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隨著現代化科學技術的快速發展,我國電子商務技術愈加走向成熟,而伴隨著社會主義新農村發展步伐的加速,電子商務技術逐漸滲透到農民的工作及生活之中。目前來看,我國農產品仍面臨著“難賣”的問題,然而在電子商務技術的背景下,為我國新農村農產品的流通提供了有利契機,但由于農業受自然及社會各方面影響因素較多,以致我國農產品在電子商務領域的發展相對落后。本文就影響我國農產品電子商務發展的因素進行分析,同時闡述了如何應用電子商務技術促進我國農村農產品的流通。
【關鍵詞】電子商務 新農村 農產品 策略
自上世紀90年代以來,我國農產品開始出現流通不暢、價格下跌等現象。究其主要原因主要體現在產品結構不合理、品質差、同質性強,根本不能滿足日趨多樣化的市場需求,另外,由于農產品的銷售流通渠道過長,盈利空間過多被中間商所截取。但終其根源來講,是由我國實行的聯產承包責任制所引起,進而引起我國農業戶小生產與社會化大市場之間的矛盾不斷尖銳,為此,我國農業需建立一種適應農業戶小生產的經營特點與市場全球化的信息服務體系。而通過信息化電子商務技術在農產品的生產、營銷及流通上的應用,很大程度上解決了這一難題。
一、影響我國農產品電子商務發展因素分析
(一)農民缺乏對電子商務的認識
近些年來,雖然網絡已經開展在農村逐漸普及,但農民網絡所帶來的便利并沒有形成正確的認識。由于我國農民受文化因素制約,在一些觀念上仍比較傳統守舊,對新興的電子商務技術持一種遠觀態度,同時部分農民認為電子商務存在一定的虛擬性,與自身關系并不大。另外,部分農民由于受經濟條件制約,甚至沒有多余資金來購買計算機等網絡設備,以致農民不能及時掌握一手信息資源,并且無法在網絡上發布資源。
(二)網絡信息平臺建設有待完善
先進的網絡信息平臺是發展農村農產品電子商務的重要基礎保障。目前,雖然已經建立了一些信息平臺,如中農網、農業信息網、富得網等,但面對日趨激烈的市場競爭趨勢,仍然無法滿足農產品電子商務的多樣化需求。首先,針對農村農產品流通的網站建設較少,同時缺少一定的專業水平,多數網站信息建設多注重宣傳效應及服務項目,而對于農產品交易或服務型的網站則較少;其次,農產品分類信息標準體系有待完善,缺少具有相關專業素質的人才,同時部分涉農網站在信息的更新頻率上較為緩慢,內容缺乏新穎性,以致農民很難在網絡上尋找到有利的交易信息;最后,網絡安全建設有待加強。部分涉農網站經常遭受電腦黑客入侵,有時還會竊取網絡銀行賬號或密碼,另外,網絡相關法律法規的不健全也是制約農產品電子商務發展的重要因素。
(三)農產品電子商務服務機構欠缺
電子商務商品的突出特點表現在商品的標準化與可鑒別性上。進而針對農產品網絡交易來講,更應這種對產品進行標準化分級、包裝規格化以及產品的編碼化。然而,農產品受季節性因素影響較大,在一些特定環境下很容易發生變質,特別是一些時令性較強的農產品很難實現標準化,以致出現農產品交易中以次充好的現象發生,另外,由于農產品種類繁多,大部分都是個體包裝,因此在物流運輸中很難保證其鮮活性。
(四)電子商務交易環境及配套服務不完善
針對現階段一些農產品電子商務交易網站而言,首先,并沒有建立相應的配套物流運輸體系,然而,農產品對運輸要求較高,多需要保證產品的鮮活,而實際的物流運輸中卻很難對其進行有效保障,進而嚴重影響農產品的交易過程;其次,目前很多農村信用社并沒有開展電子支付業務,即使部分信用社開通了電子支付業務,但很多農村在對此種支付方式上的認識仍存在一定誤區;最后,是農產品交易的信譽問題,農民怕銷售的產品拿不到貨款,或是交易對方擔心農產品的質量等問題都是影響電子商務交易的重要因素。
二、應用電子商務技術促進新農村農產品流通策略分析
(一)創新電子商務模式
堅持以服務“三農”理念為基礎,不斷完善和創新電子商務模式。由于我國農村農產品電子商務發展仍處于初步發展時期,在很多銷售及管理等方面還不夠成熟,進而需要不斷加強對電子商務模式的完善及創新。如中農網在創新電子商務模式教具示例性,其通過籌劃地方特色的農副產品展銷見面會及超市展銷等活動,很大程度上打通了地方產品的銷售渠道,以企業產銷歷史與客戶形成一定關系,積極對電子商務模式產銷模式進行創新。
(二)加強網絡信息平臺建設
農村農產品電子商務發展離不開網絡信息平臺的建設,而網絡信息平臺又離不開專業的網絡技術人員,進而需不斷加強網絡專業人才的培養,開發更多的關于農產品流通平臺,為農民及時有效的提供最新信息及資源發布的平臺。在網絡信息平臺建設過程中,著重加強對農產品交易與服務板塊的設立,豐富平臺各項信息。
(三)提高支付及交易安全保障
加強電子商務交易安全建設,為農村農產品電子商務發展提供安全的交易環境。如中農網在對所參與平臺的企業簽訂相關協議,嚴格規范交易流程,實現了中農網與企業間的雙向約束的法律保障。所參與注冊會員,需繳納一定的保證金,并嚴格服從信用管理及質量檢驗工作。另外,在平臺建設方面,采用最先進的加密技術,實現信息數據傳輸的安全可靠,同時設立了相應的防火墻及放黑客入侵技術,實時對平臺進行全程監控,促進平臺安全穩健運行。
(四)加強政府對農村電子商務的參與性
農村農產品電子商務發展離不開政府的大力支持。在政府相關政策的指導下,制定農村經濟發展規劃,在政策和法律上大力扶持農產品電子商務的發展。政府可通過降低網費,實現農村網絡化的普及,進而有效刺激網上消費活動,同時通過資金上的支持,加大對電子商務技術的開發,如現階段網絡上比較火的拼多多平臺,極大的促進了地方特色農產品的銷售。另外,政府還需嚴格監督農產品電子商務發展中的違規交易,積極有效保障農民及消費者的權益。
總而言之,我國電子商務技術在新農村農產品流通中的應用前景十分廣闊,進而政府及農民個體需積極抓住有利時機,有效的利用電子商務技術帶動農業發展,給農民帶來更多豐厚的收入。值得注意的是,要認真分析電子商務技術在農業應用中的不足,積極采取有效措施,不斷開發和創新電子商務發展模式,以有效帶動農村經濟發展。
參考文獻
[1]賈惠霞.電子商務技術在新農村農產品流通中的應用[J].電腦知識與技術:學術交流,2010,6(9):2270-2271。
[2]梁曉音.探究電子商務技術在新農村農產品流通中的應用策略[J].全國流通經濟,2017(19)。
[3]趙世雨.河南省農產品電子商務發展現狀與對策研究[J].河南師范大學,2015。
作者簡介:張果(1995-),男,湖南岳陽人,漢族,在讀本科生,研究方向:電子商務與商品流通。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