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貴兵
黨的十九大提出,要堅持以人民為中心,堅持全面深化改革,堅持新發展理念,堅持在發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白疃嗯芤淮巍备母锸橇暱倳浺匀嗣駷橹行陌l展思想的浙江實踐,是浙江省全面深化改革的突破口。企業投資項目“最多跑一次”改革作為其中的一項核心內容,被車俊書記形容為必須攻克的“堡壘”。如何結合“最多跑一次”改革推進企業投資項目審批事項再精簡、審批流程再優化、中介服務再規范、審批服務再提升,打造更加便捷、高效的企業投資項目政府服務機制,是一項值得深入研究探索的重要課題。
目前平湖市已實現企業投資項目“最多跑一次”事項87項。
窗口集成跑腿少。全市以“一件事”為抓手,分類設置整合綜合窗口,開展“一窗受理、集成服務”,實行前臺綜合受理、后臺分類審批、統一窗口出件工作模式,方便企業辦事進一個門,到綜合窗口辦理。同時在辦理企業投資項目核準審批事項時,需要提交的材料由5項減少為3項。
審批并聯效率高。通過線上線下流程再造,“串聯審批”變“并聯審批”后,審批效率大幅提高,企業投資項目審批總時限由原來的半年左右壓縮至50個工作日,企業投資項目實現事項全程網上辦理,企業辦事實現“一次都不跑”。
項目推進服務好。市、鎮投資項目代辦服務中心聯合開展企業投資項目全程無償代辦,項目推進速度明顯加快。
群眾滿意評價高。在浙江大學公共服務和績效評估研究中心對全市投資項目“最多跑一次”工作滿意度抽樣調查中,滿意率和獲得感達到83.3%,實現率和知曉率達到100%。
實現投資項目全流程“最多跑一次”還有一定距離。投資項目涉及的審批部門多、中介服務多、申報材料多,很多單個事項在辦理過程中已經完全能夠做到“最多跑一次”,但很多報批材料是在事項辦理的中間環節產生,企業無法一次性準備到位、提交齊全。在審批過程中,“容缺受理”打破了傳統模式,為各類企業投資項目審批開辟了綠色通道,也為項目盡早落地提供了條件。但從部門的實際操作來看,現在各部門指導性文件、各行業法律法規對各類審批所需要的必備材料、容缺材料等缺乏清晰條款,對“容缺受理”可能存在的風險缺乏說明和預警措施,存在潛在的政策性風險。
窗口綜合受理能力稍顯薄弱。目前,平湖市雖然完成了投資項目“綜合受理”窗口物理平臺的布局調整,但從實踐來看,離完全實現改革目標還有一定距離。綜合受理對工作人員的綜合素質和業務水平有較高的要求,而目前行政服務中心或單一職能部門的工作人員無法在短時間內做到熟練掌握對所有類型投資項目進行材料形式審查,熟悉企業投資項目審批全流程的人員匱乏。
“信息孤島”尚沒有完全打通。企業投資項目“最多跑一次”改革是一場基于“互聯網+政務”的改革,大部分辦理事項要通過互聯網技術來實現。截至目前,很多部門在自身的信息化建設過程中已經開發了自用的行政審批系統,各系統之間的數據選取標準不統一,在企業錄入數據后,數據傳輸對接時常出現錯誤或延時,在實際操作中,多網并存、“二次錄入”、信息孤島等現象仍繼續存在,這些問題影響了審批數據共享的質量,因此政務服務網與這些單獨審批業務系統聯通融合度有待提升。
中介服務有待提高。在行政審批過程中,絕大多數中介服務項目具有前置性,無法替代,中介機構的業務不熟練、行為不規范、耗時長等在很大程度上影響著項目推進的進度和效率。
構建統一規范的事項審批清單。繼續深化權力清單制度改革,按照“八個統一”的要求,加快梳理事項標準,分類歸集審批事項,重新制訂投資項目審批事項標準化清單、辦事指南與審批流程圖。
優化集成高效的審批服務流程。完善“前臺綜合受理、后臺分類審批、統一窗口出件”的集成化審批服務模式,強化前后臺銜接,進一步打通部門間辦事環節,加快建立一體化的辦事規范和辦理流程。
培養全科多能的綜合受理人員。加強投資項目綜合受理窗口人員的業務培訓,打造素質過硬、業務過硬的多功能型專職工作人員隊伍,實現受理人員從“專科受理”向“全科受理”的轉變。
