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刊評論員
“畝均論英雄”改革以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堅持質量第一、效益優先,推進了資源要素市場化配置改革,激發了各類市場主體創新活力,為浙江向高質量發展邁進找到了一個強有力的支點
1月,浙江以省政府文件形式,印發《關于深化“畝均論英雄”改革的指導意見》。2006年在全國率先探索、2016年在全省范圍內實行“畝均論英雄”考核辦法的浙江,如今正將這一改革推向全面深化階段。
“畝均論英雄”既強調總產量,更強調單位產出,其本質是以最小的資源環境代價,獲得最大的產出效益。“畝均論英雄”既堅持動力轉換,又促進降本減負,推動“畝產效益”綜合評價從以提高資源要素產出率為導向,向以提高全要素生產率為導向升級。“畝均論英雄”改革,對破解要素瓶頸、推進“騰籠換鳥”、加速新舊動能轉換均具有重要作用,是浙江推進高質量發展走在前列的必要之舉。
“畝均論英雄”改革是破解要素瓶頸的一劑良方。作為資源要素緊缺省份,浙江在土地、能源、環境容量等方面均面臨瓶頸制約,如何在有限的資源空間內實現更大規模、更高質量的經濟增長?“畝均論英雄”改革無疑是一劑良方。它以市場為導向,在資源配置中向高產區域、高端產業和優質企業傾斜,為優質資源找到更合適的“主人”,同時倒逼企業以創新為抓手不斷提高全要素生產率。這場改革將有助于形成有序的資源市場競爭機制,讓資源要素得到最高效的配置,加速全省經濟發展效益提升。
“畝均論英雄”改革是推進“騰籠換鳥”的指揮棒。經濟發展要與時俱進,評價體系也要迭代升級。在各種評價標準中,以“畝均稅收”來論高低是當前衡量企業經營水平的各類參數中相對較公平理性的,這不僅是政府推進改革的指揮棒,也是浙江企業普遍認可的評價標準。通過正向激勵和反向倒逼,“畝均論英雄”正發揮著指揮棒作用。全省依據“畝產效益”綜合評價結果,依法依規實施用地、用電、用水、用氣、排污等資源要素差別化價格政策,加大綜合評價第一檔企業減免力度,倒逼末檔企業提升資源要素利用效率。通過“優勝劣汰”式的資源配置形式,企業盤活存量、提高資源使用效率、淘汰落后產能的內在動力將不斷加強,浙江“騰籠換鳥”的進程將不斷加快。
“畝均論英雄”改革是新舊動能轉換的加速器。在“畝均論英雄”的改革指揮棒下,越來越多的企業開始考慮如何提升“畝均效益”,化“被動”為“主動”,積極投身轉型升級,通過加大研發投入,向技術創新要畝均產出,企業競爭力和創新力不斷提升。由一個個市場組成的“畝均英雄”們,正釋放出強勁的新動能,推動浙江產業轉型升級的步伐不斷加快,促進浙江產業發展層次不斷提升,為浙江新舊動能轉換帶來源源不斷的“燃料”。在“畝均論英雄”改革的推進之下,一個質量高、效率優、創新強、體制活、協調性好的現代化經濟體系已在浙江大地鋪開。
“畝均論英雄”改革的路線圖已經繪就。如何一鼓作氣、加速推進?首先,必須堅持創新導向,引導資源流向更具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的市場主體,鼓勵其通過技術創新提升“畝產效益”,催生一批具有市場競爭優勢的龍頭企業和行業隱形冠軍;其次,必須堅持市場導向,打破制約資源市場化配置的各類體制機制瓶頸,探索符合各地實際的“畝均論英雄”改革舉措,為資源市場化配置提供更優質的市場環境和服務機制,為“畝均論英雄”改革開辟一條通途。
這是一場從“量”向“質”、從“多”向“精”的華麗轉身。轉身的背后,是對企業轉型升級能力的大考,也是對政府執政效能的大考。它以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堅持質量第一、效益優先,更好地促進了“有為政府”和“有效市場”的統一,推進了資源要素市場化配置改革,激發了各類市場主體創新活力,推動了經濟發展質量變革、效率變革、動力變革,為浙江向高質量發展邁進找到了一個強有力的支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