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刊特約記者 羅一清
量積累到一定階段,必須轉向質的提升,這是經濟發展的規律,也合乎唯物辯證法的基本原理。習近平總書記在參加內蒙古、廣東、山東、重慶代表團審議時,多次就高質量發展發表重要講話,強調構建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的體制機制是一個系統工程,要通盤考慮、著眼長遠、突出重點、抓住關鍵。
《政府工作報告》提出,大力推動高質量發展。高質量發展已經成為時代的命題,當前我國經濟已由高速增長階段轉向高質量發展階段。在這個整體轉變過程中,處于第一方陣的東部沿海的一些省份,因為其自身所積累的優勢,可為其他地區的轉型提供引領性的作用。作為中國經濟“模范生”,浙江的思路和實踐尤為引人注目。
《政府工作報告》在總結過去五年工作時提到,著力破除體制機制弊端,發展動力不斷增強。事實上,浙江的一大優勢正是體制機制創新。
改革開放以來,浙江這個資源匱乏的省份,仿佛被激活了發展能量,找到了撬動發展的支點,創新要素活力迸發,經濟發展又快又好,綠水青山詩意棲居……這背后奧義正是先發的體制機制優勢。
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必須形成一個適應高質量發展的制度環境。眼下,浙江正在著力構建市場有效、政府有為、企業有利的體制機制。全國人大代表、湖州市委副書記、市長錢三雄給記者講述了一塊地的故事。
去年8月底,德清掛牌出讓全省首塊“標準地”。不同于以往,這塊地,對土地產出、畝均稅收、單位工業增加值能耗和環境標準4個指標作出明確要求。企業拿地前,就已經知道該地塊的使用要求和標準,經發改委“一窗受理”后,可直接開工建設,不再需要各類審批,建成投產后,相關部門按照既定標準與法定條件驗收即可。
一塊地,折射出政府的理念之變。錢三雄代表認為,“標準地”的推行,是“最多跑一次”改革在經濟投資領域的延伸。通過對每一塊建設用地上的各項標準予以明確,將各項評價、審批做在前面,“由此,企業投資效率得到提升,區域產業方向也更加明晰”。
在錢三雄代表看來,“標準地”改革,有利于厘清政府和市場的關系,有利于土地節約集約利用,有利于培育壯大產業集群,最終推進高質量發展。
同樣在全國引發廣泛關注的還有“畝均論英雄”改革。今年初,浙江省政府發布《關于深化“畝均論英雄”改革的指導意見》,這意味著浙江“畝產效益”企業評價和資源要素市場化配置改革將進一步深化。
根據《意見》,這一辦法的考核范圍由工業擴大到服務業、由企業擴大到地方政府:將年度用地、用能、排放等資源要素分配,與市、縣(市、區)“畝產效益”績效掛鉤。其中規定,工業畝均稅收低于全省平均水平的市、縣(市、區),將適當減少新增工業用地指標。
“過去,畝產是農業術語,如今被運用到整個經濟社會領域,那就不再是以規模為王、唯‘量’論英雄,而是以單位產出為王、靠‘質’論成敗。”浙江省經濟和信息化委員會黨組書記、主任張耕說。
“這一改革舉措是浙江對‘高質量發展’的直接響應。”張耕代表說,千萬不能小看這種“算法”上的變化。因為只有有了“算法”的改變,在經濟社會發展中才會有“做法”的改變。
浙江省工業與信息化研究院院長蘭建平表示,浙江這一系列改革舉措,其用意在于,通過體制機制的創新,提高資源配置效率效能,推動資源向優質企業和產品集中,推動創新要素自由流動和聚集,使創新成為高質量發展的強大動能。
從100多年前中國有識之士喊出的那聲“開眼看世界”,到今天普通百姓經常說的“世界那么大,我想去看看”,見證了東方大國日益走向世界舞臺中央的滄桑巨變。
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提出,“開放要再擴大”。
觀察今日浙江,中國(浙江)自由貿易試驗區、舟山江海聯運服務中心、義甬舟開放大通道等重大開放平臺應運而生;橫貫歐亞的“中歐班列”越跑越“歡”;波音、思科、蘋果、大眾等世界500強企業先后入駐浙江……
放眼世界,吉利控股集團2018年首次越洋“買買買”,就通過旗下海外企業主體收購戴姆勒股份公司9.69%具有表決權的股份。浙商海外并購已是一輪又一輪“沖鋒”,萬豐奧特控股集團已將美國Pasline、加拿大DFC航校、捷克DF航空、加拿大鉆石飛機等納入囊中……
