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教師專業發展需要通過教育實踐進行提升,民間游戲是民族地區幼兒教師經常開展的實踐活動。通過分析民族地區幼兒教師民間游戲指導中存在的問題并提出相關建議,能夠在一定程度上為民族地區幼兒教師專業發展提供理論參考。
關鍵詞:教師專業發展;民族地區幼兒教師;民間游戲指導
近年來,隨著我國學前教育事業的大力發展,本土文化資源越來越受到重視。民間游戲作為本地優秀文化資源代表,越來越受到民族地區廣大幼兒教師的好評。但由于受制于教師發展,在幼兒園中開展的民間游戲活動還存在一系列問題。
一、 幼兒教師專業發展
幼兒園教師專業發展是指:“學前教師在專業訓練和自身不斷地主動地基礎上,逐漸成為一名專業人員的過程?!庇纱丝梢姡變航處煹膶I發展是建立在自身主動構建的基礎上,同時要經過漫長的主動訓練。
二、 民族地區幼兒教師民間游戲指導中存在的問題
通過對貴州民族地區H市若干開展民間游戲的幼兒園進行調查,我們筆者發現幼兒教師在開展民間游戲指導中存在以下常見的問題。
(一) 片面追求“游戲教學化”,喪失民間游戲的體驗性
在幼兒園課程中,處理好游戲與教學這個兩難問題的關鍵在于處理好其中的各種宏觀、中觀和微觀因素以及它們之間的關系,把握好種種的“度”,不僅要在游戲和教學的比例上把握好“度”,而且要在游戲與教學策略上把握好“度”。幼兒園教師在開展民間游戲過程中通常采取兩種形式:一是民間游戲與教學內容相結合,依托民間游戲的形式達成教學目標;二是采用教學的形式實現民間游戲的開展。通過確定目標,逐步講解能夠使幼兒獲得發展,但約翰·胡伊青加說“人是游戲者”,游戲是“一種自愿的活動或消遣,這種活動或消遣是在某一固定的時空范圍內進行的,但又具有絕對的約束力”。所以教師在民間游戲指導中往往傾向實現某種教學目標,過多的賦予民間游戲個人主觀愿望。
(二) 游戲指導“機械化”,未能從“幼兒的視角”指導民間游戲
民間游戲中“幼兒的視角”下“是一個從游戲的被動參與者到游戲的主動參與者,最終演變為游戲的積極創造者的過程,同時伴隨著兒童的興趣層次的相應變化。”秦元東認為幼兒游戲存在不同階段,教師在開展民間游戲指導過程中往往存在“機械指導”的行為。在民族地區,教師開展民間游戲一方面是響應社會對傳統文化的訴求,另一方面是為了彌補課程資源的不足。
(三) 開展民間游戲活動多“拿來主義”,未能做到與時俱進的指導游戲
首先,民間游戲在原生狀態中針對不同的年齡階段,對場地、空間等常常具有不同的要求。例如,貴州水族的賽馬游戲在脫離了“過端”的節日氛圍,效果就會大打折扣。筆者通過查閱民間游戲進幼兒園的文獻資料發現,全國各地的幼兒園多出現跳皮筋、翻花繩、滾鐵環等游戲,而且這些游戲于上個世紀風行全國,但各地具有特色的游戲,例如蒙古族的賽馬和貴州少數民族賽馬游戲的區別、漢族端午節龍舟比賽和西南少數民族龍舟比賽的區別等一旦走入幼兒園,幼兒教師多不加區分就開展起來。其次,時代在發展,傳統民間游戲喪失了活動場所。在民間游戲開展上,目前民族地區幼兒教師多采用照搬教材、網絡案例等方式,多數教師通過簡單改編就生成本地的幼兒園民間游戲活動。在具體開展中并沒有考慮到幼兒是否喜歡,究竟有沒有接受民間游戲所要傳達的內容,以及能否從民間游戲中體會到應有的快樂。
三、 民間游戲指導中教師專業發展問題分析
(一) 專業精神不強,自我發展意識不足
幼兒教師專業發展水平可以從專業精神、專業知能和專業自我三方面進行考察專業精神,主要包括教師的教育觀念和職業道德。教師的教育信念是指教師在對教育工作本質理解上,由教師自己選擇、認可并確認的教育理念,它支配著教育者的教育行為。民族地區幼兒教師在實施民間游戲指導行為中多糾結于“游戲重要”還是“教學重要”的兩難問題。當前“游戲是兒童的權利”已成為教育共識,但面對上級的檢查和幼兒園教學任務的安排時不能很好地處理民間游戲和教學活動的關系。
(二) 社會要求過高,社會保障工作不足
