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市發展和改革委員會課題組
近年來,健康產業大事要事不斷。從中央七個常委全部參加的全國衛生與健康大會,到《健康中國2030》發布,到全球健康促進大會發布《上海宣言》,再到十九大報告提出“發展健康產業”,健康產業成為全國上下關注的焦點。杭州市健康產業條件佳、起步早、基礎好,理應在全國健康產業發展中起到示范帶動作用。
杭州市健康產業發展從平臺載體、行業品牌、產業活力、市場拓展、人才供給、創新動能等方面來看,總體呈現六大特點。
健康產業特色平臺載體數量眾多。從區域層面看,各區、縣(市)結合自身資源稟賦和產業基礎,走差異化發展之路。如上城高端醫療、江干醫養服務、西湖檢驗檢測、濱江智慧醫療、余杭醫療器械、經開生物醫藥、桐廬健康養老、淳安康美產業等特色顯現。從平臺層面看,擁有桐廬健康小鎮、富陽藥谷小鎮、長樂創齡小鎮、下沙醫藥港小鎮、臨安頤養小鎮、湘湖智慧健康小鎮等6個省、市級健康小鎮。杭州國家高新區智慧醫療產業基地、上城高端醫療服務集聚區、余杭生物醫藥高新技術產業園區等一批集聚區。從企業層面看,在“醫、康、養、健、藥”五大領域,都有國內知名的代表性企業。擁有17家健康產業上市公司,微醫集團、貝殼社、丁香園、胡慶余堂等一大批暫未上市的知名企業。
醫療信息化、生物醫藥兩大行業品牌顯現。醫療信息化企業如微醫集團、創業軟件、聯眾醫療等,正致力于以新一代信息技術推動醫療健康產業變革,通過“互聯網+”連接醫院、醫生、醫保和患者,進而改善醫療服務水平。生物醫藥作為健康產業的重要組成部分,實力也非常雄厚。貝達藥業獲國家科技進步一等獎,全球知名藥企7家落戶杭州從事研發和生產。
健康產業正在自我更新迭代。傳統企業在轉型,如華東醫藥探索發展“華東健康館”“采薇坊中藥香文化”“杏聯診所”等。新興企業在拓展,如微醫集團從掛號網起步,到互聯網醫院,再到微醫全科中心平臺,處于不斷擴展中。新生力量在進入,如杭州全程國際健康醫療中心集成醫療、美容、養生健身等業態,成為國內首家高端私立醫療的Medical Mall。6個省、市級健康產業特色小鎮累計引進企業超1200家。
健康產業開啟嫁接全球資源之路。積極開展全球戰略布局,如泰格醫藥收購韓國臨床CRO公司DreamCIS,加上早些布局的美國、加拿大、澳大利亞、新加坡、馬來西亞、香港等,挺進國際CRO市場。廣泛開展國際醫療合作,如認知關懷與IBM合作,將IBM沃森腫瘤解決方案引進中國,致力于搭建“腫瘤治療”專業知識分享平臺,提升中國腫瘤治療的平均水平。
健康產業企業直接介入人才培養。針對健康產業人才相對短缺痛點,企業直接、主動介入人才培養,尤其是健康服務業人才。與在杭院校開展合作,成立有杭州職業技術學院彩虹魚康復護理學院、杭州醫學院艾博影像學院、杭州師范大學醫學院母嬰護理教學科研基地等。與國際組織開展合作,如彩虹魚康復護理院與美國康復護理學會、國際康復質量認證組織、復旦大學護理學院、浙江省護理學會等合作,組織國內最高規格的國際培訓項目,是“國際康復質量認證組織”在國內唯一授權的培訓機構。
健康產業政產學研協同創新穩步推進。經開區與浙江大學共建浙江大學(杭州)創新醫藥研究院,蕭山區與浙江清華長三角研究院共建浙江清華長三角研究院蕭山生物工程中心。江南養生文化村聯合杭師大健康管理學院開展健康養老服務標準化試點,綠康醫院與省標準化研究院合作建立醫養服務三大標準體系。迪安診斷、通策醫療、創業軟件發起浙江大健康產業股權投資基金,重點聚焦醫療服務、精準醫療和智慧醫療等領域。
杭州市健康產業創新活躍,在國內具有一定的影響力。但從杭州市的要素稟賦、產業競爭力來看,還存在若干短板,有待今后彌補。
健康保險缺失與互聯網金融創新中心建設不相稱。商業健康險在未來成為與財險、壽險并列的三大業務板塊,據估算,我國健康險規模在2020年將達到1.5萬億元。杭州市互聯網金融發展風生水起,但健康保險相對薄弱,總部在杭的涉及健康保險的公司僅有浙商保險、信泰人壽、中韓人壽等,該項業務規模還很小。其余還有靈犀金融、君遠健康等公司參與健康險設計、咨詢、銷售等。
