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醫療檔案的價值不僅僅局限于患者看病治療,還涉及到司法、保險、疾病預防等各個行業的工作,因而應妥善地保管和利用檔案資料,使其價值得到最大程度的發揮。本文主要分析了目前醫療檔案在管理中的諸多不足之處,從設備更新、人才引進、信息化平臺建設等多個角度,對提升檔案管理水平闡述了自己的觀點。
關鍵詞:信息化;醫療;檔案管理;質量
在計算機技術還未在每個行業內部普及的時候,醫療檔案的管理需要耗費許多的人力資源,很多檔案的錄入、整理、編號都需要依靠人工來完成,浪費了許多的人力,并且很容易出現錯誤,影響檔案的真實性、準確性。如今,計算機在醫療行業得到了廣泛的運用,醫療檔案管理也開始與信息化步伐相接軌,這很大程度上便利了管理人員的工作,減少了查詢檔案上的時間,提高了工作效率。同時信息化手段的運用,能夠更深入地發掘出檔案的潛在價值,挖掘在這些數據資料背后所暴露出的各種問題,及時地解決問題。
1 醫療檔案管理中的不足之處
(一)對檔案開發利用意識淡薄
醫療檔案記錄了病人的就診記錄、病情等信息,對很多行業工作的開展都有重要的參考價值,充分發揮出醫療檔案的價值,能夠產生很多的經濟效益,有助于提升社會管理的質量。雖然信息化技術在檔案管理領域得到一定程度的利用,很多醫療機構也在積極宣傳醫療檔案的重要價值,但是無論是管理者,還是公眾對檔案的重要性仍不夠重視,檔案的價值也并未得到充分的挖掘。有部分醫療機構認為,機構的本職工作是為病人提供各種醫療服務,只需要滿足病人提出的看病需求即可,并沒有認識到檔案對于醫療服務、社會管理的重要作用。正是因為這種理念的存在,許多的醫療機構將更多的精力投放在服務之中,對檔案管理投入較少,以至于檔案僅僅發揮了記錄的作用,很多有效地參考資源未得到利用,這無疑是對檔案資料的浪費。
(二)檔案管理體制不完善
對于醫院來說,管理制度的內容多是為了規范醫院所有事務活動的秩序,符合醫院資深實際需求,制度設定主要是為了明確不同崗位人員的職責。但由于醫院行業的不斷發展,以及醫院自身所發生的變化,原先檔案管理制度已經無法滿足現代化檔案管理工作的需求,因而造成了檔案管理過程中各種混亂的局面。比如很多醫院并未對檔案管理工作設定考核指標,這便造成了管理人員日常工作散漫,沒有形成嚴謹務實的良好風氣。其次受到資料收集技術、儲存等要素的影響,醫療檔案所覆蓋的范圍比較狹窄,覆蓋的層次也十分有限。以上的這些問題歸根結底在于制度的缺失,沒有對工作實施嚴格的約束和保障。
(三)人員素養未達到專業化標準
醫療檔案管理水平的提升依賴于專業化人才團隊的支撐,而從目前各醫院檔案管理現狀來看,很多檔案管理人員都是由其它科室所調來,臨時輔助檔案管理工作開展的,這些管理人員因缺乏檔案管理的專業技術,導致管理不達標的情況出現。除此以外,因為編制的問題,很多人員沒有固定的職務,這也造成了管理的混亂以及人員流動的頻繁。
(四)硬件設施不匹配
信息化技術需要一定的計算機硬件設備作為支撐,但是很多醫院將有限的經費都投放在醫療機械設施的購買上,對檔案工作的投入較少。很多醫院檔案室面積很小,計算機還未連入到網絡之中,許多工作仍然依靠手工,各醫院之間的檔案資料也無法實現有效共享。
2 信息技術提升檔案管理中的價值發揮
(一)建立統一的信息化管理平臺
