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課堂教學是培養留學生素質能力的主要途徑,如何進行有效地安排和設計對整個留學生的教育起著決定性的作用。本文探討了留學生分子生物學實驗課堂的教學特點及存在的問題,提出了提高教師英語授課水平,選擇合適的實驗教學配套教材,采用探究式教學法激發留學生學習興趣,以及采用翻轉課堂教學模式,突破實驗課堂的時間限制以提高留學生分子生物學實驗課堂教學質量。
關鍵詞:留學生;實驗教學;分子生物學
近年來,我國高等教育和國際交流都得到了迅猛發展,越來越多的留學生選擇到我國進行學習,醫學類留學生也與日俱增。留學生素質能力的高低是衡量我國高等教育質量的一個重要指標,提高留學生素質能力也是促進國外優質學生來華留學教育的基本保障。
課堂教學是培養和提高留學生素質能力的主要途徑,充分保證并提高留學生課堂教學質量對于維護我國醫學教育的國際聲望具有重要意義。作者所在學校于2006年成立國際教育學院,現已成為浙江省規模最大的對外醫學教學機構之一。現設有臨床醫學和口腔醫學兩個本科專業,采用全英文授課模式。作者所在科室在近10年來分子生物學課程的留學生教學過程中積累了一定的經驗,也發現了很多的不足之處。本文主要回顧和分析了近10年來本院在留學生分子生物學實驗教學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并提出了相應的教學建議。
一、 醫學留學生學情現狀
目前,在我校求學的留學生主要來自非洲和南亞的經濟欠發達的國家。他們基本不懂漢語,英語交流能力也參差不齊,加之其所在國的基礎教育水平落后,他們的知識基礎相對較薄弱。他們與我國的本科生相比,由于意識形態、社會環境和文化氛圍等的不同,其思維特點、學習方式和學習側重點等都存在較大的差異。他們對文字描述性內容的機械記憶能力差于我國本科生,但是對于實踐操作部分的學習則顯示出了較大的興趣。分子生物學是一門理論性和實踐性極強的學科,其知識領域廣泛,理論前沿,內容抽象,外加留學生又缺乏相應的背景知識,他們對分子生物學理論知識的掌握比較困難。基于理論課的分子生物學實驗課卻能激起留學生學習的興趣和愛好,但是他們實驗技能和動手能力比較薄弱,有的甚至很欠缺。因此,提高分子生物學實驗教學質量,對提高留學生實驗技能,促進醫學留學生主動地去探索和研究分子生物學知識,全面提高留學生的科學素養具有重要的意義。
二、 分子生物學實驗教學建議
(一) 提高教師英語授課水平,增強師資力量
科室負責給醫學留學生進行全英文授課的教師均具有中高級以上職稱,碩士以上學歷,部分教師還具有海外留學和工作經歷,具有較豐富的中英文授課經驗,并熟識分子生物學專業英語。在分子生物學實驗課授課的過程中,教師們對于實驗原理,實驗步驟,以及一些注意事項的講解都不存在任何問題。但是,在實時指導留學生進行實驗操作,面對基本不懂漢語,英語聽說能力參差不齊,發音普遍帶有地方口音的留學生,教師們還是會覺得“心有余,而力不足”。如何把留學生在實驗操作過程中出現的錯誤,如何糾正這些錯誤,以及將一些操作要點和知識要點深入淺出地分析給他們聽,成了教師實驗教學環節最大的掣肘。
針對這些情況,教師個人和學校可以通過不同的途徑來達到提高教師英語授課水平的目的。首先,任課教師應有積極的教學態度,利用一切可能提高英語口語水平的機會主動學習。學校可以通過組織校內英語口語培訓班、教師的國外培訓計劃等提高現有教師的英語授課能力,還可通過引進國外優秀師資等途徑來提高師資隊伍整體水平。
(二) 選擇合適的實驗教學配套教材
分子生物學實驗過程繁雜,需要使用的儀器、試劑和耗材繁多,因此,必須要采用相應的分子生物學實驗手冊,將每一個實驗的基本原理、實驗步驟、所需的儀器試劑耗材和注意事項等內容進行詳實介紹,這樣才有利于留學生進行實驗操作以及進行實驗前的預習。但是,目前留學生分子生物學實驗課沒有指定的教材,多數院校都是自行編寫實驗教材。為此,各位授課教師一起查閱分子生物學的原版英文教材,將經典的分子生物學實驗內容與教學、科研相結合,編寫了一本適合本校留學生的內容詳實的英文實驗指導手冊。該實驗手冊使得學生對實驗內容和實驗操作方法等有了直觀的了解,減少了操作中的失誤,減少了師生間的交流問題。此外,在實驗課上課時,帶課教師還會準備一份內容詳實的PPT進行講解,對一些實驗指導手冊上沒有寫明的進行補充。這樣,學生就能較好地掌握實驗課堂的基本內容,從而加深對理論知識的理解和掌握。