健康醫療旅游品牌知名度不高與健康產業資源豐富不相稱。醫療旅游是全球增長最快的新興產業之一,據世界衛生組織預測,到2020年,醫療健康相關服務業將成為全球最大產業,觀光休閑旅游相關服務則位于第二,兩者相結合將占全球GDP的22%。杭州市擁有眾多的健康醫療旅游資源,“七山一水”的自然稟賦使杭州市成為國內主要的療休養勝地之一,集聚11家老字號藥店、一批民營高端體檢中心、一批牙科醫院。但總體來說,尚未形成品牌效應。
健康產業競爭力不強與健康企業數量眾多不相稱。健康產業將成為全球財富第五波,是名副其實的朝陽產業。杭州市健康產業規模以上單位900余家,在國內具備一定的競爭力,但放眼全球,差距仍然很大。醫療信息化企業還處于激烈競爭階段,以基因工程、疫苗等為代表的新興生物制藥領域發展也相對滯后。
下一步,應把健康融入所有政策,注重揚長補短,采取針對性措施,推動杭州市健康產業創新發展,打造千億級產業,建成健康服務之都。
進一步釋放健康產業創新發展空間。一是申請國家健康醫療大數據中心與產業園建設試點工程。全面推進“互聯網+健康醫療”服務,大力推動互聯網醫療新興業態發展,促進云計算、大數據、物聯網、移動互聯網等信息技術與健康服務的深度融合。二是深入推進養老服務業綜合改革試點工作。強化“市場化+”思維,推動養老服務業社會化、市場化、產業化發展,優化養老服務產業發展生態,加快培育具有核心競爭力的養老產業集群。三是進一步放寬健康產業市場準入。支持社會資本以出資新建、參與改制、托管、公辦民營等多種形式進入醫療服務業,逐步放寬中外合資、合作辦醫條件,允許外資舉辦非營利性醫療機構、提供基本醫療衛生服務。
打造四大健康產業拳頭產品。一是鞏固兩大優勢。互聯網+健康,發展遠程醫療、智慧醫療,推動互聯網與預防、治療、康復、養老、健康促進等服務深度融合,不斷提升健康服務的質量和效率;創新藥物,鼓勵企業探索高通量基因測序、分子免疫、組織工程等前沿技術創新及應用,研制基于新機制、新靶點和新適應癥的國家I類創新藥物。二是培育兩大新增長點。健康醫療旅游,整合中醫、療休養、牙科、體檢、足浴、美容保健等健康資源,與旅行社合作開發獨具杭州特色的健康旅游產品,尤其是生態療養、中醫療養、高端體檢、牙科旅游,創建國家級健康醫療旅游示范基地。互聯網健康保險,支持企業單獨或聯合申報互聯網保險牌照,鼓勵健康保險機構與健康服務機構加強合作,通過大數據等措施,降低道德風險和逆選擇。開發長期護理保險、醫療責任險、反向按揭養老等多樣化保險產品。
集聚各類健康產業創新機構。一是集聚高端醫療服務機構。引進和培育有品牌、上規模的國內國際醫療機構,重點發展先進專科醫療服務,打造醫療服務貿易平臺,培育醫療服務產業鏈。二是打造醫學研究和健康產業創新平臺。支持行業領軍企業、醫療衛生機構共建轉化醫學中心,打造一批促進生物醫藥、醫療器械及相關產業發展的公共服務平臺。三是集聚全球創新資源。積極吸引全球健康產業知名的研發機構、認證機構、產業組織來杭落戶,支持企業與國際一流的科研機構、跨國公司聯合建立開放實驗室和創新中心,開展前沿技術攻關和產業化。
推動健康產業品質化發展。一是促進健康產業體系標準化建設。開展國際通用質量及技術標準體系建設,主要包括服務提供體系標準化、服務評估體系標準化、服務質量管理體系標準化。通過行業標準和資質鑒定提高行業信息的透明度和信譽度。二是建立健康產業信用機制。讓誠信者獲利、失信者受懲,通過優勝劣汰的市場倒逼機制,促進企業誠信經營,打造讓公眾放心的良心產業。三是加強健康領域監督體系建設。強化政府在醫療衛生、食品、藥品、環境、體育等健康領域的監管職責,建立政府監管、行業自律和社會監督相結合的監管體制。
營造健康產業創新發展氛圍。一是加大健康產業創新發展的財政支持力度。支持企業開展技術創新、產品創新、業態創新與模式創新,出臺獎勵引導、示范補助等支持政策。支持市域企業的產品、服務在本地市場的推廣與應用,給予企業、企業家各類榮譽。二是支持舉辦健康產業各類發展論壇。政府主辦、承辦或支持企業舉辦國際、國家級健康產業發展論壇、行業高峰、展覽展示等活動,積極聯系國內外專家、國家部委領導與會,進行政策解讀,講解健康產業發展動向。積極聯系主流媒體,給論壇發聲、給企業發聲。三是加大健康科學知識宣傳力度。將健康教育納入國民教育體系,利用新媒體開展健康教育,引導市民樹立“上工治未病,中工治欲病,下工治已病”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