④段‘能夠做到這樣,作家就近于成熟了一句中的‘這樣指的是什么?請結合文本,用自己的話簡要概括”。第1個顯性信息是“這樣”這個指示代詞指代的內容應為本句之前,而且還不能離這個句子太遠的內容,這道題第2個顯性信息是“用自己的話簡要概述”即不能照搬原文,應有所刪除,或將前后詞語順序進行調整。
②教師在二輪復習時多將一些相類似的題型進行歸納展示,讓考生去分析其顯性要求的異同點。如“請根據文本,探析‘把世界已造成的作品做培養(yǎng)我們創(chuàng)造的源泉這句話的涵義,并聯(lián)系當下社會現(xiàn)實,談談你從中得到的啟發(fā)”和“結合文本,說說一代大師蔡尚思的求師之道對我們有什么重要啟迪”,這兩題的主要區(qū)別是“是否聯(lián)系當下社會現(xiàn)實”,共同點是“結合文本”,學生經常看到“談談你從中得到的啟發(fā)”,就拋開文本內容大談特談自己的現(xiàn)實感受,而離開文本的作答則無依據的支撐也不是這種題型考查的目的,這兩道題的顯性信息共同點是結合文本的主要內容作答,這是這道6分題答題的關鍵得分點,前一小題的“聯(lián)系當下社會現(xiàn)實”的分值是2分,僅僅占這一題1/3的分值。
(2) 敏感捕捉題干的隱性信息
有了顯性信息作為答題的基礎,在題干中有時隱藏的一些信息就需要考生有一定的敏感度,教師在二輪備考時也應針對性地教會學生如何在題干中抓住敏感的隱性信息點。
2. 熟練掌握鑒賞術語
學生得熟練掌握一些鑒賞常用術語,如表達方式為記敘、描寫、說明、議論、抒情;敘述人稱(第一、二、三人稱);描寫(白描、細描、正面描寫、側面描寫、人物的各種描寫手法);表現(xiàn)手法(象征、對比、襯托、先抑后揚、托物言志、借景抒情);語言風格(幽默、辛辣、明快、平實、詼諧、簡潔、委婉含蓄、犀利);修辭手法(夸張、比喻、比擬、反語、頂直、借代、設問、對比、排比、雙關等);記敘順序(插敘、倒敘、補敘)等。
①靈活準確運用:學生熟識了這些鑒賞術語之后,就可以靈活運用了,因為利用識記的鑒賞術語可以得到可觀的分數,就會讓學生明白平時的積累、平時的記憶在閱讀題作答中得到的好處。教師在二輪復習中也得將每次試卷的相同題型羅列出來進行比較練習,將鑒賞術語在作答時的得分處明顯展示出來,培養(yǎng)學生的分值分配意識。
②切忌亂套術語:二輪復習中,教師應有意識地督促學生(可以采用抽查背誦的方式)熟練掌握相對應的鑒賞術語,避免學生在具體答題時發(fā)生一些穿插使用的情況。
如“結合全文,從敘述順序的角度簡要分析這樣寫的好處。”學生由于對“倒、插、補敘”的區(qū)別不明確,而且在作答時穿插幾種不同敘事順序的作用,導致答案五花八門。
3. 規(guī)范作答
靈活運用鑒賞術語,熟悉答題模式,穿插闡述,有的放矢。在選考題中,每種題型都有自己的一種模式,教會學生使用這種模式,避免答非所問,在復習中有意識地識記。
①分析作用題型要從內容和結構(或形式)兩方面思考,不管作用考查的是題目、景物描寫、穿插描述的人物、文本對象的語言、過渡句等。②理解句子內涵,詞語含義要從表層、深層含義兩方面思考,分析理解原句,結合上下文這個具體的語境,不可拋開語境自行作答。
作者簡介:
陳亞平,福建省寧德市,周寧縣第一中學。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