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春樂+張楠+劉曉玢
摘 要:本文研究源于天津渤海職業技術學院與天津渤海化工集團有限責任公司、天津理工大學聯合培養應用技能型人才本科班。應用技能型本科教育在本質上作為高層次的職業教育,尤其是學生教育管理工作模式上,與普通高職學院管理模式和普通本科院校相比具有特殊性。普通本科畢業生知識結構較完善,理論基礎扎實,但動手能力差,理論與實踐相脫節;普通高職畢業生動手能力較強,吃苦耐勞,但理論基礎知識薄弱,學習能力較差。天津渤海職業技術學院通過反思這些學生教育管理模式的優劣及存在的不足,借鑒相關企業的管理經驗,提出構建全方位、全覆蓋、個性化(OEC)的教育管理模式,充分調動學生自主管理,形成獨具特色的應用技能型本科學生教育管理模式。本課題以天津渤海職業技術學院本科實驗班為例,分析應用本科學生特點,針對目前存在的問題和不足,探索構建應用技能型本科學生OEC教育管理模式。
關鍵詞:應用技能型學生;教育管理模式
1 引言
高校學生是社會發展的接班人,是社會經濟進步的動力支持,因此,高校培養化工技術技能型的本科人才非常重要。但由于各種因素的影響,當前的本科院校學生雖然具有較為完善的知識結構和扎實的理論基礎,但卻缺乏動手能力,理論與實踐存在脫節的情況,由此導致大學生在進入社會后,企業還需要花費大把時間來培養學生的動手實踐能力,這樣不僅無法節約勞動成本,還大大提高了企業的發展成本,對于社會發展的影響較大。在新的發展時期,面對大學生就業過程中所存在的理論與實踐脫離的問題,采取創新化的教育管理模式至關重要。
2015年,天津渤海職業技術學院與天津渤海化工集團有限責任公司、天津理工大學聯合培養技術技能人才本科班,實施學生前三年在渤海學院學習理論知識和實踐技能,最后一年在企業進行頂崗實習的人才培養模式,天津渤海職業技術學院是一所以化工為特色的職業院校,顯然,這種教育模式實現了理論與實踐的良好結合,對于學生的培養也更加全面,距離化工技術技能型本科人才的培養目標更加接近。
2 應用技能型本科“3+1”人才培養模式下的學生的成長特點
應用技能型本科學生的學制為四年,采用3+1模式培養,該類型的學生管理由本科院校和高職院校共同負責。學生在高職院校學習生活,高職院校負責學生的日常管理。
大一階段。步入大學,同學們努力適應大學生活、認真學習專業知識,參加社團部門活動與工作。大一結束時,學生都能很好的總結自己在這一年的學習和社團活動情況,并爭取在以后的大學生活得到改正和進步。
大二階段。學生開啟了后三年大學生活和學習,專業課程和學習環境的變化帶來了很多細節上的問題,學生在新的環境中會顯得格格不入,甚至產生抵觸情緒。
大三階段。大三是同學們努力為自己的夢想和未來行動的一年,是同學們攻讀高層次學位、參加各類招聘準備就業,自主創業、報名公招考試等等,有著相對完善的規劃和目標并實踐實施的一年。
大四階段。大四是檢驗本科院校、高職院校和企業三方聯合舉辦的應用技能型本科班的辦學成果的一年,也是應用技能型本科班學生能否順利畢業,順利取得本科學歷學位證書以及綜合素質和能力等大幅提升的關鍵年。
3 OEC教育管理模式概述
OEC管理模式主要是指“日事日畢,日清日高”。也就是說,當天的工作要當天完成,只有天天清理,才能夠天天有所提高。OEC教育管理模式,是基于借鑒海爾公司OEC管理模式,根據技術技能型本科學生的特點,充分借助于企業發展優勢,與高校教育相結合,從而構建的一種新型的學生教育管理模式。主要包括三大項內容。
1、O:overall(全方位)
Overall是指應當對學生進行全方位的教育培訓,包括思想教育、知識教育、日常管理、實踐學習、創新創業等,通過實施多方面的教育教學,來促進學生綜合素質的提升。對于當代的大學生來說,單一的課堂教學和知識學習,已經無法滿足其發展需求,而且也不能夠未來的就業需要,因此,注重實現對學生全方位的知識教育,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這樣更能夠符合企業、符合社會的發展需要。
2、E:every (每個人)
Every是指應當充分尊重學生的個性和特點,努力的實現學生的個性化發展。在當前高校對學生的教育教學過程中,都在講求實現以人為本,也就是以學生為本,對于教育教學活動的開展,都應當充分考慮學生的具體情況,從而圍繞學生逐步的開展各項教學活動,這樣不僅會減少學生的叛逆心理,還能夠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進而達到理想的學習效果。面對知識經濟時代的到來,個性化發展已經成為學生學習技術技能,并突出表現的重要舉措。
3、C:control(指導)
Control主要包含兩個方面的意思,一方面是指對學生進行教育、指導和激勵,另一方面是指要突出學生的自我管理。在對學生進行培養的過程中,只有充分的尊重學生,引導學生突出自身的個性特點,才能夠充分提高學生的主觀能動性,才能夠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并激發學生的學習潛能,真正的達到技術技能型人才的培養需求。
4 探索構建應用技能型本科學生OEC教育管理模式
1、加強隊伍建設,做好校際合作
作為應用技能型本科學生培養依托的主體—高職院校必須努力建設一支政治強、業務精、紀律嚴、作風正的高素質的學生管理工作團隊。高職院校首先要成立專門的學生管理工作部門,并對成員進行培訓,提高成員自身的素質。其次,高職院校主動與本科院校實現學生管理和教學等方面的良性對接,在人才培養方式、師資配備、社團活動、后勤保障、就業前景和后續發展機會等的安排上要最大限度滿足學生的成長成才的需求。強化交流合作,研究解決試點過程中遇到的問題。
2、創新學生管理模式
高職院校學生管理模式是以學生的技能培養為主,注重培養學生的實際應用能力。高端技術技能型本科的學歷層次、職業性和行為性,要求學生管理工作者要與用人單位緊密聯系,走產學結合的道路,進一步強化目前以就業為導向、企業參與的學生管理模式。
3、創新學生管理手段和方法
應用技能型本科學生的管理,有別于本科和高職院校,對該類型學生的管理要以學生為中心,調動其積極性和創造性。同時,應用技能型本科層次學生的引入,使得教師隊伍不足的形勢變得更加嚴峻,因此,需要充分利用現代化技術和手段進行信息化管理。通過收集和整理高職院校和應用技能型本科學生管理工作各種數據,分門別類的建立學生管理工作數據庫,對不同類型學生管理信息進行處理和共享,使學生管理工作人員能夠更多地研究學生管理工作的理論與實踐,進行科學的分析和決策,提高學生管理工作效率。
參考文獻
[1]楊超.淺談高職院校學生管理工作新模式[J].遼寧高職學報,2015,(04).
[2]趙建軍,高媛,朱愛茹.推進高職院校學生管理工作創新研究[J].教育與職業,2012,(12).
[3]楊達.淺談90后大學生的特點,青年文學家,2013(11).
[4]夏偉,周躍群.北京高職院校學生個性化特點的調查與分析[J].赤子,2013,(10).
[5]劉正杰等.高職院校學生工作精細化管理模式研究[J].科學時代,2015,(2).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