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數學學科具有較強的邏輯性和抽象性,對于很多學生而言,其學習略顯乏味和枯燥,特別是智力方面存在缺陷的孩子,其對于數學學習更是感到十分困難。因此,教師要在數學教學中,實現數學教學生活化,激發培智孩子的數學興趣,提升教學效率和質量。本文主要針對創新培智數學的生活化教學途徑進行分析和闡述,希望給予我國相關教育同仁以參考和借鑒。
關鍵詞:培智教育;數學生活化;教學途徑;分析
一、 引言
數學知識與實際生活具有密切聯系,數學學科也是我國義務教育的基礎學科,因此,在具體教學中,教師要結合生活實際開展教學,遵循數學知識的應用規律,以生活化的方式調動學生的數學熱情和積極性,將抽象的概念生活化。培智學校屬于我國特殊教育的關鍵組成環節,其學生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因此,教學手段也存在些許區別。教師在開展數學教學中,要以學生的實際生活為立足點,遵循培智學生的認知能力和智力水平,以生活化的方式將數學知識傳授給學生,進而提升課堂效率和質量。
二、 當前培智數學生活化教學中存在的幾點問題
(一) 過分生活化
當前,一些教師為了突出數學的實用性和生活性,在教學中過分強調生活化,甚至將數學課堂變成了演示課、故事會和游戲課,削弱了課堂的教學性,混淆了生活與教學的本質。
(二) 設計不科學
在具體教學中,一些教師為了突出數學知識的實用性,在創設生活情境的過程中,存在設計不科學的情況,將大量夸張而不切實際的案例融入到數學課堂中,不僅無法提升課堂效率,同時也制約了培智學生的數學思維。
(三) 與生活脫離
一些教師缺乏對培智學生的認知,在教學中過于強調數學概念和數學理論,沒有注重在教學中融入生活元素,由于培智孩子本身就缺乏生活經驗和想象力,如果教學與生活脫離,會導致教學效率低下。
(四) 生活形式化
一些教師在實現教學生活化的過程中,沒有以傳授學生知識為目的,而是為了實現生活化而進行教學,導致生活素材流于形式、浮于表面,難以起到輔助教學的作用,致使生活形式化。
三、 實現培智數學教學生活化的相關途徑分析
(一) 加強生活聯系
生活之中處處存在數學知識,即使是培智學生,其在生活中也有應用數學知識的時候,因此,在具體教學中,教師要將數學知識與生活實際充分結合,利用生活中常見的數學現象和數學問題開展教學。培智教材在設計過程中,綜合考慮了培智學生的基本情況,但是教材內容與生活實際依然存在一定的差異,教師要對教材知識進行總結和歸納,以教材為核心,對數學知識進行靈活處理,將生活實際與抽象知識有機融合,進而提升教學效率。
例如在學習“8減幾”這一內容的時候,教師可以通過簡單的生活問題開展教學:教師取出8只香蕉,在將香蕉分給學生的過程中,提出問題:現在老師手里還有多少只香蕉?你是如何列式計算的呢?通過這種簡單的直觀的生活情境,可以激發學生對數學知識的興趣,幫助學生加深對8的分成這一知識點的掌握和理解,培養培智孩子的數學思維。
(二) 注重生活實踐
數學學科具有較強的生活性和實踐性,教師要注重數學知識的生活實踐,用生活檢驗知識,進而提升培智學生的生活實踐能力。在具體教學中,數學教師要結合培智學生的行為習慣以及心理狀態,開展因材施教,鼓勵學生從生活中發現數學、體會數學以及應用數學,在學科設計中要設置更多的具有較強生活性的問題,以問題為導向,引導學生探究生活、實踐生活,加深對數學知識的掌握。
例如在學習“年月日”這一知識點的過程中,教師可以為學生發放日歷,組織學生親手翻看日歷,找出一年之中天數最少的月份和天數最多的月份,通過親身實踐,促使學生將知識轉化為經驗,讓培智學生體會到數學知識與生活的密切聯系。
(三) 創設生活情境
在實現教學生活化過程中,教師還要為學生積極創設生活情境,組織學生融入到情境中。生活情境主要分為以下兩個環節:第一,創設教學情境;第二,創設練習情境。教師在創設教學情境的時候,要結合培智學生的認知能力和智力水平,通過簡單的情境進行鋪設;在創設練習情境的時候,教師要提升情境的深度,保證情境具備較強的實踐性和練習性。
例如在創設教學情境中,教師可以組織學生找一找身邊代表數字的事物,如三只粉筆、兩本書以及一個同桌等,通過簡單的情境幫助學生形成數學思維,感受生活中的數學知識;例如在創設練習情境中,教師要將生活問題融入到情境中,通過問題引導學生開展自主思考:奶奶給你買了十塊糖,你吃了八塊以后,還剩下幾塊糖?通過生活問題加強與數學的聯系,實現數學知識生活化。
(四) 運用生活語言
在具體教學中,由于培智學生存在智力缺陷,如果教師用具備深度的語言開展教學,可能導致學生無法理解,因此,在具體教學中,教師要運用生活語言開展教學,降低學生的理解難度。
例如在學習“加減法”知識的時候,教師要注重語言的生活化:同學們,今天老師在課堂中帶領你們去一個十分神奇的地方。在說完這句話后,教師要利用多媒體為學生播放動物園的情境,當學生的注意力都集中于課堂后,教師可以引出問題:同學們,猴山有五只小猴子,但是一只小猴子生病了,現在在醫院接受治療,那么我們今天可以看見幾只小猴子呢?通過生活化的語言,引導學生進行思考和探究,進而完成知識的傳授。
四、 結語
總而言之,基于培智學生的特殊性,在數學教學中,教師要注重加強生活實際與數學知識的密切聯系,幫助學生從生活化的教學中獲取知識的經驗,提升其數學應用能力。
參考文獻:
[1] 王亮.如何構建培智數學生活化的高效課堂[J].讀與寫(教育教學刊),2015,12(12):224+232.
[2] 顧雪芳.新課標理念下培智數學教學設計的“四研”步驟——以上海輔讀學校實用數學第十二冊《年月日》為例[J].現代特殊教育,2017(17):40-42.
[3] 陳銀蓮.培智學校高段生活化數學有效性的嘗試——以《認識和選擇衣服的尺寸》為例[J].考試周刊,2014(39):89.
作者簡介:王燕萍,江蘇省常熟市,常熟市特殊教育學校。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