加強各業務系統的對接。以浙江省投資項目在線審批監管平臺為依托,加快政務網權力運行系統、權力事項庫和各部門業務信息系統的聯通,實現部門之間的數據資源共建共享。
推動線上線下融合發展。依托浙江省政務服務網,優化咨詢引導界面,方便企業經辦人員操作,能線上辦理的事項逐步引導到全部通過線上完成,需要線下辦理的事項通過優化設置,讓企業容易查找到精簡明確的信息,便捷操作線上預約。
加快自身“一窗受理”綜合系統的建設。不斷優化用戶體驗,加快推進電子簽名、電子印章、電子文件歸檔、電子監察等技術支撐體系建設,擴大全程電子化登記系統應用范圍,推動政務服務優化。
推行承諾公示制度。按照“政府定標準、企業作承諾、過程強監管、信用有獎懲”的原則,在條件成熟區域開展試點,大力推行以準入標準替代審批的企業承諾制。企業在承諾范圍內,按照國家標準自主選擇勘察、設計、施工、監理等參建單位,通過在線平臺及時向有關部門報備情況。
建立區域評價制度。落實“區域能評+區塊能耗標準”“區域環評+環境標準”改革指導意見,加快平湖經濟技術開發區區域環評試點工作的開展,及時總結經驗。配合上級部門進一步研究實施企業投資項目水土保持方案編制、水資源論證、交通影響評價、雷電災害風險評估等事項的區域評價辦理工作。同一個區域內不同的評價事項,可以委托一家綜合性機構或由一家機構牽頭進行聯合評價,形成“多本合一”或“多評合一”。
健全監管檢查制度。切實加強投資項目事前事中事后全過程監管,對項目推進不同階段的不同側重點,有針對性地開展專項監督檢查。在項目準入時,重點審核企業是否按照規定和標準做出承諾,是否按照承諾的標準編制建設方案;在項目建設過程中,重點監管企業是否嚴格按照承諾的標準、設計要求施工建設,加強和完善相關監督檢查和稽察;在項目正式竣工投產后,按照“雙隨機、一公開”要求,建立抽查和定期檢查制度。
健全中介服務體系。依托浙江政務服務網、嘉興市“淘中介”,完善“中介超市”網上備案與實體進駐兩大平臺建設,方便企業快速選擇。建立健全市場有序競爭、企業自主選擇、中介規范服務、政府高效監管的行政審批中介服務體系,規范中介服務收費行為,實現行政審批中介服務時間和服務收費平均雙降50%。
規范中介服務市場。積極培育綜合性中介服務機構或組建具有綜合服務能力的中介服務聯合體,建立扶持中介行業協會,不斷擴大中介服務機構的數量和質量,不斷提升服務能力。積極引進國內資質等級高、執業水平高、資信度高且本地緊缺的中介服務機構和高端人才進入市場參與競爭。
優化中介服務流程。積極推進“多圖聯審”“多評合一”等改革的同時,探索建設工程項目“多測合一”,將建設工程審批涉及的土地、規劃、房產等技術服務,統一委托給一家單位承擔,實行統一測繪、成果共享,切實減少服務時間和費用,減輕企業負擔,提高服務效率。
完善“容缺受理”制度。結合模擬審批制度,制訂“可容缺”標準,根據重要性將申請材料劃分為關鍵性材料和一般性材料,同時對容缺補正材料的規范性進行詳細列示,創設“可繼續”的操作流程。研究制定“容缺受理”操作規程,設計詳細的行政審批服務容缺受理審核操作流程圖,減少企業來回跑。
創新行政服務新模式。借鑒學習南湖區行政審批局模式,探索一站式審批服務模式,將行政審批的職能統一劃轉到行政審批局,由行政審批局統一管理。提高事項標準化管理水平,推動投資項目行政審批事項標準化建設,探索建立綜合受理窗口服務標準體系,提升行政審批標準化、規范化、公開化水平,全面展示高效優質服務形象。
優化聯合驗收方式。對具備竣工驗收條件的項目,按照企業自愿申請、部門各負其責、工作并聯推進的原則,由牽頭部門提供驗收告知服務,一次性告知聯合驗收條件、標準、程序;企業提出需要由政府部門組織驗收的,由牽頭部門按照統一受理、集中驗收、各司其職、限時辦結的原則,組織有關單位開展聯合測繪、檢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