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中國經濟潛在增長率有兩個源泉:一是保持傳統增長動力,二是啟動新的增長動力。這兩個經濟增長源泉,都意味著要挖掘改革紅利。具體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提高勞動者在高生產率部門的參與率;提高總和生育率,均衡未來的人口年齡結構;保持人力資本積累速度;提高全要素生產率,獲得更可持續的增長源泉。從供給側因素觀察中國經濟長期增長趨勢,一方面,不應期冀一個與周期因素相關的V字形復蘇;另一方面,在假設不同改革力度和效果的情況下,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獲得的紅利也有差異。越是深入的改革越能產生顯著的紅利,未來的潛在增長率的變化軌跡越接近L形。
——中國社會科學院副院長蔡昉和中國社科院國家金融與發展實驗室副主任張曉晶在《中國經濟增長的新源泉(第2卷):人力資本、創新和技術變遷》一書中闡述道
???改革開放后,國內生產總值(GDP)作為引導性指標曾發揮重要作用。不可否認,GDP有其局限性。GDP雖然有結構、投入產出表、國際收支表、資金流量表等,但最后強調的是總量。以此為規劃引導,很容易重視數量擴張,而忽視以結構為特征的質量轉換。此外,GDP只計算流量,而不是存量。以這個為引導,有可能強調短期經濟活動的活躍,而忽視長期發展和財富積累。中央提出的新發展理念和不唯GDP論英雄,是對過往片面強調GDP的糾正。
——中國人民大學校長劉偉在近日舉行的中國區域經濟50人論壇2018年年會上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