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殷士浩
響應委黨組春節回鄉調研的倡議,趁春節回嘉善縣大泖村,與村干部、親戚、家人和鄰居等交流,對農村、農業、農民情況進行簡單的調查,對村情民情有了更多的了解,對家鄉農村發展和農民生活也有了一些思考。
農村發展模式問題。對于距離滬杭蘇等較近的嘉善農村而言,應逐步推進農村一三產業的有序協調發展,形成規模化種植與鄉村旅游協調的農旅結合模式。嘉善有好的樣板,如大云鎮繆家村通過土地流轉,激活三農的活力,大力發展花卉等產業,村集體經濟不斷壯大,農民逐步增收,村容村貌也不斷改善,同時大云鎮巧克力小鎮、云瀾灣溫泉度假區和十里花海等也漸成規模,逐步發展成鄉村旅游的典范。相較而言,大泖等周邊村莊,由于更加偏遠,雖然也在推進土地流轉,在一定程度上解決了原來農戶經營的“小散弱”,但遠未達到“大優強”,就業機會、經營收益等也相對有限,村集體經濟實力仍然較弱,農村面貌離整潔美麗的要求還有一定距離。嘉善縣也在推動強弱村的互助,發揮抱團和帶動作用,希望有更多舉措和片區規劃,進一步扶持弱村,帶動整體發展,壯大農村全域經濟。
農村發展存在問題。城市化發展腳步不斷推進,處于大城市包圍下的農村土地越來越稀缺,這既是機遇,也是挑戰。一是農村工業發展問題。傳統種植和養殖確實已經不能適應發展需要,從農民增收等角度也需要適度的工業發展,但是農村面貌改變不應該簡單地把農田變成廠房。杭嘉湖平原素來是魚米之鄉和浙江的糧倉,簡單地通過租地方式把良田變成廠房,與園區化工業發展方向是相悖的。近年來,環保硬約束下騰退了一些低質違規廠房,但每每看到鄉村公路兩旁不斷延伸的廠房,對其用地性質和發展方式難免讓人生疑,應堅持工業園區集中化。
二是農田使用權流轉問題。目前基本是通過村集體進行流轉,大量流轉土地無形中也會帶來一定的風險,因為土地流轉后農民一般不再有從事種植的積極性,每年的租金成了剛性的“工資”需求,當流轉后經營者因經營不善或者農產品價格因素等導致退租就會給集體經濟帶來負擔。
三是農業生產問題。曾經輝煌的供銷社目前在基層似是名存實亡,農資基本通過市場化經營方式實現,由個人或者企業直接經營,甚至由其承擔一部分農技宣傳普及功能,在強調拆違等環境約束的過程中,影響到一部分農資經營,呈現出缺少農資經營配套用地和農資倉促用房等問題。而隨著土地流轉的加速,農業集約化程度不斷提高,過往農戶經營船小好調頭、病蟲害范圍可控的優點不再,災害風險波及面會加大、損失會加重,迫切需要專業化的農技輔導、農資支持和農業保險。隨著環境要求的提高,農村禁止焚燒稻草,“稻草還田”帶來的“病、蟲、草”問題也需要引起關注,這與種糧大戶的利益密切相關,基準糧價相對固定條件下,產量決定種糧利潤,若持續虧本又會影響到土地流轉和被租地農民收入等。
如何讓農民更好地共享發展成果。在農村,土地是發展的最大資源,但相對偏遠郊外的農民卻更愿意成為失地農民,這事關養老問題,也涉及農村消費市場的撬動。對上了年紀的農村老人來說,如今就業機會相對稀缺,傳統的種植和養殖無法繼續,遠郊農村房屋租金比較有限(低小散工業減少),穩定的收入來源只有土地租金,而土地租金通常是長期固定的,雖然租金可能比自己種植收入要高,但總額相對是固定和有限的,戶均8000元租地收入與3萬多元的農村人均可支配收入差距較遠,與10公里外的縣城及幾公里外的張江長三角科技城每平方近2萬元的房價也是不可類比的。如何讓農民進一步增收,特別是年老者的養老問題得到有效保障,且保障的力度能否跟上城鎮職工的養老金增長幅度?地方財政是否可以更大力度地進行支持?這些都需要地方政府在滿足公共財政主要目標基礎上進行統籌,真正讓農民有獲得感和幸福感,擺脫自助式養老的擔憂和困擾,體現共建共享的發展目標,反過來也會促進農村消費市場的興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