三、 因材施教,選擇合適的實驗教學方法
(一) 采用探究式教學法,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傳統的課堂教學教育方法并不適合留學生的學習特點。因此,填塞式、灌輸式的傳統課堂教學模式必須向開放式、互動式的教授模式轉變。教師可采用探究式教學方法來激起留學生學習興趣。教師將設計多樣性的問題,營造適合學生探究的問題情境,引導課內課外的教學探究活動。在分子生物學實驗課堂上,教師可將實驗相關的原理、操作等內容設計成難易程度不同的各類問題在課堂上提問,以達到以下教學目的:
(1) 留學生較自由散漫,上課遲到早退現象頻發,課堂紀律性也差,在實驗課堂上,他們愛交頭接耳式地相互討論,嚴重干擾其他學生的實驗操作及實驗進程。在實驗課堂內通過提問能收到較好的教學效果。對于被點到名回答問題的學生如果出現遲到、早退不在課堂者等將酌情扣分,最終影響分子生物學期末綜合成績。醫學留學生對期末成績非常看重,他們對于將影響期末綜合成績的上課提問也非常看重,因此,基本能夠解決上述提到的紀律問題。
(2) 根據實驗相關內容提出思考型問題或研究型問題。教師提出思考型問題可引導留學生對實驗內容進行預習,或引領講授思路及實驗課后思考研究;思考型問題有利于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起著啟發思維、引人入勝的作用。教師也可在開始一堂實驗課之前或之后,提出研究性問題,并組織學生研究。研究型問題營造的問題情境,有利于開發學生智力,培養學生將所學知識應用于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二) 采用翻轉課堂教學模式,突破實驗課堂的時間限制
留學生分子生物學實驗課時很有限,在這時間段里真正屬于學生自己能支配的時間很少,而想要在這樣短的時間內進行實驗操作、記錄、分析、推理等顯然是不夠的。學生的興趣、好奇剛進入狀態,還未很好地體驗卻被時間打斷,課后大部分學生也不會再進行探究。因此,留學生分子生物學課內實驗教學中許多都是半截式的實驗教學,效果不是很理想。
翻轉課堂是一種新興的教學模式,起源于美國科羅拉多州落基山“林地公園”高中。筆者認為高校中的實驗課是非常適合使用翻轉課堂這種教學模式的。教師可事先準備好實驗教學資料和教學視頻,并通過學校教學平臺、QQ群、微信群等進行分享,要求學生實驗課前預習。實驗課中,教師可用15-30分鐘時間為學生在預習過程中產生的疑問進行解答,并對實驗操作過程中的重點和難點再次進行提示或模擬演示。然后學生開始自行實驗操作,教師對班級全體學生進行觀察,有針對性地進行指導,也可在實驗中途的等待時間組織學生進行實驗討論。課后,進一步和學生進行交流,解決相關疑難問題。通過翻轉課堂教學模式,將有效地拓展學生自主實驗操作時間,彌補實驗課堂時間不足的缺點,同時也能培養留學生的自主學習、問題探索、創新能力和科學研究能力。
參考文獻:
[1] 李敏,黃曉嘉,馮振卿.臨床醫學專業留學生學歷生的教學實踐與探索[J].醫學教育探索,2010,9(11):1564-1567.
[2] 權芳,趙瑞敏,張鵬飛,趙謙,邵淵.PBL教學模式在醫學留學生教學中的應用[J].西北醫學教育,2016,24(1):140-141.
[3] 李明凱,羅曉星.導入式教學法在藥理學教學中的應用探討[J].山西醫科大學學報:基礎醫學教育版,2010,12(11):1063-1065.
[4] 朱新波.以提高應用能力為導向的藥理學教學模式的思考[J].基礎醫學教育,2015,17(1):22-24.
[5] 錢保俐.翻轉課堂教學模式在高等院校實驗課程教學中的應用設計[J].實驗教學,2014(6):114-115.
作者簡介:沈耀,副教授,浙江省溫州市,溫州醫科大學檢驗醫學院生命科學學院。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