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在人才培養方面,計算機教學有著其他方式不可比擬的優勢。隨著移動互聯的興起,我國社會進入了互聯網+的新時代,傳統的計算機教學已經跟不上現代信息技術發展的步伐。因此,探究一種基于現代教育技術的新型計算機教學模式凸顯出其必要性。本文通過分析傳統計算機教學中存在的不足,探究與現代教育技術深度有機結合的計算機教學模式。
關鍵詞:現代教育;計算機教學;結合模式
隨著計算機技術的興起,計算機技術逐漸被應用于教學領域。但隨著互聯網技術的發展,我國社會進入了互聯網+的新時代,傳統的計算機教學已經跟不上現代信息技術發展的步伐。本文通過分析傳統計算機教學中存在的不足,探究與現代教育技術深度有機結合的計算機教學模式。
一、 普通計算機教學模式的弊端
目前,計算機教育已經深入大大小小的各級課堂,但普通的計算機教學模式仍然存在諸多弊端,分析如下:
(一) 老師教育理念陳舊
現階段許多教師的教育理念已經無法跟上新的教育技術的發展腳步。多年的教育經驗養成了教師們固有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模式。從他們的學生時代到走上講臺,他們所親身體驗的教育模式已經深深地映在他們的腦海里。當現代教育技術日新月異的時候,雖然課堂上已經有了計算機,但他們的教育理念與傳統的黑板粉筆時代的教育理念并無二致。
(二) 計算機的使用很低級
根據相關調研的情況可以發現,現階段的計算機教學模式雖然在課堂教學過程中用到了計算機,但計算機僅僅作為一種工具,其本質和傳統的黑板、粉筆并沒有什么區別。可以看出,現階段計算機在課堂教學中的應用只是一種簡單應用,是一種名不副實的所謂計算機教學模式。即使在課堂上應用了計算機,也僅僅是作為老師的另一個書本而已。整體而言,課堂上仍然是以教師為主,并沒有超越過去教學實踐中“老師講,學生聽”的窠臼。
(三) 計算機教育模式還不被使用者接受
由于傳統的計算機教學模式存在諸多不足,導致實際應用中教學效果并不好,教、學雙方都對這一教學模式持懷疑態度。特別是在對這一模式的新鮮感褪去之后,老師和學生都會感覺這一教學模式并不是那么的神奇。許多教師感覺計算機課件使用并不是那么順手,學生也會感覺老師的講解好像在照本宣科。老師們將做課件視作苦差;學生們也不再做課堂筆記,而是等到下課直接拷貝老師的課件,計算機在課堂教學中甚至起到了反作用。這樣的教學過程對教、學雙方都起不到好的效果。
二、 計算機教學與現代教育技術的結合模式
通過以上分析可知,單純的、簡單的在教學課堂中加入計算機的因素并不是一個好的想法。簡單的計算機教學模式還存在問題。因此,想要真正的讓計算機成為教學的一大助力,必須將計算機技術與現代教育技術相結合。以下為本文作者提出的幾點建議:
(一) 計算機教學與多媒體結合
在新的時代,多媒體技術迅猛發展,并顯示出獨特的魅力。將這一技術與計算機教育模式相結合,是一個很好的思路。在課堂教學中,教師可以利用視頻、音頻甚至是虛擬現實技術等多媒體手段來配合自己的講解,可以更加直觀的向學生展示所要傳達的知識。使得學生的課堂記憶影響更加深刻,更容易理解課堂內容。
(二) 計算機教學與局域網技術結合
將計算機教學與局域網技術相結合,建立數字化的學習空間。整個教學過程通過本課堂的局域網完成,學生可以主動的利用自己的網絡客戶端對剛剛學到的知識進行演示,以鞏固和加深理解。教師通過計算機可以實時監控學生的課堂實踐活動,從而找出課堂教學中學生理解困難的知識點進行著重講解。
(三) 計算機教學與互聯網結合
互聯網的世界沒有邊界,將互聯網及計算機教學相結合,最重要的是可以打破時間與空間的界限。互聯網的加入可以讓教學活動的參與者隨時隨地的獲取知識。教師可以足不出戶的建立網絡課堂,課后,相關的課堂視頻和教學資料都可以通過網絡進行共享,以滿足學員在課下自學的需要。同時,學生也可以在任何地方做到與老師的實時互動,從而針對自己在學習中遇到的問題向老師進行單獨的咨詢。
三、 計算機教學與現代教育技術結合的意義
現代教育技術與計算機教學相結合的新模式,對于教育事業的發展有著重要的意義。
(一) 改變了傳統教育模式
基于現代教育技術的計算機教學模式極大地豐富了課堂實踐手段,多種多樣的課堂手段使得枯燥無味的知識變得生動形象,增強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提升課堂質量和教學效果。
(二) 改變了傳統教育觀念
新的計算機教學模式造成了學生與教師的相對地位變化,從而帶動了老師教育理念的轉變。在這種新的教育模式下,教師和學生都會進一步思考新模式下的教學理念。將課堂上以教師為重點轉化為教、學雙方互動的新模式。從而增強了學生的主觀能動性,提升學生獨立思考的能力。
四、 結語
本文就現行的計算機教學模式進行了分析,找出了一些存在的問題。同時,也探討了一些計算機教學與現代教育技術的結合模式,為未來計算機教育的發展提出了一些新的方向。希望通過討論,促進現代教育技術下計算機教學模式的進一步發展。
參考文獻:
[1]潘巨龍,陸慧娟,姚伏天,高波涌,徐文龍.計算機專業教學改革與課程建設實踐[J].技術監督教育學刊,2006,(02).
[2]程偉淵,吳昌平.改革非計算機專業計算機課教學模式的實踐與思考[J].濟南交通高等專科學校學報,1998,(01).
[3]李瑩,翁蘇湘,呂亞娟.淺析培養創新人才的高校計算機教學模式[J].新課程研究(職業教育),2007,(10).
[4]邢淑蘭.改變評價方法,消除學生自卑心理[A].中國心理衛生協會青少年心理衛生專業委員會第八屆全國學術會議論文集[C],2002.
[5]明德廷,李娟.高校非計算機專業計算機基礎課程教學新模式的探討[J].江西農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7,(01).
[6]徐緒堪.基于BP神經網絡的高校教師教學質量評價研究[A].決策科學與評價——中國系統工程學會決策科學專業委員會第八屆學術年會論文集[C],2009.
[7]劉益康.關于職業學校計算機應用基礎課程的教學方法探索與研究[J].中國校外教育,2010,(17).
[8]韓勇.創新、融合、體驗——財經類院校計算機基礎教育教學改革探究[J].電腦與信息技術,2011,(03).
作者簡介:
楊瑋紅,內蒙古自治區赤峰市,赤峰工業職業技術學院。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