從產品出口到資本出海、從海外設廠到建設工業園區,近年來,浙商緊跟國家大戰略,引進來和走出去同步加速,浙江經濟與全球經濟水乳交融。與此同時,浙江不斷創新平臺建設,以改革健全完善海港、陸港、空港、信息港融合發展機制。
新一輪的全面開放,正把浙江經濟社會發展帶入一個高質量發展階段。對此,全國人大代表、國和控股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陳乃科感觸頗深。作為捷克華僑,陳乃科說,早年一大批浙商遠赴他鄉,憑借著物美價廉的“浙江制造”完成了原始資本積累。如今,越來越多的捷克華僑將視線轉回國內、投資創業,“回國創業熱”成為一股新潮。
經常在捷克和浙江兩地奔走,陳乃科明顯感受到了“布拉格之戀”的甜蜜正在外溢。浙江企業正在通過跨國并購、產業合作等方式推動轉型升級,如正泰在捷克成立子公司、萬豐奧特收購了捷克當地的飛行公司等。去年的第四屆世界浙商大會上,“一帶一路”浙商基站正式啟動,其中就包含捷克站。
“捷克站是浙江主動謀劃并與捷方共商、共建、共享開放合作的重要載體。”全國人大代表、義烏市長林毅說,“一帶一路”捷克站將發揮捷克在新亞歐大陸橋建設中的區位優勢與產業優勢,建設具有服務中心、貿易中轉、物流中樞功能,涵蓋物流、商貿、先進制造、綜合服務等區塊的開放綜合體。
目前,捷克站已從規劃落到實處。伴隨著悠長的汽笛聲,“義新歐”中歐班列在去年架起了兩地的橋梁,開啟了捷克和浙江新的貿易通道,一箱箱水晶、啤酒、農產品等捷克特產正在運往義烏,一個個滿載著義烏小商品的集裝箱也同時送向捷克。
浙江省發展規劃研究院研究員潘毅剛說:“通過新一輪的全面開放,全球的商品、人才、要素在我們的平臺上自由流動、交易,形成一個全球開放發展高地。”
今年全國兩會,李克強總理的《政府工作報告》多次強調“優化營商環境”。代表們注意到,政府報告引人注目地強調“優化營商環境”,要求深化“放管服”改革,達到“解放生產力、提高競爭力,破障礙、去煩苛、筑坦途,為市場主體添活力,為人民群眾增便利”的高度。
營商環境何以如此重要?蘭建平認為,從制度經濟學的角度來看,營商環境也是種資源要素,并且相當稀缺、不可替代。只有通過優化營商環境,才能釋放制度生產力,從而提升整體生產率。
令人振奮的是,今年全國兩會,“最多跑一次”被寫入《政府工作報告》,推向全國。這背后,是各地政府對營商環境的極端重視。“最多跑一次”改革以創新政府服務方式來打造最佳營商環境,通過更好發揮政府作用全面激發市場活力,以開創經濟發展新局面。
專家表示,浙江始終堅定不移地把改革作為關鍵一招,以政府自身改革為突破口,成了審批事項最少和服務質量最優的省份之一。這符合中央關于“放管服”改革的精神,也切中了原有政府行政管理體制弊端的要害。
“‘最多跑一次’寫入《政府工作報告》,將進一步推動深化‘放管服’改革,也對浙江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全國人大代表、天能集團董事長張天任建議,浙江要進一步打破電子政務建設“信息孤島”,統籌推進電子政務系統建設,為全國提供更多更好的探索實踐。
營造公平公正、高效便捷的營商環境,各種優質生產要素才能涓匯成海,無數創業者的夢想才能拔節生長,市場主體“鋪天蓋地”“頂天立地”的期盼才能變成現實。數據顯示,截至2017年底,全省在冊市場主體593.4萬戶,同比增長12.2%,市場主體總量居全國第四位,人均市場主體擁有量居全國第一位。
“最多跑一次”改革正在從浙江走向全國。著眼于新一輪改革開放,浙江要繼續創造和保持市場經濟活力,必須深化“最多跑一次”改革。今年的浙江省《政府工作報告》強調,“最多跑一次”改革是浙江全面深化改革的總抓手,必須貫穿到政府運行各環節,滲透到經濟體制改革各領域,延伸到社會治理各方面,加快實現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
優化營商環境,“牛鼻子”是深入推進行政審批制度改革。新的目標已經明確:全面推廣“一窗受理、集成服務”,年底前所有民生事項和企業事項實現“一次辦結”;加快推行企業投資項目審批制度改革,年底前全面實現企業投資項目開工前審批全流程“最多跑一次”、最多100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