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敏 彭芳 顏麗霞等

[摘要]目的對即將走向養老服務崗位的學員實施康樂活動教學,并對教學效果進行分析,以評價學員的學習效果。方法通過查閱文獻及咨詢專家,設計教學方案,對165名學員進行康樂活動相關理論和技能的教學培訓,理論教學實施案例教學法和基于問題學習的方法,技能教學主要采用示教法和分組練習的方法完成教學,最后進行理論和技能考核分析。結果學員理論考核6個知識模塊平均合格率是97.8%,6個技能模塊平均合格率為97%,總體教學效果優良。結論針對學員年齡大、學歷普遍偏低的學情進行分析,采取結合實際工作的理論教學方法如案例教學法和PBL教學法,技能教學主要實行示教和分組練習的教學方法,教學效果優良。
[關鍵詞]養老服務;康樂活動;教學;效果
[中圖分類號]R-0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0616(2017)18-26-04
康樂活動是指針對不同人群的心理、生理特點,在專業服務人員者的輔導下,通過語言交流、肢體活動、志愿服務等活動形式開展的各類活動,以滿足人們心理和生理的需要,促進其健康,提高他們生活質量。我國于1999年步入老齡化社會,據民政部2015年社會服務發展統計公報顯示,我國老年人口已達2.22億,占國家總人口16.1%。如何讓龐大的老年人口在日漸衰老的情況下,保持相對健康,提高老年^的生活質量,晚年生活更加有意義,在老年人群中開展康樂活動對提升養老服務質量,保障老年^晚年生活幸福發揮重要的作用。因此,康樂活動是目前我國養老護理員必須具備的職業技能模塊之一。從2016年6~9月,對湖南省36家養老機構即將入職的165名養老護理員學員實施康樂活動教學改革,研究過程和效果總結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2016年6~9月,來自湖南省36家不同性質的養老機構的即將入職養老護理員的學員165人,平均年齡(43.0±4.3)歲,初中學歷99人,高中27人,大學以上39人;其中男58人,平均年齡(45.0±3.8)歲,初中學歷32人,高中學歷11人,大學以上15人;女107人,平均年齡(42.0±4.6)歲,初中學歷67人,高中16人,大學以上24人;對學員進行康樂活動教學,所有學員培訓之前均無進行康樂活動的知識和經驗。
1.2方法
將學員培訓中《康樂活動》的教學任務設計成5個組成部分,即理論教學、案例分析、示教、分組練習和考核來實施教學,教學參考時間為24學時。
1.2.1理論教學 由于老年人在生理、心理、社會適應能力等方面與其他年齡組的人群有不同之處,因此為老年人設計康樂活動也有其特殊性。老年人是一個龐大的弱勢群體,由于年齡的增加,他們的身心功能會逐漸因為老化而走向衰退,加上老年疾病病程長、合并癥多、并發癥多,有的甚至出現生理功能障礙,因此,在學習康樂活動時,首先應掌握老年人特點的相關知識與理論,再學習康樂活動的相關理論。
1.2.2案例分析 提前準備系列的案例,例如組織老年人進行康樂活動前如何完成評估工作,對于不愿意或不積極參與康樂活動的老人如何進行有效溝通交流,準備患有不同慢性疾病的老年人案例等,組織學員分析,能夠根據老年人具體情況設計科學可行的康樂活動計劃。
1.2.3示教 按照操作示教要求提前完成準備工作,授課時講授準備事項,然后進行設計,示教常用的康樂活動項目例如手工活動、基本健身操、太極拳、太極劍、健身舞蹈等項目,一邊講解一邊讓學員跟著步驟,重點難點進行強化解析,直到掌握。
1.2.4分組練習 學員熟悉康樂活動步驟之后,組織分組練習,學員互相觀摩并指出不足,反復練習并掌握好。
1.2.5考核分析 最后進行綜合考核評價,看學員是否掌握實施康樂活動的基本知識和技能,能否正確評估,根據老人實際情況實施康樂活動,能及時發現問題及時采取措施避免意外,能組織老年人完成康樂活動。
2結果
2.1理論知識掌握情況
六個理論知識模塊考核結果:心理評估知識合格率97%,身體評估知識合格率99%,社會評估知識合格率96%,設計康樂活動合格率98%,康樂活動中評估知識合格率97%,康樂活動后評估知識100%,見表1。
2.2技能掌握情況見表2
技能考核結果,環境準備合格率100%、用物準備合格率97%、老年人準備合格率91%、操作者準備合格率100%、康樂活動實施情況97%合格、特殊情況處理能力97%合格,見表2。
3討論
3.1學情分析
從學員信息表可以看出,學員整體來自基層養老機構,絕大多數是新入職養老行業的員工,少數高學歷的學員則是因為這養老行業的管理崗位工作,在知識和技能上需要進行專業培訓,165名學員均無從事康樂活動相關的知識和技能,平均年齡為(43±4.3)歲;文化背景來看初中學歷有99人,占到了60%,高中學歷有27人,占比為16%,大學以上學歷是39人,占比為24%。學員整體情況特點是年齡偏大,學歷層次偏低,這與已有的相關研究一致。
