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在初中地理課堂教學過程中,圖像對于地理教學而言非常重要,可以說所有的地理知識信息都可以以圖片、圖形的方式展現出來。伴隨著課程教育改革的不斷深入,傳統的理論性地理教學方式所存在的缺陷越發明顯,這也間接提高了圖像在地理教學中的運用價值。對此,本文以不同的圖像圖片資料為例,探討培養圖像運用在地理教學中的運用。
關鍵詞:初中地理;圖像資料;運用分析
一、 引言
因為圖像既可以形象展示,也可以系統歸納地理信息。作為地理教學的重要工具,它能提供比文字資料更為豐富的信息量:形象、直觀、趣味、探究、系統等。有效地培養學生讀圖能力,不僅可以提高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目標達成率,還可以構建學生形象分析、空間想象、邏輯思維、歸納評價的讀圖析圖素養能力。所以,在以往的教學當中,大多數教師都是以單一性的講解為主,忽略圖像教學,這一種教學方式顯然與學生的發展相違背,無法讓學生真正理解和掌握,只有空洞性記憶,不會融會貫通、學以致用。對此,探討分析初中地理教學中圖像的運用具備顯著教育意義。
二、 思維導圖在地理教學中運用的分析
思維導圖可以說是地理教育中非常重要的一項教學圖像資源,其可以將知識點匯集到導圖當中,并讓學生根據導圖中的內容進行逐一學習,從而掌握統一性、框架性的知識。在當前的許多初中地理教育中,大多數學生都會存在知道知識點但是無法應用的問題。對此,為了更好的解決這一問題,便可以借助思維導圖的方式進行教學,因為思維導圖的教學方式不僅可以覆蓋整個知識體系,同時還可以讓學生系統直觀吸收知識的銜接與縱深,使學習更加高效輕松。
例如,在“中國的地理差異”教學中,便可以在復習時采取思維導圖的方式進行教學。從思維導圖當中學生能夠直接觀看到四大地理區域的知識脈絡,掌握區域差異以及區域在生態環境、農業發展以及區域經濟發展等方面的差別。這樣的復習方式不僅能夠讓學生形成更加完整且清晰的知識結構框架,同時還可以讓學生根據自己實際學習情況查漏補缺,針對性的完善自身學習缺陷,從而達到補充性學習。
三、 圖片圖像在地理教學中運用的分析
在圖像資料教學之前,教師需要先明確學生的學習地位,并清晰的認識到學生的主體地位。在教學過程中,需要先讓學生掌握基本的知識,并按照學生的具體需求提供相應的圖像資料。在課堂教學當中,教師可以采取師生互動的方式激發學生參與讀圖學習的主動性,并借助圖像資料的方式吸引學生的關注,讓學生快速進入到思維狀態,這也是保障課堂教學質量的基礎條件。在課堂當中,教師可以選擇適當時機應用圖片開展教學。例如,在“地球公轉”的教學當中,因為地球公轉是初中地理教育中抽象性較為明顯的課程,教學難度比較高,所以無法只通過理論性教學方式實現教育目標。對此,便可以先展現圖1中的“地球公轉示意圖”,以形象的畫面讓學生了解公轉與自轉的差別。
四、 地圖資料在地理教學中運用的分析
在地理教學過程中,有許多的知識點如果只借助課本或教師的講解很難理解或掌握,因為地理教學中有許多的內容都是學生無法觸及到的,所以這一些內容不僅空洞,同時還有一些內容非常龐大,在學生缺乏相應概念時,很難學會。對此,便可以借助讀圖的教學方式,發揮地圖直觀性與間接性優勢,降低教學難度,使學生可以直接從地圖當中獲取相應的地理知識與信息,并從圖像當中間接的掌握相應的隱形地理知識,形成多元化的教學方法。例如,在教學“中國地理差異”的課程中,教師可以借助圖2所示的“地理差異地圖”進行教學,讓學生讀圖,觀察不同地理區域的劃分以及位置、氣候、地形、河流等方面的差異,既激發學生的學習樂趣,又使學習廣度和深度得以體現。
五、 總結
綜上所述,在初中地理教學過程中,應用圖像資料進行教學不僅能夠顯著改善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同時還可以最大程度的降低教學的復雜性,讓學生更容易清晰理解相應的知識點,達到事半功倍的教育效果。另外,在教學中教師需要提高對學生讀圖能力的培養重視度,激發學生的讀圖意識與積極性,結合相應的教學資源,不斷提升初中地理教育效果,從而達到提高教育收益的目的。
參考文獻:
[1]王海靜.辯證法在地理教學情意培養中的應用[J].中學地理教學參考,2016,23(9X):18-19.
[2]賈鐵.在地理教學中培養學生讀圖析圖的能力[J].中學地理教學參考,2015,11(24):32-33.
作者簡介:
徐建亞,福建省武夷山市,武夷山市第三中學。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