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在素質教育的前提下,如何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發揮主觀能動性,將學習意識從被動接受變為自主學習,是所有老師要思考的問題。課前預習是小學語文學習的一個重要部分,學生在課前獨立地預習課堂內容,有了初步理解和疑惑,有針對性地聽課,才能更好地投入課堂學習。
關鍵詞:語文;課前預習;習慣培養
在小學階段,增強學生的預習能力,有助于學生在課堂上集中注意力。并且通過預習,學生可以不斷培養自主學習能力,進一步提升學習積極性。著名教育家葉圣陶先生曾說:“學生通過預習,自己閱讀課文,動了大腦,得到理解,當討論的時候,見到自己的理解與討論的結果正相吻合,便有獨創成功的快感;或者見到自己的理解與討論結果不相吻合,就作比量短長的思索;并且預習的時候絕不會沒有困惑,困惑而沒法解決,到討論的時候就集中了追求解決的注意力。這種快感、思索與注意力,足以鼓動閱讀的興趣,增進閱讀的效果,有很高的價值。”因此,安定區在打造高效課堂中提出的“六模塊3+X”課堂教學模式里明確提出了“問題指向,預習先行”的要求。預習是一種良好的學習習慣,這種習慣需要堅持不懈來培養。那么,如何有效地培養小學生良好的語文課前預習習慣呢?我在多年的小學語文教學中有以下幾點體會。
一、 提高認識
首先,教師要重視預習環節,因為教師是教學活動的主導,尤其要重視學生的課前預習,教師提高了思想認識,就會更加注重對學生預習能力的培養,在布置預習任務時,就會更加從學生層面出發,發揮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并且能夠不斷增強學生的課堂參與度,教師要對預習題目的選擇以及問題的選取上充分考慮學生的學習現狀,以學生的興趣為出發點,尋求一些具有思考意義以及學習探討意義的預習題目,幫助學生更好地展開預習。
二、 激發興趣
愛因斯坦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學生只有對預習產生了興趣,才會引起預習動機,推動學生去預習,并在預習過程中產生一種積極的情緒狀態。學生對新教材內容進行預習后,非常渴望得到教師的評價。充分利用學生爭強好勝的心理特點,在預習中適當采用競賽的形式,激發他們的預習興趣。重視對學生學習筆記的檢查,經常進行評比,讓同學之間進行交流,對優秀的預習筆記進行表揚鼓勵,使學生獲得成功感。
對于預習筆記做得好的同學,選為學習組長,在組內起到幫扶帶動作用,達到共同進步的目的。讓他們進行預習經驗的講解傳授,談談預習對自己學習的幫助。很多同學為爭取到課堂上交流的機會,在預習時格外用心,良好的預習習慣自然而然就形成了。
三、 循序漸進
布置預習任務,要遵循學生的身心年齡特點,按照《課程標準》的要求,按照學生的認知規律布置預習任務。剛開始,預習不要貪多,低年級能把課文會讀即可。到了中年級,就可以布置在通讀認字的基礎上了解課文內容。到了高年級,預習的要求就要逐步提高,提出明確的預習要求,做好預習筆記。
四、 傳授方法
在認識到預習的重要,學生有足夠的興趣預習的時候,正確的預習方法可以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課文,那么如何進行預習呢?如何檢驗預習的有效性呢?將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分析。
1. 解決字詞這個“攔路虎”。先通讀文章,勾畫出文中的生字、新詞及多音字,查字典詞典讀準字音,認清字形,弄清字詞的含義,讓學生更加順暢地理解課文,閱讀課文。2. 誦讀文章,了解課文大概內容。通過反復誦讀,在讀的過程中,學生了解文章大意、理清脈絡。“書讀百遍,其義自見”,說的就是這個道理。3. 查閱資料。對于與學生生活實際相差甚遠,學生在情感上不容易引起共鳴的內容,需要借助資料,了解當時的時代背景,社會狀況,幫助學生理解課文內容。如在學習《小英雄雨來》《狼牙山五壯士》等課文,讓學生產生與課文的共鳴,在了解作者以及當時抗戰的相關資料后,學生能夠更加深刻的理解課文內容,有效地拓展了學生的知識面。4. 細讀課文,解決問題。在閱讀課文的過程中,教師要指導學生有效地掌握文章的重難點內容,可以從文章的開端以及結尾,或是相關的重點語句出發,幫助學生深層次地解讀語文課文內容,當學生遇到不會的知識點時,一定要及時地標記出來,在課堂上尋求教師或是同學的幫助,解決思維困惑。在預習中熟悉了文章后,可以及時鼓勵學生的求異思維,敢于質疑課文中的內容,或者通過課后的思考練習,尋找文章的重難點內容。還可以通過這些思考題,進一步梳理文章脈絡,明白課文重點。5. 做好摘錄。從三年級開始,讓學生養成一種記錄的習慣,尤其是對于抒情性的文章或是描寫景物的句子,及時地做好摘錄,不斷積累語言素材,這樣在寫作時,可以用豐富的語言素材,轉變為自己的語言,在習作中運用。這樣使眼口手腦并用,預習效果就更好。
五、 做好檢查
對學生預習情況的檢查,可以有效地檢驗學生的預習成果、預習方法是否恰當,預習是否達到了目的。及時的表揚和督促,幫助學生樹立預習自信心;還可以通過檢查字詞的預習以及抽查學生記錄的方式,檢驗學生的良好的學習習慣是否養成;另外在課堂上通過提問,了解學生對課文內容的預習;通過質疑,幫助學生更好地掌握學習方法,對于學生獨特的思維理解課文內容,可以及時獲得教學反饋,有效地幫助學生獲取學習能力,培養學習積極性。教師可以從檢查中獲取學生的學習狀況,并且通過這種學習狀況,結合教學實踐,調整教學策略,幫助學生更好地掌握知識點,促使學生的語文課堂學習更加快速和高效。
總之,預習是一個重要的學習方法,是一種良好的學習習慣。小學語文教師要加強對學生的預習指導,重視起學生的預習習慣養成,促使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得到充分發揮,不斷增強學習的有效性。讓學生在預習的過程中不斷培養自主學習能力,學會發現問題、解決問題,促進綜合能力的發展。
作者簡介:
易梅新,甘肅省定西市,定西市安定區大城小學。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