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隨著經濟的發展和社會的進步,對于人才的需求越來越強烈,很多高職院校的學生面臨著畢業即失業的現實問題。在職教語文教學改革中,研究如何以學生就業為本,改進職教語文教學,對于在語文教學中多方面培養學生的表達能力、實踐能力以及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具有重要的理論意義和現實幫助。
關鍵詞:職教語文教學;學生就業;口語訓練;專業素養
職教語文教學必須適應新時期、新形勢下教育改革的新要求,結合語文專業學科的特點,培養符合社會發展需要的實用性人才。要讓學生在語文課程學習中最大限度地鍛煉、提升和發展自己,為畢業后的順利就業做好充足的準備。因此,研究如何以學生就業為本,改進職教語文教學,是當前我國職業教育事業中一項重要的教學任務。
一、 加強口語訓練,敲開就業之門
以學生就業為本,改進職教語文教學,首先就是要在語文教學實踐中加強學生的口語訓練,這是學生在以后的就業中面臨的第一關。職業院校的學生常常忽視了基礎文化知識的學習,其中包括語文的學習。學生的語文素養往往不能得到有效地培養,學生的口語表達能力普遍偏低,因此必須加強對學生的口語表達練訓。首先,要讓學生清楚語言表達能力是在社會中得到一份好工作的金鑰匙。一個人口語表達能力的高低,對于職業發展的走向往往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因此,必須加強對學生語言表達訓練的重要性的宣傳,明確口語訓練的重要地位。其次,要充分利用教材,強化學生口語表達的訓練。職教語文教材中安排了很多口語訓練,然而很多教師在教學實踐中往往忽視了這一點,因此必須重視。最后,要盡量創設口語表達訓練的實踐情境,讓學生在實踐情境中進行仿真訓練,有利于學生在真正的求職過程中消除緊張,順暢表達。
例如,在教授第四單元的小說劇本欣賞時,《哈姆雷特》這篇文章的內容非常適合學生進行情境表演。因此,在學習完文章后,專門準備一節課的時間讓學生們進行表演,學生們課下認真準備臺詞的朗誦和背誦,課上表演得非常好。這樣,在語文教學中,學生的口語得到了充分地訓練,這樣的機會應該多多利用。
二、 培養專業素養,奠定就業基礎
以學生就業為本,改進職教語文教學,除了要加強口語訓練之外,還要積極地培養語文的專業素養。職業語文教學課程的設置要充分考慮到學生以后的就業環境,面對社會、工作崗位,學生需要更好地為人處世,清晰明確地表達自己,與他人進行流暢的溝通等等。在語文教學實踐中,要充分培養學生的語文專業素養。第一,加強應用文書的寫作訓練,提高學生的專業表達能力。應用文書在當今社會的廣泛應用,體現在方方面面,例如公司辦公、政府辦公以及高校辦學等。應用文書的訓練可以幫助學生在以后的工作中更好地溝通交流、處理專業事務、交接工作以及工作洽談等等。第二,閱讀、搜集信息等專業素養的培養也至關重要。當今社會的生活、工作節奏都很快,培養學生快速閱讀、搜集信息,可以讓學生更加高效的學習和工作。第三,提高專業人文素養,培養人文魅力。語文中優美的語言、生動的形象和真摯的情感等,有利于給學生以美的熏陶,增加人格魅力,對于在職場中創造融洽的工作氛圍幫助很大。
例如,在學習語文拓展模塊第二單元的時候,有一篇文章是馬丁路德金的《我有一個夢想》,文章具有濃郁的語言表達特色,自由、平等和夢想的力量對于學生具有強烈的激勵作用。這時候抓住時機,給學生觀看相關視頻,結合單元后面的作文訓練,在教學過程中抓住每一個機會培養學生的專業素養,健全學生的人格,促進學生的發展。
三、 加強自主學習,促進長遠發展
以學生就業為本,改進職教語文教學,還需要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這有利于促進學生在職業生涯中的長遠發展。當今社會發展速度快,競爭激烈,即使已經步入職場,但仍然面臨著嚴峻的考驗,要想在職業生涯中謀求長遠的發展,必須不斷“充電”。因此,在語文教學中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非常重要。教師要轉變傳統的“填鴨式”授課方式,活躍課堂氛圍。傳統教學中,學生一味地被動吸收和接受,自主性被單一的授課模式大大打壓,自主學習能力被嚴重抑制。因此,應該合理設計教師授課計劃,創新教學模式,讓學生在語文課堂上有充分的表達機會,激發學生敢說敢講、樂于學習的積極性,讓學生有機會去體驗、去探索,從而調動自主學習能力。
例如,在學習《林教頭風雪山神廟》一文時,改變傳統的單一授課方式,采用讀—探—比—評的教學模式,即讓學生對文章進行輪流朗讀,讓學生們進行互相探討,然后分組進行試講比賽,最后教師進行課文講解和點評。這樣,學生的表達機會大大地增加,自主學習能力得到了充分的鍛煉。
四、 結語
綜上所述,以學生就業為本,改進職教語文教學,需要加強學生的口語訓練,打開就業之門;培養學生的專業素養,奠定就業基礎;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促進長遠發展等多種方法,需要師生的共同努力。
參考文獻:
[1]毛曉玉.以學生發展為本改進職教語文教學[J].職業,2010,(23):51-53.
[2]張麗莉.以學生就業為本 改進職教語文教學[J].職業技術教育,2013,(09):54.
作者簡介:
謝常勇,重慶市,重慶市彭水職業教育中心。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