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祥雨
2018年3月23日,美國總統特朗普宣布對華進行“301調查”,對從中國進口約600億美元的商品征收懲罰性關稅,標志著中美貿易戰正式打響。這次美國對中國加征關稅的正是《中國制造2025》重點發展的航空設備、新能源汽車、新材料等高科技產業,這不僅僅是一場貿易戰,而是霸權國家美國對新興大國中國偉大復興的圍追堵截。隨后,4月16日,美國商務部宣布禁止美國公司向中國中興通訊銷售核心技術,直到2025年,立刻引起業界嘩然,直刺中國“缺芯”軟肋,讓我們充分意識到了關鍵核心技術的欠缺。這次美國發起的對華貿易戰是赤裸裸的對國際貿易規則的踐踏,有必要讓我們重新了解一下國際上重要的貿易組織。
1944年7月,布雷頓森林會議提出:在成立世界銀行和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的同時,成立一個國際性貿易組織,打造二次大戰后世界經濟“貨幣—金融—貿易”三位一體的國際機構。1947年10月30日,關稅與貿易總協定在日內瓦簽訂,經過長達近50年的多邊關稅與貿易談判,1995年世界貿易組織(WTO)正式成立,其核心是促進貿易自由化,目前已擁有164個成員,貿易總額占全球的98%,是國際最重要的貿易組織。2001年12月11日,中國正式加入WTO,成為世貿組織成員。面對不同國家的不同產業結構、不同比較優勢、不同貿易需求,WTO不能滿足所有國家的貿易關稅需求,由此產生了地區與地區、國家與地區、國家與國家之間不同的自由貿易協定(FTA)。跨太平洋伙伴關系協定(TPP),旨在促進亞太地區貿易自由化,但成員國僅包括日本、澳大利亞、新西蘭、新加坡、越南等11國,把經濟體龐大的中國排除在外。為了突破TPP的貿易封鎖,由中國主導的亞太自貿區(FTAAP)旨在將中國與東南亞國家簽署的貿易協定擴大為一個更廣泛的地區協定,包括東盟與中日韓(10+3)、東盟與中國(10+1)等區域合作機制。跨大西洋貿易與投資伙伴協定(TTIP)是歐美發起的貿易優惠協定,旨在打造歐美自由貿易區,把中國又一次排除在外。
“一帶一路”(The Belt and Road)源自于2013年9月和10月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分別提出建設“新絲綢之路經濟帶”和“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的合作倡議,包括亞洲、中東歐、獨聯體、非洲共65個國家,旨在積極發展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的經濟合作伙伴關系,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打造為政治互信、經濟融合、文化包容的利益共同體、命運共同體和責任共同體。
面對全球貿易保護主義再抬頭,要敢于打破標準,建立新標準。筆者建議,通過“一帶一路”建設,聯合“一帶一路”沿線國家,打造以中國為主導的區域貿易合作新規則,謀劃構建“一帶一路”國際貿易合作組織,以人民幣、絲路基金、“一帶一路”國際貿易合作組織構建“貨幣—金融—貿易”三位一體全新生態系統,為世界經濟恢復和繁榮注入強大新鮮血液。
加大對外投資,促進人民幣國際化。緊抓境外直接投資人民幣結算試點機遇,通過“一帶一路”沿線國家貿易往來,加大對外投資,輸出人民幣,以人民幣投資、人民幣結算、人民幣作為儲蓄貨幣,慢慢向國際擴展,進一步推動人民幣國際化。數據顯示,2018年一季度,我國對“一帶一路”沿線國家投資額達36.1億美元,同比增長22.4%。
對接“一帶一路”,助推產業轉型升級。深化內外貿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圍繞專業提升和產業鏈延伸,聚焦轉動力、調結構,加快培育形成外貿競爭新優勢。堅持“走出去”和“引進來”并重,重點引導交通運輸業、建筑業、商貿與文化旅游等產業“走出去”,重點引導信息技術、高端裝備制造、新材料、新能源等產業“走進來”。通過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的經濟貿易聯系,優化我國產業結構模式,促進產業結構轉型升級。
構建全新貿易合作規則,提高經濟增長動能。以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發展理念,逐漸消除貿易保護壁壘,構建全新貿易合作規則,重塑良性發展經貿格局,打造資源互動、優勢互補、協同發展、開放包容、共生共贏的高質量國際經濟貿易生態圈,逐漸推動“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商貿文化互通、區域經濟一體化,共享經濟增長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