3.2教學內容
老年人康樂活動是指專門根據老年人的特點而進行的活動。基于以上學情,按照初級養老護理員國家職業標準,在教學內容上,理論教學內容包括老年人相關的理論知識,技能操作教學內容參照中國就業培訓技術指導中心、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社會保障能力建設中心組織編寫的《養老護理員(初級)》培訓教材,此套教材是2013年由中國勞動社會保障出版社出版,目前是民政部各級培訓通用的紙質版教材。參照教材中康樂活動部分教學內容為:能教老年人手工活動,如夾豆、搭積木等;能為老年人示范娛樂游戲活動,如拍手、傳球、唱歌、聽音樂等。另外根據養老院常用的老年人康樂活動項目增加了基本健身操、太極拳、太極劍、健身舞蹈等。
3.3教學方法endprint
查閱文獻,用主題詞查閱“康樂活動”在中國知網查詢到32篇文獻,而在萬方數據庫查詢到322篇文獻,均無1篇針對養老護理員學員進行康樂活動教學的文獻。借鑒國內外相關教學理論和實踐的經驗表明,養老護理員的培訓需要根據學員的接受和理解能力,理論教學方法主要采用案例教學法、基于問題學習法(PBL)等多種教學方法,結合養老機構日常工作中常見的案例組織學員深入分析,融匯貫通已有的老年人相關知識,發現問題,排出隱患,做到安全的前提下保障老年人康樂活動順利進行,豐富老年人在養老機構中的日常生活,即鍛煉了身體又維護了健康,還有利于建立良好的老人與老人之間以及老人與機構工作人員之間互相信任的良好人際關系,促進關系融洽,保障老人身心健康。
技能操作教學上,主要采用示教法講解并示范某項康樂活動流程,讓學員掌握康樂活動的步驟,例如基本健身操的示教流程:首先是準備工作,包括環境準備,環境整潔,溫濕度適宜,場地安全適宜,地面防滑且無積水,適合開展活動;護理員準備包括服裝整潔,全面了解老人的身體狀況、生活習慣、愛好等內容,熟悉活動規則;老年人身體狀況允許,所患慢性病病情穩定或者處于恢復期,自愿參與活動;物品準備,可以視情況準備音樂如錄音機,但要注意電線安全問題,視老人愛好準備紙扇或稠扇等用物。接下來是示范,要求學員能夠根據老人接受理解能力進行示范,說話聲音要清晰,讓老人能聽清楚,說話速度稍微慢一點,用老人能聽懂的語言如當地方言講解活動規則,確保每個老年人能聽明白;示范健身操動作要慢,逐步講解,重點部分強調和反復,直到老人掌握;康樂活動實施過程中能注意老人的安全問題,及時發現問題并處理;最后進行總結。學員學會健身操的步驟比較容易,但是要求講解和示范上有點困難,學歷層次高的、年輕的學員接受能力快,年齡大的、學歷低的學員接受能力慢一點,重點要強化練習語言表達和溝通能力。示范教學之后,再進行分組練習,學員互相輪流練習,發現不足,不斷改進提高。養老護理員學員普遍學習能力和接受能力較低,多數學歷不高加之年齡偏大,需要具有針對性進行教學,不可操之過急,反復練習才能完全掌握要點。
3.4綜合評價教學效果
結合學員學習過程情況,以及考核成績,綜合評價教學效果。考核成績分為理論和技能考核。從表2理論知識掌握情況看出,按照考核合格百分比結果發現,由高到低分別是康樂活動后評估知識掌握得最好100%通過,其次是身體評估知識合格率99%,設計康樂活動合格率是98%,心理評估知識和康樂活動評估知識合格率都是97%,社會評估知識合格率是96%,6個知識模塊平均合格率是97.8%,說明理論知識掌握情況優良;技能掌握情況合格率由高到低分別是:環境準備和操作者準備100%合格,用物準備、康樂活動實施情況、特殊情況處理能力合格率都是97%,老年人準備是91%的合格,6個技能模塊平均合格率為97%,由此看出技能掌握情況優良。由于學員總體受教育層次偏低,接受理論知識和操作實踐能力偏低,通過合理安排教學內容結合多種教學方法的應用,總體教學效果優良,為國內養老護理員培訓康樂活動的教學提供了示范。
通過對165名即將走向養老服務崗位的學員實施康樂活動教學,讓學員掌握日常基本康樂活動知識和技能,具備組織老人進行康樂活動的技能。針對學員年齡大、學歷偏低的基礎和背景進行科學的教學設計,理論教學主要采取案例教學法和PBL教學法,技能教學主要實行示教和分組練習的教學方法,最后考核,學員理論和操作合格率均為優良,說明教學效果優良。康樂活動的內容非常豐富,由于教學時間有限,只能學習幾種常用的康樂活動。康樂活動可以豐富老年人的晚年生活、鍛煉身體、促進健康,提高老年人的生活質量,建議在條件許可的情況下,盡量多的豐富康樂活動的教學內容,多開發系列的相關紙質版和視頻教材,供教學人員和老年人使用。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