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駱方豪
今年除夕,回衢州過年,也到了江山、義烏拜年。春節期間,自駕車也到了江西婺源、開化等地參觀旅游。筆者對所遇和所見進行了思考,主要有三個方面:
交通擁堵的地段仍然是“堵點”。這些年來,浙江在高速公路建設方面走在全國前列,但是一些高速公路卻經常出現擁堵的現象,并且長期未得到解決,比如杭金衢(G60)衢州服務區至衢州西出口之間經常出現擁堵。自駕車在除夕中午返回衢州,路上車輛不多,但是從隔離帶灌木叢滿地的果殼、瓜皮、紙屑、易拉罐以及各色飛舞的塑料袋等垃圾,可以推想不久前的擁堵情景,乘客長時間滯留在高速路上,或飲食或嬉戲。向在高速公路工作的朋友了解原因,對方表示這是衢州作為浙西區域性中心城市,匯聚和輻射功能作用體現的結果。人流、物流合并成車流,在杭金衢高速的車流基礎上,有杭新景高速龍游支線的車流和龍麗高速的車流,三個車流合并大大增加了擁堵的可能性。由此看來,高速公路交叉匯流的地點和方式,需要更加嚴密科學的論證設計。
勞動力資源短缺是鄉村振興的“痛點”。年味濃不濃,豐衣足食知多少;過年熱鬧不熱鬧,年輕人回家過年有多少。去拜年的江山農村也好、義烏老家農村也好,遇見的年輕人確實很少。鄉村振興要靠人才,靠資源。如果鄉村人才、土地、資金等要素一直單向流向城市,長期處于“失血”“貧血”狀態,鄉村振興就是一句空話。在元旦、中秋、春節等重要節日,衢州的許多鄉鎮街道,借助“鄉情牌”“鄉愁牌”,召集寓外鄉賢和企業家,共商當地發展大計,產生了積極的作用,在完成招商引資任務目標的同時,營造了更加和諧的營商關系。建議更多地創造條件,讓農村的機會吸引人、讓農村的環境留住人,特別是要讓一部分年輕人熱愛農業農村,造就一支新型職業化農民隊伍,優化農業從業者結構。
發展鄉村旅游是鄉村振興戰略的“熱點”。到江西婺源篁嶺游覽,雖然是雨天,梯田的油菜花只有零星綻放,但粉墻黛瓦的徽派建筑仍然難掩雨中的朦朧之美,自駕游客甚多,民宿需求旺盛,餐飲服務生意紅火。據景區管理人員介紹,景區公司化運作,油菜地是通過土地流轉的,雇用當地農民種植油菜,土地租賃費用為600元/畝·年,農民收入有了一定的保障,而通過發展民宿和餐飲服務,有的農民已從城市返回農村。在開化縣“根宮佛國”景點,春節也是游人如織,餐飲服務也是非常紅火,菜肴很有地方特色,“開化青螄”“開化氣糕”因“舌尖上的中國”聲名遠播,成為游客們必點的菜肴和點心。鄉村旅游不但可實現三產融合發展,成為帶動宅基地合理流轉的推動力,也是促進鄉村環境整治的重要抓手和載體。當下,浙江正在抓“大花園建設”,建議把發展鄉村旅游作為“大花園建設”的重要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