建立專門的信息平臺有助于實現不同地域之間的資源共享,避免紙質媒介在傳輸過程中丟失,解決了資料運輸的成本。同時,當患者更換了醫院之后,患者可以很方便地調取出自己的資料檔案,省去了重復檢查的時間和費用。尤其是在異地會診的時候,遠距離的專家可以及時調取出患者的病例資料、影像圖片等等,可以在短時間內就進行診斷治療。統一的信息平臺還可以為患者自我查詢提供有效的渠道,保障了患者的知情權,患者也可以借助該平臺對治療進行監督。
(二)設置完善檔案管理專業機構
以往檔案管理工作是每個科室負責本科室的檔案資料,當其它科室需要運用時,需要到相應科室查找,這種管理模式不利于資料之間的共享,檔案中的錯誤也無法被及時發現。這時就需要建立起綜合性的管理部門,負責對各科室的檔案資料進行整合,然后做出相應的歸類總結,方便不同科室的查詢調用。實踐中,各科室需要按照管理部門的要求,對檔案做好分期工作,并且按照不同檔案的性質做出編號,管理人員再按照檔案性質對檔案進行歸類整理。
(三)招募培訓檔案管理抓專業人才
人才是檔案管理的軟實力,很多復雜精細的管理工作需要專業化的人員來完成。原先醫院的檔案管理人員可能很精通檔案整理的技巧,但是卻缺乏信息化的意識和技能,在這基礎上應當有針對性地加強信息技術的培訓,幫助員工緊跟時代需求的步伐,學習最新的技術手段,來改進原有工作中的問題。同時在招新的時候,可以適當提高人才選拔的門檻,選拔出既有專業化管理素養,又具備較高信息化技術水平的綜合性人才,為醫院的檔案管理工作注入新鮮血液,保證工作的與時俱進。
(四)完善檔案管理的保密措施
信息化檔案管理工作依托于互聯網,眾所周知當數據連接到網絡之后,不可避免的會出現這樣的問題:數據的安全性很難保障。醫療檔案涉及到大量患者的個人資料,屬于法律所保護的個人隱私,而受到網絡黑客,或者互聯網自身技術的影響,這些資料面臨著遺失、篡改、竊取等諸多風險。因此在日常管理工作中,醫院行業內部可以建立起內網體系,相關的檔案資料上傳到內網系統中,避免內外網交叉使用。同時作為管理人員,應增強網絡安全的意識,在調取、運用、整理資料的時候確保運行環境的安全,每日定期對電腦做好殺毒工作,及時清理電腦中不需要的文件資料。網絡風險是不可能完全避免的,而管理人員需要做到的就是盡可能地將風險降至最低,防患于未然,在風險出現之后能及時做好應對,避免損失的擴大。
(五)健全內外部監督體系
傳統的檔案管理模式封閉性比較強,患者很難參與其中,在發現記錄錯誤的時候患者申訴比較困難,這不利于檔案管理工作的有效開展。檔案資料內容涉及到患者利益,因而患者也應有一定的知情權,應當對檔案管理工作進行監督,督促管理工作越做越好。因此醫院應及時將可公開的資料對外公開,接受每位患者對自己工作的監督。作為內部的管理部門,各個部門應積極配合患者提出的各種監督請求,只有相互督促,才能提升工作的質量。
3 結束語
隨著大數據時代的到來,醫療檔案資料內容越來越豐富,對醫療行業乃至社會的發展都產生重要影響。傳統的管理工作需要耗費大量的人力和資金成本,工作效率還比較低。而在信息化時代中,計算機和網絡技術創新了檔案管理的工作方式,作為醫療機構應緊跟時代發展的步伐,加快檔案管理的信息化建設,為推動醫療事業的發展提供重要的資源支撐。
參考文獻
[1].杜娟.醫院行政職能科室考核方法的探析[J].經濟師,2012(5):233.
[2].楊繼亮.關于醫療檔案管理模式的探討[J].生物技術世界,2013(8).
[3].鐘偉梅.如何加強新形勢醫療檔案管理[J].蘭臺世界,2013(3).
作者簡介
高艷艷(1980-),山東諸城,山東省諸城市婦幼保健院。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