鄒瀚卿
摘 要:沈從文的《邊城》呈現了人與自然和諧一體的優美畫面,描述了邊城人們的生活百態,里邊摻雜了現實與理想、愛與被愛、恩怨與情感,造就了一個順乎于自然的愛情悲劇,凸顯了人性的美。本文通過對《邊城》中人文文化的探索,感受作品的思想內涵,對于人文對作品的影響有更深入的了解。
關鍵詞:《邊城》;人文文化;文學作品;影響
[中圖分類號]:I20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2-2139(2018)-06-0-01
《邊城》的作者沈從文先生一生平凡、貼近普通百姓的生活,但是他又熱愛文學。他曾說過“這世界或許有建造高堂大廈的人,那可不是我,我只想建造希臘小廟”。他的代表作《邊城》,講述的是湘西兒女的情感故事,以此來描繪出一個個生動的人物形象,和湘西人民生活的美好,歌頌人性美。湘西的人文文化是沈從文先生作品中集中體現的人文思想,特別在《邊城》中尤為凸出,這種人文文化也對沈從文先生的作品產生了極大地影響,甚至成為了沈從文先生作品的標簽。
一、《邊城》中所蘊含的人文內涵
人文的含義指的是一個人倫有序的理想文明的社會。沈從文先生在《燭虛·三》中提及到:“禁律益多,社會益復雜,禁律益嚴,人性即因之喪失凈盡”。意思就是指的是一種懷舊之情,表達出人們在物欲橫流的現在社會上,人性的喪失。沈從文先生厭惡虛偽的人生,喜歡下層人民的真誠和熱情,通過對他們的描寫,展現出樸實的美和生活。就像在讀《邊城》時,我們不能把它當作一部浪漫愛情小說去讀。其中最美也是作者最想表達的卻是邊城人們的人性美。
二、《邊城》中展現的人文思想及對該作品的影響
(一)對生命的關懷
沈從文的作品中對人的生命有著極大的關注。他曾說過它是一個無信仰主義者,他唯一信仰的就是“生命”。《邊城》中無不展現著他對生命的思考,它不只是一個理想中的優美世界,它更是一群充滿著力量與野性的樸素的人對生活的美好追求。在沈從文的作品中,生命有兩種對立的形式存在,一個是生命,一個是生活。生活是瑣碎的,具體可見的;生命是無形的,但是又存在于人的生活之中,它是一種精神的體現。《邊城》通過描述了湘西縣城里一群人的生活百態折射出了沈從文先生對生命的思考和理想生命的追求。在這個美麗的湘西世界里,他向我們呈現的是一種健康質樸的生命形式,用湘西的人文情懷為作品賦予更濃厚的色彩,表現出生命對美的追求。
(二)對人性的反思
沈從文先生的文學作品《邊城》體現了對現代人的反思。他看淡功利的文學觀,使得他更好地從文學作品中表現出社會道德缺失和人性的扭曲。沈從文先生的文學作品,能讓讀者從作品中感受不一樣的人生,從而使得人們反思自我,對人性更加深入探索。他的文學作品正好彌補了最近幾百年中國文學發展中,欠缺對人性審視功能。從《邊城》中通過對湘西人特有的生命力和生活狀態的描述,生動地表現出當地底層人民的生活,為我們認識湘西提供了指南,也為我們反思民族間關系提出了新的看法。
(三)對美的張揚
沈從文先生的《邊城》中處處散發著自然、人性的美,而這些自然人性的美也構建了一個獨特的人文湘西世界。邊城的美不只是山美、水美,還有人性的美。沈從文對邊城茶峒進行了原生態自然景色的描寫,故事的發生也都在這片飽有原始文化色彩的小山城中,關于這里的一切故事的發生發展都融入了這片土地特有的文化,人物的舉手投足間都映射出人性的美。他把自然與人性融為一體,構建了小說特殊的意境之美。
(四)對人性善的追求
《邊城》中作者對善的傳達是在構建出一個文化湘西的基礎上來進行的,湘西文化中所傳達出的善奠定了該作品的文化思想。作品將這種善在各種人物關系中展現出來,有祖孫之親、兄弟之情、父子之愛、鄰里之親、男女之愛等,這一切的善良與美好無不是在湘西人文之下展現的。老船夫、順順,還有戍兵、商人、妓女、水手等各人物角色的為人處世都折射出了作者對善的追求,故事與人文相輔相成,使作品的感情基調更濃厚,讓故事人物更加有血有肉。
三、文化的理想與沖突
《邊城》的主題是圍繞和翠翠和儺送以及天保之間的感情,故事描繪了主人公內心對幸福的憧憬、純情的想象。文中對湘西人民親情、愛情或是友情的表述,都表現出了人性的美好。盡管他們生活條件不一,但是都是心靈純潔質樸,有愛和善,這正是沈從文先生心中的理想。但它又是一個理想化的世界,它是沈從文先生對湘西文化逐漸沒落的一種緬懷與致敬。作品中呈現的不論是翠翠爺孫兩的相依為命、儺送兄弟間的手足互愛還是底層人民的有情有義,都是作者對湘西文化最質樸、最真誠的表達和向往。湘西文化中特有的人文情懷讓作品里的一切都那樣順理成章又不失美好,湘西文化中所獨有的人文文化塑造了作品,它傳達了精神,塑造了意境,也表達了向往。
四、結束語
沈從文的小說從自然風景出發,突出了空間感。讓人感覺時間停止,注重意境的表達,對情節卻是輕描淡寫。其不自覺地對美景、人物和美麗的生命進行描寫,如詩如畫。從他的代表作《邊城》能感受到,他將詩歌、散文等寫作方式融入到小說創造中來。讓他的作品更多的散發出優美、絢爛和寧靜的氣息。
參考文獻:
[1]蔡.沈從文作品與人文精神初探[J].北方文學(下),2017(09):43-45.
[2]徐桃.《邊城》經典化過程的歷史探究[D].海南大學,2009(12):12-16.
[3]陳英群.《邊城》的人性希冀之光[J].平原大學學報,2006(08):23-24.
[4]葉唯.論沈從文小說的人文關懷取向[J].文教資料,2011(04):32-33.
[5]蔣仕軍.從《邊城》解讀沈從文文學思想的人性美[J].學術爭鳴,2016(38):42-44.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