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和
作者為浙江省經濟信息中心、浙江省應對氣候變化和低碳發展合作中心副總工程師兼氣候處處長
近零碳排放區示范工程是綜合利用各種低碳技術、管理、市場等手段,實現試點邊界內溫室氣體排放量逐步趨近于零,并推動綠色低碳發展的綜合性示范工程,是我國“十三五”應對氣候變化、探索低碳發展模式的重要舉措。浙江一直來按照“干在實處,走在前列,勇立潮頭”要求,低碳試點工作走在前列,先后有6個設區市、4個園區申報成為國家低碳城市試點和國家低碳園區,2個城市、8個縣(市、區)、2個園區、10個鄉鎮15個社區為省級低碳試點,探索低碳發展新模式新機制。為進一步深化低碳試點工作,近日,浙江又確立了6個城鎮、4個社區、1個園區以及4個企業為省級第二批低碳試點,從城鎮、園區、社區、企業“四位一體”來打造浙江近零示范區工程試點樣板,探索近零發展新模式、新機制、新標準,以求為全國近零碳排放區示范工程建設提供經驗和示范。
打造近零碳排放城鎮試點,助力大花園建設。鼓勵試點城鎮結合區域定位和發展優勢,融合低碳發展,促進產業轉型升級;要強化低碳小鎮,營造低碳生態環境;要立足生態優勢,塑造低碳城鎮空間;要堅持綠色引領,培養低碳生活方式;創新發展理念,強化低碳管理能力,并在低碳建筑、低碳交通、低碳能源和溫室氣體排放管理體系等領域實施探索,逐步形成政府推動、企業主導、公眾參與的試點建設長效機制,建立低碳經濟、低碳生活、低碳環境全面協調發展的低碳發展體系。如玉壺鎮將以休閑產業為著力點,構建特色低碳產業體系;以國際慢城為新定位,規劃打造低碳城鎮空間;以清潔能源為主方向,優化低碳能源結構;以森林碳匯為切入點,增強區域碳匯能力;以僑鄉慢生活為重點,倡導低碳生活方式,實現“慢城經濟、慢城家園、慢城生活”的美麗愿景。
打造近零碳排放社區試點,助力鄉村振興戰略。要著力推動生產方式、能源消費和生活方式低碳化,圍繞低碳產業、碳匯水平、基礎設施、低碳管理、低碳生活等重點任務,努力探索符合實際的鄉村低碳化致富路徑,建設成為布局合理、資源節約、生產高效、生活宜居的近零碳排放示范工程,助力鄉村振興戰略。如安吉余村將立足生態優勢和文化優勢,按照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總要求,以近零碳排放試點為契機,加快推進低碳化建設,形成渾然一體、和諧統一的具有余村特色的低碳發展模式,努力打造以兩山理論為模板的,具有示范意義和可復制性的低碳經濟示范區、生態環境引領區、泛自然博物園區,建設“村強、民富、景美、人和”新余村。
打造近零碳排放園區試點,助力新動能轉型升級。著力探索制定促進園區實現近零碳排放的保障制度和激勵政策,因地制宜引導和鼓勵工業園區低碳化發展。以創新為驅動,結合園區發展的階段性轉型特性,探索近零碳排放園區建設發展的新做法、新機制和新模式,在工業園區轉型零碳發展的重點和難點問題上積極探索,力爭率先取得突破。要充分考慮市場需求,重點培養成長性好、發展潛力大、輻射能力強的低碳產業及其集群,鼓勵和支持企業開展近零碳排放技術研發和近零碳排放產品生產及推廣應用。如長興畫溪新能源近零碳排放園區將以新能源的低碳化和智慧化為核心(一核),培育近零能源、近零產業、近零建筑、近零交通、近零生活和近零生態等重要的碳排放近零途徑(六翼),積極促進生產-生活-生態“三生融合”,力爭到2020年,單位地區生產總值碳排放量低于0.1噸二氧化碳/萬元,將園區建成為新動能轉型升級的近零碳排放示范區。
打造近零碳排放企業試點,助力“互聯網+綠色交通”。交通領域是第三產業二氧化碳排放主要領域,要積極引進全球先進理念、設計和模式,結合新形勢下的低碳化建設發展的要求和目標,以技術改造和創新為重點,結合企業基礎設施建設、智能管理平臺,制定切實可行的企業低碳發展舉措,加大低碳產品的應用力度,廣泛開展低碳發展能力培訓和宣傳教育,提升管理部門和企業的低碳能力水平,加強公眾參與的積極性,為全國乃至全球“互聯網+綠色交通”積累低碳發展經驗。如傳化智聯將以一個園區、一個中心、一個應用、一個平臺、一個優化和一個標準等“六個一”近零試點工程為載體,優化運輸組織方式,提高能源效率,加大節能減碳技術推廣與應用力度,構建智慧物流信息平臺,建立健全物流園區低碳建設標準,加強低碳能力建設,打造探索符合企業實際的集約高效運營方式,為全國綠色物流發展積累經驗并發揮示范作用。
未來,試點必可期、“近零”必可待、示范必可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