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偉+呂志高
摘要:培養初中生的自控力,培養提升他們的自我認知水平和自我效能感是基本前提和基礎。在實際的教育教學活動中,我們可以通過冥想、寄語、書寫手冊等多種活動提高初中生的自我認知自信,還可以通過開展多種多樣的勵志教育來提高初中生的自我心理預期。
關鍵詞:初中生;自控力;認知;自我效能感;勵志教育
初中在孩子求學的生涯是一個重要的承上啟下階段,同時這一階段也成為各種問題層出不窮的起始和首要階段。那么在這個關乎孩子未來發展的重要階段,我們該如何去引導孩子,幫助孩子,使其在成長關鍵期少走彎路,不入歧途呢?多年的教育教學經驗告訴我們,培養孩子的自控力是一個關鍵而正確的選擇。
那么什么是自控力呢?所謂自控力,顧名思義,即自我控制的能力,具體來說是指個體適時地調節自己的情緒行為及其他活動以達到主動地掌控自己行為方向進而適應社會、實現目標的能力。
關于中學生尤其是初中生自控力研究一直是心理學上的一個研究熱點。從研究結果來看,絕大多數研究者認為初中生的自控力在整個人群中屬于中等偏上的位置。對于這樣一個研究結果,作為一個工作多年的班主任老師,我是不敢茍同的。
初中階段,孩子陸陸續續進入青春期。他們的心理活動往往處于矛盾狀態,其心理水平呈現半成熟、半幼稚性。如果你是一個初中班主任,你一定對這些話不陌生。“老師,昨天晚自習誰誰又打擾我,總是搶我的書和文具盒。”“你們班的誰誰這堂課就沒停過,他不是轉來轉去看別人,就是東摸摸西摸摸,再不行就研究自己的手指,他的嘴里還不停地發出聲音,喊了幾次都不聽,還對我嬉皮笑臉,害得我的這堂課的教學計劃沒完成。”“你們班的誰誰又沒交作業,答案和步驟都寫在黑板上了,他都不寫”……
那么我們該如何提高提高學生的自控力呢?有哪些具體有效的措施呢?下面我給大家交流一下我的思考和做法。
要采取措施,首先要弄明白影響自控力的因素有哪些?影響廣泛的社會認知理論認為自我效能感是影響自我控制的最主要因索,對于這個觀點,我深表認同。那么什么是自我效能感呢?自我效能感是指個體對自己是否有能力完成某一行為所進行的推測與判斷。心理學家班杜拉對自我效能感的定義是指“人們對自身能否利用所擁有的技能去完成某項工作行為的自信程度”。
自我效能感影響了學生在完成任務時的努力程度、當遇到困難時能夠堅持多久,以及能夠承受多大的挫折。他們研究認為,那些自我效能感比較高的學生在完成任務時會更加努力、堅持的時間比較長,面對挫折也更能承受。同時自我效能感影響了學生對其學習的自我監控,如目標的設置、自我監督、自我評價和學習策略的使用。
所以我培養提高學生自控力的第一步就是培養孩子的認知自信和行動自信。
下面給大家講一講我們的幾個嘗試和做法。
1. 冥想。我們都知道冥想非常有利于我們保持內心的平靜,也非常有助于我們更清楚地認識自己。從初一下學期開始,我們班就開始了冥想活動。從最初的三分鐘、五分鐘,到現在的十分鐘、十五分鐘,我們冥想的時間越來越長,冥想的效果也越來越好。一開始冥想時,我們會放一些輕音樂,讓學生睜開眼睛,圍繞一個主題展開冥想。到現在,我感覺學生不再需要任何外界條件的輔助就能很好進入冥想狀態,基本上做到了冥想的自主性和自由性。
2. 每日給自己一句寄語。學過心理學的人都非常清楚心理暗示的重要性。積極的心理暗示能讓學生保持樂觀和自信。一開始為了便于跟蹤和管理,我們要求每一位學生在每天早晨起床時或走出寢室時都要做一個積極的肢體暗示或給自己說一句積極的充滿力量的話。后面隨著學生習慣慢慢養成,我們對給自己積極暗示的時間和空間不再做統一要求,學生只要在每天進到教室前完成即可。當然一句寄語的力量是有限的,我們更多的是想培養學生學會并運用積極心理暗示的習慣。
3. 書寫我的青春紀念手冊。我們的青春紀念手冊要求每位學生只能填寫自己的優點和進步,不填缺點和遺憾,每天都需如實填寫。一天一天,每天進步一點點,一個月下來,一個學期下來,一年下來,當我們的學生再去翻看這本記錄了自己光榮的手冊時,那種自豪、那種自信是自發的,是油然而生的。
當看到孩子們的臉上都露出自信陽光、健康開朗的笑容時,作為一名班主任老師,我發自內心地感到欣慰和高興。同時,我也開始了我自控力訓練的第二步,對學生進行勵志教育。
俗話說,思想有多遠,我們就能走多遠。人們內心追求卓越的思想和意識往往是我們能夠進行自我管理的重要動力。我的勵志教育主要依托以下活動:
1. 每日常規安排:早讀結束時(7:25),學生全體起立誦讀《少年中國說》,誦出氣勢;下午上課前(14:20)齊唱勵志歌曲,唱出豪情;晚上上課前(19:00-19:10)安排同學讀勵志故事,講出感動。
2. 開展“勵志教育”主題班會,全班動員,思想宣傳。
3. “奔跑吧,初二”夢想墻:要求每位學生為自己設定目標,張貼于教室,書于心中,以達到勵志目的。
4. 班級集體看勵志電影,如《戰狼(2)》《當幸福來敲門》。
5. “我們有話對你說”讀一封父母的勵志家書。
6. 遠足磨煉:班級組織學生進行一次遠足鍛煉,以培養學生的忍耐力、意志力。
7. “勵志”主題演講比賽:利用班會進行小組初賽,優秀同學進行決賽,內容為勵志教育類。
8. “勵志”書法作品展,優秀作品由班委會組織校內宣傳展示,展示后,裝訂張貼在班級教室。
9. 書寫我的勵志故事:要求每位學生寫一篇自己的勵志故事,班級初評后裝訂成冊。
通過這些活動,孩子真正認識到自己的與眾不同和價值,他們的思想得到陶冶,精神得到升華,他們的內驅力越來越足,越來越有理想,越來越敢擔當。
一個只有明白認可這個道理,他才可能積極主動地去做去實踐。所以提升孩子的自控力,孩子自身的思想認知應該是前提和基礎。應該運用多種方法讓孩子充分認識到自我的價值和擔當,唯有如此,我們才能點燃起每一個孩子的生命之光,讓其由內而外源源不斷地散發著光熱和能量。
作者簡介:王偉,呂志高,河南省新鄉市,新鄉市第一中學。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