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勇軍
十九大報告指出,貫徹新發展理念,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必須堅定不移把發展作為黨執政興國的第一要務,堅持解放和發展社會生產力,堅持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改革方向,推動經濟持續健康發展。習近平總書記提出的一個主要矛盾轉變、兩個百年奮斗目標實現、三大攻堅戰役打響和經濟建設六大任務的實施,為溫州經濟社會建設指明了方向。
在新時代、新方位下,溫州發展急需破解三大歷史性命題:一是曾經創造了改革開放之初風向標式輝煌的溫州,如何繼續努力當好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領頭羊、先行者,繼續走在前列;二是曾經先富起來的溫州,如何按照十九大對中國社會主要矛盾的新判斷,實現溫州經濟社會更平衡、更充分、更全面的發展;三是曾經備受贊譽和追捧的溫州民營經濟發展路徑,如何實現與時俱進、創新發展。我們要在十九大精神的指引下,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堅定扛起溫州作為探路者的擔當,奮力續寫好溫州這部創業創新史,努力在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上繼續走在前列。
十九大報告提出要建設美麗中國,指出“我們要建設的現代化是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現代化,既要創造更多物質財富和精神財富以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也要提供更多優質生態產品以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優美生態環境需要?!边@就要求溫州在保護好青山綠水的同時,要經營好城市環境,給900萬溫州人民提供一個更好更宜居的生產、生活、生態環境。
就城市環境而言,溫州城中村問題非常突出,很多人說溫州城區既像城,又像村,又像一個工業園區,這跟溫州大都市區發展戰略也是相背離的,也是溫州“半城市化”問題的根源所在。當今時代,區域競爭的實質是城市的競爭,其關鍵是城市環境、城市功能、城市品質的較量。
為加速提升城市功能、品質和形象,溫州市委、市政府全面部署推進“大拆大整”專項行動,城中村改造步伐全面提速,并全面推進“大建大美”。在城市環境改善方面,當前溫州致力于打造五張亮麗城市名片:甌江兩岸沿線開發建設、塘河兩岸沿線整治提升、三垟濕地建設、中央綠軸貫通工程和歷史文化街區保護開發。
溫州地處長三角與海西區的交匯城市,這是優勢,也是短板,關鍵看交通發達不發達。如果交通發達,與中國兩大經濟圈深度融合,就能“左右逢源”;如果交通落后,兩邊都“夠不著”,就會被邊緣化,成為“孤島”。十九大報告提出,要加強水利、鐵路、公路、水運、航空、管道、電網、信息、物流等基礎設施網絡建設。這為溫州補齊基礎設施建設短板,提升城市能級增強了信心。
當前階段溫州要優先發展對外交通。要充分利用TOD模式的集聚效應,以“互聯互通”為核心,從中國東南沿海重要中心城市這個角度去考慮對外交通組織問題,從溫州大都市區發展這個角度去考慮內部交通組織問題。著重抓好“一心四網”建設,即東部綜合交通樞紐中心,高速鐵路網、高速公路網、軌道交通網、城市快速路網,打造成“外快內暢”的全國區域交通樞紐城市。
產業競爭力是城市競爭力的重要內容之一,當前溫州的傳統產業已經到了不得不轉型的地步,從這兩年溫州的經濟運行情況看,發展效益低下已經成為突出的問題,溫州的財政總收入和一般公共預算收入增速乏力;全市規模以上的工業企業的平均利潤只有5.7%,企業用工成本每年以兩位數速度增加。
十九大報告提出,我國經濟已由高速增長階段轉向高質量發展階段,正處在轉變發展方式、優化經濟結構、轉換增長動力的攻關期,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是跨越關口的迫切要求和我國發展的戰略目標。
對溫州而言,轉型是“華山一條路”。溫州必須堅決摒棄路徑依賴,堅決打破壇壇罐罐,致力做大做強新興產業,加快改造提升傳統產業,促進新舊動能加快接續轉換。具體是積極推進以智能制造為目標的智能化改造、以兩化融合為手段的信息化改造、以企業上市為重點的證券化改造、以對接消費需求升級為導向的時尚化改造。十九大報告還提出,創新是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是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的戰略支撐。在推進傳統產業轉型升級的同時,溫州也要注重增量經濟的引進,注重創新的動力問題。
