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鵬飛
【摘要】近年來,隨著市場經濟體制的日漸成熟化,使得企業業績評價體系發生了明顯變化,過去僅靠財務指標進行業績評價的做法已經無法適應形勢需要了,非財務指標也逐漸成為業績評價的重要參考因素。但就目前情況而言,非財務指標利用率水平低、可靠性不足以及獲取成本過高,使得其在業績評價過程中未能發揮應有的作用。本文將針對業績評價中的非財務指標進行深入探討,指出其應用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并就如何在業績評價中更好地運用非財務指標提出相應的策略。
【關鍵詞】業績評價 非財務指標 應用 策略
一、非財務指標在業績評價中的應用問題
(一)非財務指標利用率低
一直以來,在對企業業績進行評價的過程中,非財務指標的利用率低下是顯而易見的。有很多企業從未采集過非財務指標,也有部分企業雖然進行了非財務指標的采集工作,但并未對其加以充分利用。可以預見,非財務指標將會成為企業業績評價中的重要內容。造成非財務指標利用率低下主要有以下幾點原因:第一,企業領導者或財務工作人員未能正確認識到非財務指標的重要作用,也就談不上對其加以充分利用了。第二,在業績評價體系中出現非財務指標,將會導致業績評價結構判定與操縱變得更加復雜化,不少企業正是基于這點考慮而將非財務指標進行閑置處理。而一旦非財務指標長期得不到有效利用,那么企業獲取并利用非財務指標的意愿也會隨之降低,進而導致非財務指標逐漸被邊緣化。
(二)非財務指標缺乏可靠性
在企業業績評價過程中,非財務指標的可靠性與理論預期往往存在較大差異,不少企業在獲取非財務指標的能力往往比較有限,導致所獲取的非財務指標并不能為業績評價提供多少參考價值。非財務指標自被提出以來,就飽受各界質疑,尤其是非財務指標難以被量化計量的權威性。實際上,對非財務指標進行量化,往往需要采取一定的計量規則,然而該規則的制定往往帶有一定的主觀隨意性。不少企業往往傾向于通過問卷調查的方式來完成非財務指標的獲取與量化計算工作,但是調查問卷的設計及調查人群狀況都會影響非財務指標的有效性。可見,非財務指標的獲取來源過于繁雜,對非財務指標的可靠性和有效性造成了極其不利的影響。
(三)非財務指標獲取成本較高
在運用非財務指標的過程中,還存在獲取成本較高的問題,這對很多中小型企業來說往往難以承擔,特別是綜合利潤率比較低的中小企業,也就失去獲取和利用非財務指標的積極性。對于那些生產經營比較正規的企業來說,非財務指標的獲取過程往往需要支付大量成本。通常,非財務指標的獲取往往需要投入相當大的人力和物力資源,目前,只有較少的企業構建有自身的信息數據支持系統,有時候為了能夠獲取非財務指標數據,甚至需要從客戶群體、第三方機構、競爭對手處獲得非財務指標數據。此外,很多企業為了保證樣本數據的類型及數量,提高非財務指標的可靠性而不惜支付高昂的數據信息獲取成本,進一步指出了非財務指標獲取成本高昂的問題。
二、業績評價中非財務指標的運用策略
(一)提高非財務指標的利用率
目前,非財務指標利用率水平一直偏低,因此,為了更好地運用非財務指標,提高非財務指標的利用率對于企業來說就顯得尤為重要。企業應在業績評價的過程中,重視非財務指標的利用,不斷提高非財務指標的應用水平,注重非財務指標利用經驗積累。只有不斷利用非財務指標,才能充分顯現出其在業績評價過程中的優越性。為了有效提高非財務指標的利用率水平,企業應當具有創新應用視角,如果單純地運用非財務指標進行業績評價,很可能會導致非財務指標獲取成本過高,與價值取得之間相互失衡,這就要求企業在業績評價中運用非財務指標時,應將其作為企業內部建設以及管理層決策的重要參考。在非財務指標應用多元化的當前,非財務指標的應用價值能夠更加充分的顯現出來,這也就意味著,如果在企業內部形成了較好的非財務指標應用環境,那么業績評價過程中非財務指標的作用才能得以充分發揮出來。
(二)促進非財務指標的可靠性提升
要想促進非財務指標的應用,還應不斷提高非財務指標的可靠性。盡管非財務指標的可靠性提升存在一定難度,但目前我們正處于大數據時代背景下,云計算技術也逐漸成熟,這就為非財務指標可靠性的提升創造了有利條件。一般而言,要提升非財務指標的可靠性,需要經歷一定的時間周期,特別是中小企業,非財務指標可靠性的提升很難在短時間內實現的,這就需要企業把提高非財務指標的可靠性確立為一項常態化工作。對于那些人力資源和可支配資源眾多的企業可以重新配置各種資源,進而促進非財務指標可靠性的提升。但是,僅靠追加各種資源投入并不能保證非財務指標可靠性的提升,還需保證各種信息獲取渠道的規范性。
(三)降低非財務指標的獲取成本
為了更為有效地運用非財務指標,還應不斷降低非財務指標的獲取成本,這樣能夠允許更多的企業獲取并運用非財務指標。為了能夠降低非財務指標的獲取成本,企業應做好非財務指標獲取前期的統籌工作,盡可能地降低非財務指標獲取過程中資源浪費。同時,并非所有非財務指標都需要花費一定的經濟利益才能獲取,比如說,企業可以調查商品零售期間的客戶滿意度,這樣就可以省去非財務指標的信息獲取過程。此外,要想降低非財務指標獲取過程中的資金耗費,還需要企業事先做好長遠打算,如果企業規模和資金狀況允許,可嘗試構建自己的信息庫,利用互聯網和產品銷售網絡完成信息的收集、整理和分析,這些豐富的信息能夠為企業非財務指標的獲取提供有效幫助,也便于企業更好地掌控非財務指標的獲取成本。
三、結束語
綜上,盡管非財務指標會影響業績評價,但是目前這種積極影響并未得以彰顯出來,一直處于十分尷尬的地位。為了在業績評價中運用非財務指標,企業應當給予足夠的關注,從非財務指標的采集與獲取上著手,不斷提高非財務指標的利用率和可靠性,降低非財務指標的獲取成本,采取各種措施保證非財務指標的準確性,只有這樣,才能在業績評價過程中充分發揮作用。
參考文獻
[1]石陽.淺談非財務指標在企業業績評價體系中的運用[J].商業會計,2015(4):56-58.
[2]丁榮.淺析企業業績評價體系現狀與完善措施[J].全國商情,2015(Z8):37-38.
[3]王鶯.對企業業績評價體系中設置非財務指標的思考[J].港澳經濟,2016(27):86-86.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