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可人
針對中美貿易紛爭可能對浙江對美投資造成的不利影響,全省各級各部門應積極推出有效舉措,支持引導企業防范對美投資風險,優化提升投資結構,推動浙江對美投資可持續發展
對美投資是浙江經濟轉型和產業升級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環節。長期來浙江企業以并購為主要形式的對美投資,在引進美國先進技術、高端品牌和拓展市場營銷網絡方面發揮了較大作用。當前美國已成為浙江第二大對外投資目的地。全省3000萬美元以上在美并購項目,更是主要集中于信息技術、計算機、油氣開發、運輸設備和研究開發等高科技領域。
北京時間3月23日凌晨,美國總統特朗普正式簽署對華貿易備忘錄(以下簡稱“關稅令”)。關稅令依據美國貿易代表辦公室(USTR)發布的301調查報告,宣布對從中國進口的600億美元商品加征關稅,并限制中國企業對美投資并購。美國此舉對浙江企業開展對美投資造成較大不利影響。就近期而言,影響主要體現在三個方面:
新投資項目落地不確定性加大。美國政府對外資的審查主要通過外國投資委員會(CFIUS)開展。當前時局下,投資委員會對中方投資的審查力度加大,嚴格限制中國企業收購美國高新技術企業。這一狀況勢必大幅提高中方投資項目落地的不確定性和投資成本。浙江某企業負責人表示,去年該企業為收購美國一家芯片公司投入了巨大的人力、財力。公司通過前后聘請兩家美國的律師事務所作為法律顧問,剝離了大部分所謂涉及美國國家安全的敏感業務,才最終達成收購協議,共計花費律師費1500萬元。
已投資項目面臨重新審查風險。過去中方企業未報美國國家安全審查的項目,正面臨被重新抽查風險,尤以中方在美投資的重要產業及科技項目被抽查風險較大。某浙江在美投資上市公司負責人表示,該集團原定今年4月對其在美國的鋰電池制造子公司進行資產重組,但考慮到當前通過美國國家安全審查難度加碼,目前這一計劃無限期延后,一定程度影響該企業在新能源領域的戰略布局。事實上,這也正是多數在美國投資的中方企業共同面臨的難題。由于美國國家安全審查的標準不明確、時間過長、結果不可預期,降低了我國企業在美投資的效率和競爭力。
產成品出口關稅提高導致企業生產經營計劃變動。據省商務廳估計,美國加征關稅范疇可能超過1300種產品,其中計算機、電子產品等9大類高新技術產品出口關稅大幅提高。產品在美國具有較大市場占有率的制造型企業,基于降低關稅支出的考慮,有意愿將部分生產環節和銷售環節轉移到美國。以安防產業為例,??低?、大華科技和宇視科技均為全球知名安防產品供應商,美國是其主要市場。相關企業負責人表示,鑒于半成品出口所繳納的關稅,相比加征關稅后的成品所繳納的關稅低1.5個百分點,企業計劃將裝配最后一道工序轉移至美國。這將帶來企業生產經營計劃變更,企業生產經營和管理成本增加。
長遠而言,美國本輪貿易投資保護主義舉措的實施,將大大提高浙江企業通過投資并購方式獲取美國先進技術、知識產權的難度,不利于浙江經濟轉型和產業升級。美國關稅令旨在保護其依靠科技研發和知識產權形成的經濟領域壓倒性優勢,把我國可能形成的高新制造技術本土化的威脅扼殺于搖籃,對于長期依賴歐美先進技術的浙江制造業而言極為不利,必須引起高度關注,積極謀劃應對之策。
筆者在與省內對美投資典型企業,以及律師事務所等中介機構部門的座談中了解到,浙江以萬向、吉利、眾泰、巨星科技、長江汽車等為代表的一大批企業積極“出海”美國,已經形成了若干既符合浙江實際、又行之有效的具體做法,可為廣大浙江企業進一步開展對美投資提供經驗借鑒。主要有以下四種做法:
轉變“控股收購”為“參股收購”。與100%股權收購相比,參股交易對抗性較低,相對容易操作。萬向集團于2003年“以股權換市場”,收購了美國歷史最悠久的軸承生產企業GBC公司,獲得其完整的市場網絡;又以“市場換市場”,收購了洛克福特公司(Rorkford)33.5%的股權。經過多年經驗積累及隊伍培養,萬向集團海外收購近5年開始發力,于2013年收購了美國最大新能源鋰電池制造企業A123的80%股份,又于2014年收購了美國著名電動車廠商Fisker Automotive。萬向集團正是通過早期參股收購和讓利收購,鞏固自身在美國市場的地位,為近期控股收購打下堅實基礎。
轉變“一步收購”為“分步收購”。長期來,吉利集團在汽車產業的全球化布局中,正是采用這一循序漸進的戰略。從2010年收購沃爾沃汽車集團(Volvo Cars)100%股權,到2017年以擁有沃爾沃集團8.2%股權成為第一大持股股東,吉利集團的汽車產業鏈不斷拓展,從過去家用汽車為主,延伸至商用汽車、智能駕駛等更廣闊的領域。以“分步收購”替代“一步收購”,可有效降低投資對抗性,更好地完成相關交易。
