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為了提高幼兒的語言應用能力,為促進其未來發(fā)展提供良好的條件,需要給幼兒語言教學創(chuàng)造和諧輕松的語言表達環(huán)境,來激起幼兒的表達欲望。在幼兒語言教學過程之中,把教育內容、任務和游戲進行有機結合,順應了幼兒的心理發(fā)展特點,通過這種方式能夠激發(fā)幼兒學習語言的熱情,進而充分調動幼兒學習語言的積極性,導致語言教學真正成為推動幼兒全面發(fā)展的有利條件。
關鍵詞:幼兒園;語言教學;策略
一、 引言
目前,人們越來越重視對孩子的教育,尤其是幼兒語言教學,更把其作為孩子智力啟發(fā)以及將來發(fā)展的敲門磚,進而也對幼兒園的教學質量與教學水平提出了更高層次的要求。興趣是學生學習最好的老師,游戲對于幼兒的吸引力毫無疑問是非常巨大的,因此,在幼兒園語言教學過程之中加入游戲活動,把兩者進行有機結合,能夠充分激起幼兒語言學習的興趣,進而給幼兒增加了更多的語言表達機會。
二、 幼兒園語言教學游戲化過程中存在的問題
(一) 教師缺乏正確的游戲理念
通過對老師進行調查,發(fā)現雖然老師在思想理念上面十分重視游戲化,但是在實際的語言教學過程之中,老師常常不把游戲放在必需的地位,一直是無足輕重。老師對于教學過程之中的游戲的理解,很多還停留在“游戲能夠給教學帶來樂趣”的認識程度。因而在老師心里游戲并不是語言教學的必需品,而只是當作需要時的補充品。游戲對于幼兒至關重要的價值再加上對于創(chuàng)新語言教學的重要意義便被埋沒在老師有限的教學理念中。
(二) 教學中游戲程式化現象嚴重
語言教學過程之中游戲的程式化現象嚴重主要體現在活動方案的一成不變。老師在活動開展之前就對各個部分進行了事無巨細的規(guī)劃。怎么提問,預計幼兒如何回答,該怎么銜接下一階段,整個活動過程的方方面面都被計劃與安排好。雖然這種方式的“課前準備”能夠幫助老師更好地把握課堂,使課堂可以井井有條地進行,但同時,這種缺少“自由”與“意外”的設計教案也給課堂帶來一定的“危險”。在某種程度上,正是由于設計了這種“完美無缺”的教案,才導致老師為了嚴格“遵守”計劃而忽略了實際教學過程之中的“不可控性”與“非預設性”,甚至會致使出現“老師暗示幼兒回答正確答案”、抑或躲避幼兒的“非計劃”中的問題。在日常的語言教學過程之中,老師常常因害怕不能把握游戲中的“不確定因素”進而導致教學目的的偏離或給課堂秩序帶來麻煩而實行少用游戲的態(tài)度。但同時,老師也要明確地認識到,如果太過拘束于教學任務的完成程度,全部依照教學計劃“一成不變”,也必定會偏離“游戲”越來越遠。
(三) 游戲中太過重視秩序與紀律
通過觀察許多語言活動,從中發(fā)現在僅僅只有20到30分鐘的教學活動中老師要平均進行5到8次的秩序維護,特別是當教學活動的內容不能強烈引起幼兒興趣的時候,幼兒的“違紀”行為會更多。經驗豐富的老師更偏向于進行多次的秩序維護,“請大家看某某孩子坐得多精神”“我不會對你笑,由于你沒有坐正”“誰表現的最乖誰就可以先去玩游戲”等等,并且幼兒本身也傾向于表現老師喜歡的行為來取得老師的關注。法國著名教育家凱果瑪說過:“如果讓我在紀律與缺少秩序的吵鬧之間做出抉擇的話,我寧愿選取缺乏秩序的吵鬧,因為吵鬧和缺少秩序至少說明:兒童是真正地活著!”但是,在“秩序”與“紀律”主導的活動課程上,幼兒實際上是根本不能“活動”起來。
三、 幼兒園語言教學活動游戲化的有關策略
(一) 創(chuàng)新游戲理念,適當開展游戲
為還原游戲的原本面目,老師需要給予語言教學過程之中的游戲更大的自由。給游戲更大的自由表明老師要把游戲的主導、主體地位交還給幼兒,使幼兒可以放縱的投入到游戲中享受游戲,在游戲過程中愉悅身心,發(fā)展自我。游戲開始之后,老師不要太過于干預游戲,不需要太過重視游戲的對和錯,或者是游戲是否朝著預計的目標前進。彭海蕾指出“幼兒園游戲教學本質是提高幼兒的游戲性素質”。在成人專制與獨裁成長下的兒童要么會成為一味服從的“奴隸”,要么會成為暴戾逆反的另外一個極端。而在充滿民主平等的游戲精神氛圍中長大的兒童,也一定會變成獨立自主的健全人格發(fā)展建設者。
(二) 尊重幼兒,正確指導游戲
老師不管是設計游戲還是開展游戲,都要重視給幼兒留存合適的發(fā)展空間。教師不可以把游戲流程等同于“腳本”,要求幼兒依照腳本內容進行表演。腳本式的游戲過程只會使幼兒覺得約束與緊張,擔心犯錯受到老師的批評。一旦幼兒在游戲過程中不能感受到愉悅與輕松,幼兒也就不能真正在游戲過程中實現積極探索與內化,游戲也因而喪失了原有的價值和意義。語言教學游戲具有教學性和游戲性,因而應用語言教學游戲時需要老師既要“參與”,又可以“退出”。美國教育學家斯米蘭斯基曾說過:“游戲能夠輔助提升兒童的認知水平。”同樣,舍法提亞也提出:“成人參加游戲能夠提高想象游戲的質量,推動兒童的認知、言語與社會性發(fā)展。”但是值得關注的是,老師參與游戲也要掌握好“度”,不可以對游戲進行太多的預計與設置,不能隨意替代幼兒作出決定或判斷對錯。
(三) 善于觀察思考,充分使用游戲資源
老師不可以被網絡或書籍等固定的游戲資源所局限,要把語言教學過程之中的游戲資源放大到無盡的日常生活中,使生活變成語言教學內容的不竭之源。現實生活的多姿多彩也給予了語言教學內容活潑性、真實性,幼兒由于更加熟悉反而可以更好地接受。幼兒老師要做善于觀察生活、創(chuàng)新教學課程的開發(fā)者,而不是只知道抄襲“現成”的復述內容者。因而,老師不必局限于書本或教案,要善于在現實生活的各個方面發(fā)現語言教學內容的素材。
四、 結束語
幼兒園語言教學游戲化適應了幼兒的生理發(fā)展特點,能夠使幼兒獲取更多的游戲空間,在游戲過程中激起孩子的表達欲望。語言教學游戲化并不是單純的游戲過程,而是通過游戲這個媒介來進行語言教學活動。因此,在語言教學游戲化活動中,老師要依照幼兒的年齡結構特征來設計具體游戲環(huán)節(jié),引導幼兒參與教學游戲活動,來加深幼兒的感知體驗,繼而讓游戲可以真正地提高教學效率。
參考文獻:
[1]賈慧慧.幼兒園小班集體教學活動中教學游戲的現狀研究[D].長春:東北師范大學,2013.
[2]范元濤.幼兒園教學游戲化研究[D].重慶:西南大學,2011.
[3]李婷.幼兒園大班語言教學中游戲運用的問題與對策研究[D].無錫:江南大學,2013.
作者簡介:
蔡琳,江蘇省昆山市,昆山經濟技術開發(fā)區(qū)錦華幼兒園。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