十九大報告提出,要實施區域協調發展戰略,堅持陸海統籌,加快建設海洋強國。浙江省積極響應,提出要推進浙江大灣區建設,但是其戰略核心在環杭州灣。就溫州而言,要積極響應全省大灣區建設的戰略部署,以我為主,主動謀劃實施環溫州灣大灣區,與環杭州灣大灣區形成南北呼應發展格局。
從現實條件看,溫州具備發展灣區經濟的條件。一是溫州灣區資源豐富。根據《中國海灣志(第六冊)》記載,溫州沿海有五個海灣,分別是樂清灣、溫州灣、大漁灣、漁寮灣和沿浦灣。其中樂清灣和溫州灣為經濟灣區;大漁灣、漁寮灣和沿浦灣為生態灣區。二是溫州具備形成相對獨立灣區的現實可能性。溫州灣區和杭州灣區之間雖然要素流動密切,但空間距離相對較遠,兩者之間又有浙中的海灣(包括象山灣、三門灣、臺州灣)和括蒼山脈、雁蕩山脈等山巒相阻隔,發展上自成體系。
基于溫州的發展基礎,借鑒世界三大經濟灣區的發展歷程,溫州建設“溫州灣區(含樂清灣)”可對標東京灣區、紐約灣區、舊金山灣區,定位為產業灣區,并依托溫州沿海豐富的灘涂資源和港口岸線資源,發揮民營經濟活力優勢和對外開放區位優勢,發展臨港臨海產業,打造支撐浙江南部經濟發展的重要增長極,在推進灣區經濟發展中培育新動能,實現溫州產業轉型升級。
同時,灣區經濟并非狹義上理解的港口經濟或者臨港經濟,而是都市區經濟。溫州參與全省“大灣區”建設,不能就灣區而灣區,要依托溫州都市區建設,通過灣區經濟這個抓手,促進溫州大都市區建設。
經過改革開放近40年的發展,溫州經濟社會和城鄉面貌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就,但發展不平衡不充分的問題也十分突出,溫州西部山區發展水平相對滯后(面積占全市2/3,人口占全市1/3,但經濟總量僅占全市1/4)。
十九大報告提出,“在繼續推動發展的基礎上,著力解決好發展不平衡不充分問題,大力提升發展質量和效益,更好滿足人民在經濟、政治、文化、社會、生態等方面日益增長的需要,更好推動人的全面發展、社會全面進步?!蓖瑫r,大會把“增強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意識”等內容寫入黨章。這為我們破解溫州東西部發展不平衡不充分問題指明了方向。
過去,由于受交通區位、環境約束、空間限制等因素制約,泰順、文成等西部山區經濟發展相對滯后,不少方面與全面小康目標還有一定差距。在過去發展階段,西部山區意味著人多地少、要素制約嚴重;而在當前這個階段,山水資源蘊含著巨大的潛力,隨著西部山區交通基礎條件逐步改善,我們已經到了能夠轉化、能夠利用的階段,后發優勢、生態優勢現在已經開始顯現。隨著人們生活水平不斷提高,我們正在迎來一個休閑度假時代,田園生活越來越成為都市人的理想追求。溫州生態資源稟賦得天獨厚,山、江、河、湖、濕地、海島、平原俱全,只是目前“兩山”轉化路徑不太通暢。因此,溫州決定把建設生態大花園、培育西部新引擎作為貫徹落實十九大精神的一個具體行動來抓。
民生問題無小事,教育、醫療、社會保障、人居環境等都是百姓關注度高、切身體會最強的領域。十九大報告整篇報告中“人民”二字一共出現了203次,對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了全面、具體的部署。十九大報告提出“在發展中補齊民生短板、促進社會公平正義,在幼有所育、學有所教、勞有所得、病有所醫、老有所養、住有所居、弱有所扶上不斷取得新進展?!边@為溫州補齊民生短板指明了方向,溫州要搶抓機遇、用足用好國家政策。
教育方面,實現“學有優教”。溫州要繼續深化市區辦學體制改革,抓住“大拆大整”“大建大美”的歷史機遇,補齊教育基礎設施短板。醫療方面,要以建設區域醫療康養中心城市為目標,促進溫州形成醫療技術高地、服務品質高地和醫藥產業發展高地。養老方面,當前溫州老齡化加劇,養老服務壓力不斷增大。要以開展全國養老服務業綜合改革試點為契機,加快建設功能完善、規模適度、覆蓋城鄉的養老服務體系。社會保障方面,要探索多元化社會福利服務供給模式,發展適度普惠型社會福利和慈善事業,不斷提高溫州社會保障總體水平。收入方面,要把富民放在突出的位置,堅持教育優先、就業為基、創業帶動、政策兜底,全面提高城鄉居民的工資性收入、經營性收入、財產性收入和轉移性收入。體育方面,推進體育強市建設,不斷完善公共體育設施建設,構建親民、便民、利民的全民健身服務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