轉變“直接并購”為“間接并購”。當前形勢下,浙江企業或采取“間接并購”策略,即通過現有已具一定規模的海外子公司來收購美國的目標公司。在這一方面,義烏和諧芯光的對外投資戰略可供借鑒。2017年,和諧芯光通過香港全資子公司收購美國美新有限公司(MEMSIC,Inc.)。需要指出的是,浙江企業長期來積極實施“走出去”發展戰略,目前已在海外擁有了相當多的實體經營業務?;谶@一狀況,浙江企業通過第三國的子公司完成對美國目標公司控股的“間接并購”方式,已越來越具有較強的可行性。
轉變“單獨投資”為“聯合投資”。企業單槍匹馬對美并購投資或勢單力薄,而通過境內外多元主體、強強聯合、抱團投資,有望大大提高勝算概率。杭州中瑞思創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成功收購世界物聯網巨頭企業美國意聯科技公司(Alien Technology Corporation)就是典型一例。瑞章科技的境內投資方,既包括杭州中瑞思創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等物聯網龍頭企業,以及華章天地傳媒投資有限公司等專業投資機構,也包括上海松江經濟技術開發區、上海浦東科技投資公司等政府科技投資平臺;境外投資方,包括NEA、Sunbridge等美國知名風險投資基金。各方面優勢力量整合,成為促成這次并購投資的重要原因。
推動各地、各部門緊密配合、協同作戰,采取一系列有力舉措,為支持鼓勵浙江企業開展對美投資提供良好環境。
進一步加強企業對美投資的政策扶持。重點探索建立對美投資稅收支持、資金支持、擔保保險支持等制度。例如,引導市場主體建立市場化運作的浙江企業對美投資支持基金,探索有關政策性金融機構如國家開發銀行積極與美國重要金融機構的合作,從進出口信貸保險、融資支持、用匯額度、稅收及社會保障等方面給予扶持。
進一步加強對美投資的審批服務。落實好《企業境外投資管理辦法》(2017年國家發改委令第11號),進一步優化對美投資審批手續,簡化審批流程,開展對美投資重點龍頭企業跟蹤服務。發揮商務等部門優勢,從投資環境、產業結構、市場需求、市場容量、利潤空間、合作模式等方面,為浙江企業對美投資提供較為全面的服務和指導。
進一步加強國際化復合型外經貿人才培養。積極開展與美國教育部門、大學合作辦學,通過加強外經貿實務等課程設置,培養一批企業需要的外經貿專業人才。鼓勵并調動省內高校、相關科研機構積極性,加強對美投資研究,為政府部門制定相關政策提供決策參考,為中小企業對美投資提供相關信息和咨詢服務。
十九大報告提出,推動形成全面開放新格局,是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的重要任務。面對當前中美貿易摩擦挑戰,浙江省應立足當前,放眼長遠,從推動形成全面開放新格局的戰略全局高度,堅定信心、苦練內功、積極應對,持續推進浙江對外投資可持續發展。
把推動中美雙邊投資協定(BIT)作為擴大對美投資的重要保障。中美雙邊投資協定談判已歷時9年多,能否最終達成協定至今仍是未知數。為此,浙江省級層面應積極配合中央,加快推動中美雙邊投資協定的進程。省發改委、省商務廳等相關部門應配合國家商務部等部委做好協商談判的基礎性工作。針對浙江產業特點,及時反映浙江企業訴求,最大程度提高省內企業對外投資的機會和效益。
把加強省州經貿合作作為緩解美國投資保護的重要手段。與美國聯邦政府強硬的貿易保護相比,美國州政府的態度則更加務實。事實上,美國多數州政府非常樂意與中國政府及省份開展經貿合作。浙江省應依托與美國密歇根州、紐約州、芝加哥市已經建立起來的貿易投資合作聯合工作組,推動雙方高層領導互訪,加強雙方經貿資源對接,搭建雙方企業接觸平臺,推進投資合作。同時,在上述已有的省州貿易投資合作關系基礎上,積極發展與其他省州的關系,擴大輻射作用,尋找新的投資合作機會。
把開展對美投資的技術援助作為擴大對美投資的重要支撐。發揮律師事務所、會計師事務所等專業機構作用,解決中美雙方企業存在的國家政策不清晰、經濟發展不掌握、文化習俗不了解等信息不對稱的問題,為浙江企業對美投資提供法律、會計、審計、風險評估和技術援助等服務,最大化降低投資成本和風險。積極回應美國國家安全審查的安全關注,通過“游說”等各種手段,從專業角度為浙江企業提供解決方案。
把拓展歐洲及“一帶一路”市場作為對外投資的重要方向。抓住在美國去全球化契機,深入開展“一帶一路”合作,積極拓展國際市場,擴大對其他地區的直接投資額度。鼓勵省內有實力的企業加快全球布局。特別是在歐洲、日本、以色列等國家地區,以及能源、汽車、農業、房地產、工業設備和信息通信技術等重要領域,努力培育浙江對外投資新的增長點。
把提高制造業自主創新能力作為破解對美投資依賴的戰略重點。浙江省應以此次中美貿易摩擦為契機,倒逼經濟轉型和產業升級。全面落實《中國制造2025》實施計劃,加強“八大萬億”產業等重點領域產業布局。加大對高新技術產業扶持力度,鼓勵開展自主創新和科技研發。進一步加強知識產權保護,加大知識產權全球布局,引進消化吸收高精尖技術。進一步出臺相關扶持政策,大力推進產業創新,推進“浙江制造”向“浙江智造”轉變,提高浙江制造的核心競爭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