杜威提倡“學校即社會”“教育即生活”“從做中學”的教育觀,從教師的角度探究就是要求教師要關注學校,關注幼兒的一日生活,在具體的教育行為中不斷地提升自身的專業水準。從目前來看雖然民族地區學前教育事業得到了長足的發展,但是社會力量仍然未能充分支持。政府上對學前教育重視不夠,民族地區教師對以理論為主的講座培訓接受度不高,以民間游戲為例,教師更渴望看到的是如何開展民間游戲,具體的案例如何操作等實踐性培訓。
(三) “園本文化”發展滯后,有待改進“園本文化”
美國學者U·布朗芬布倫納認為:一個人的發展受小微系統、內部系統,還受到外部系統和宏觀系統的影響。園本文化作為幼兒教師的外部系統,在教師專業發展上起著重要作用。我們發現,一個幼兒園的物質文化層面、制度文化層面和教師文化層面都影響著教師的專業發展。“良好的學前教育教師文化是學前教育教師專業發展的支持性環境,學前教育教師之間能夠在知識和信息上充分交流、共同分享,在思想、信念、態度方面相互影響和促進,從而為個體發展和教學水平的提高創造有利條件?!?/p>
教師在開展民間游戲指導中不遵從民間游戲體驗性,過于僵硬、機械地指導游戲以及照搬游戲案例等行為均反映了幼兒園沒有形成積極健康的“園本文化”。幼兒園文化氛圍的養成不是單靠一方面可以實現的,這是一個從園長到各級領導骨干,從保育員到一線教師共同努力的結果。要想實現民間游戲的良好的指導環境,豐富幼兒園的物質文化、健全幼兒園的制度文化、和諧幼兒園的教師文化都是必不可少的條件。
四、 民間游戲指導中民族地區教師專業發展策略建議
教師的專業發展可以通過實踐活動有效提升,筆者就民間游戲中存在的一些問題提出改進建議,希望可以為幼兒教師的專業發展有所幫助。endprint
(一) 提升專業意識,強化自我發展
首先,幼兒教師要想獲得良好的專業技能,專業意識不可少。為實現民間游戲的優質指導,幼兒教師要樹立民間游戲重要作用的專業意識。其次,民間游戲的收集、開發、利用十分艱苦瑣碎,幼兒教師只有親身實踐、用心思考才能將民間游戲和幼兒教育有機結合。
(二) 強化社會保障,充分利用家長、社區資源
幼兒教師民間游戲指導水平要想獲得發展,不僅要靠教師個人付出辛勤努力,更要獲得社會的支持和認可。
首先,政府機構和教育部門如果加強政策引導和資金支持,有利于激發教師的積極性。除了質量評比進行引導外,教育主管部門可以通過開展民間游戲專題講座,舉行民間游戲指導比賽等措施,為開展民間游戲創造良好氛圍。其次,家庭和社區要轉變陳舊觀念。陳鶴琴在1927年發表的《我們的主張》中指出“幼稚園是要適應國情的”“兒童教育是幼稚園和家庭的共同責任”等主張。幼兒園教育要從本土文化出發,但隨著時代進步和經濟水平發展,越來越多的家長希望幼兒接受新鮮事物,對傳統民間游戲持懷疑和消極的態度。
(三) 強化“園本文化”,加強教師專業發展
民族地區民間游戲資源豐富,但能夠開發和運用的教師卻相對較少。資金不足、人才的奇缺、教師觀念相對落后、幼兒園制度不合理等均制約著民間游戲的發展,也制約著幼兒教師專業水平的提高。筆者建議相關部門健全幼兒教師培訓機制是教師專業發展的有效措施;民族地區幼兒教師結合當地實際打造民間游戲特色課程等活動。同時,對表現突出、指導能力強的教師要予以鼓勵和支持,通過老教師帶新教師,專業性強的教師帶領專業相對較弱的教師來大力支持教師的專業發展。
參考文獻:
[1]柳國梁等.學前教育教師發展:取向與路徑[M].杭州:浙江大學出版社,2013.
[2]朱家雄.游戲與教學,孰輕孰重——玩與教的兩難(二)[J].幼兒教育·教育教學,2014(3).
[3]李姍澤.學前教育應重視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論民間游戲在幼兒園課程資源中的地位和作用[J].課程·教材·教法,2005(5).
[4]秦元東.幼兒園民間游戲的階段與轉化:兒童角色的視角[J].學前教育研究,2012(4).
[5]黃朝賓,吳忠權.貴州少數民族地區幼兒教師專業發展存在的問題與對策討論[J].教育觀察,2014(5).
作者簡介:
辛京凈,貴州省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黔南民族師范學院。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