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浙江省“兩會”觀察"/>
999精品在线视频,手机成人午夜在线视频,久久不卡国产精品无码,中日无码在线观看,成人av手机在线观看,日韩精品亚洲一区中文字幕,亚洲av无码人妻,四虎国产在线观看 ?省十三屆人大一次會議上的《政府工作報告》回顧總結了過去五年浙江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指引下發生的歷史性變革、取得的歷史性成就,并對今后五年改革發展的目標任務和2018年的重點工作進行了科學部署。這既是一份靚麗的成績單,更是捕捉經濟新脈動的最佳切入點。通過研讀六大關鍵詞,探尋更有質量、更具活力、更有信心的浙江新氣質
一年一度的省“兩會”是觀察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窗口。通過梳理省十三屆人大一次會議上《政府工作報告》的六大關鍵詞,可以探尋浙江經濟發展的新氣質,更好地把握浙江進入高質量發展的關鍵階段的新舉措,更準確地研判浙江未來發展的新趨勢。
一:5萬億臺階
【政府工作報告原文】2017年“全省生產總值邁上5萬億臺階、財政總收入跨過1萬億大關,發展方式發生了根本性轉變,經濟社會建設取得了歷史性成就。”
【研讀】經濟總量邁上5萬億臺階,意味著經濟增長實現了一個新的跨越,新跨越帶來新成就和新轉變,這些都歷歷在目。一是創新實力顯著增強。據《中國區域創新指數報告(2017)》,浙江區域創新能力列廣東、江蘇、北京和上海之后居全國第五位,綜合科技進步水平居全國第六位,企業技術創新能力居全國第三位,知識產權綜合實力和專利綜合實力均居全國第四位。二是綠色發展成效斐然。國家統計局、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環境保護部、中央組織部發布的《2016年生態文明建設年度評價結果公報》顯示,浙江綠色發展指數為82.61,位列全國第三。三是結構調整優化明顯。三次產業結構從2012年的4.8∶48.9∶46.3優化調整為2017年的3.9∶43.4∶52.7,經濟發展質量效益大幅提升。
在為跨上5萬億臺階歡呼雀躍的同時,必須看到的是,浙江仍然面臨著“前有標兵后有追兵”的局面。從前面的“標兵”看,2017年位居全國首位的廣東GDP總量已直逼9萬億,江蘇也跨上8萬億臺階,山東超過7萬億。2017年全國城市GDP百強榜單中,浙江11個省轄市中有8個進入百強;江蘇13個省轄市全部進入百強,是唯一所有省轄市都躋身百強的省份;山東17個省轄市中15個進入百強,數量居全國各省首位;廣東21個省轄市中10個進入百強;浙江在四大經濟強省中的競爭力由此可見一斑。從后面的“追兵”看,2017年浙江GDP總量排在全國第四位,河南、四川等省份緊緊相隨,其中排在全國第五位的河南GDP總量已達4.5萬億,過去五年年均增長8.4%,保持了較快的發展勢頭,可見浙江身后的“追兵漸近”。
5萬億的跨越,是一個關鍵節點,也是一個新的起點,對浙江高質量發展提出了更高要求。浙江必須牢牢把握“八八戰略”蘊含的優勢論,進一步發揮比較優勢、培育競爭優勢、促進劣勢轉化為優勢,加快形成引領浙江發展的新優勢,走出一條具有浙江特色的高質量發展新路。
【政府工作報告原文】“建議2018年全省經濟社會發展主要預期目標為:全省生產總值增長7%左右,城鄉居民收入增長、財政收入增長與經濟增長基本同步,全員勞動生產率穩步提高,節能減排降碳確保完成國家下達目標,爭取更高質量、更高效益、更好結果。”
【研讀】邁入高質量發展的新階段,更多注重發展的質量和效益,一定程度上弱化了對經濟增長指標的關注,但GDP增速仍然是反映經濟結構的重要指標。當前,浙江已轉入高質量發展的關鍵階段,7%的增長目標,既符合經濟增長客觀規律,也是實現高質量發展新跨越必須實現的目標。
7%的數字背后,應更加注重高質量發展的目標導向,這需要付出巨大的努力。浙江歷來注重提升發展的質量和效益,可以說早已走在高質量發展的路上。要實現新起點上的新突破,最關鍵的就是要以人民為中心,著力解決發展不平衡不充分的問題,這也是爭取更高質量、更高效益、更好結果的必然要求。一是要更加關注“兩個同步”,千方百計促進居民增收。從居民收入的數據來看,2017年浙江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2046元,是全國的1.62倍,居全國省區第一位。按常住地分,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51261元,是全國的1.41倍;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4956元,是全國的1.86倍,城鎮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連續17年居全國第三位、省區第一位;農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014年首次超過北京,列上海之后居全國第二位,連續33年居省區第一位。這樣的成績無可挑剔,但從“兩個同步”的角度考量,城鄉居民收入增長與經濟增長同步的目標完成的并不圓滿。過去的5年,浙江GDP年均增長7.8%,人均GDP年均增長7.2%,財政總收入和一般公共預算收入年均分別增長10.0%和11.0%,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長7.1%。財政收入增長與經濟增長同步的目標得以實現,而城鄉居民收入增長還略低于經濟增長,只能算是勉強同步。下階段,仍需在保持居民收入持續穩定增長上下足功夫、狠抓落實。二是要更加堅定地實踐“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加快建設美麗中國示范區。要把生態良好作為經濟發展的底線,確保7%的增長是綠色的、低碳的、可持續的增長,是在人民擁有良好生產生活環境的前提下實現的增長。三是要更加明確發展的出發點和落腳點,保障社會平安。圍繞7%的發展目標,要多謀民生之利、多解民生之憂,密切關注并解決關系食品藥品安全、網絡安全等群眾關注的重點難點問題,確保社會既充滿活力又和諧有序,確保這7%的增長是在人民群眾獲得感、幸福感不斷增進基礎上的增長。
【政府工作報告原文】“大力發展以數字經濟為核心的新經濟,加快構建現代化經濟體系。”“大力發展互聯網、物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等新技術新產業和一批重量級未來產業,做大做強數字經濟。”
【研讀】數字經濟就是以數字化的知識和信息為關鍵生產要素、以現代信息網絡為重要載體,通過大數據、人工智能等技術的廣泛應用,并與各類經濟活動深度融合,顯著優化經濟運行環境,提升經濟運行質量和運行效率。從數字經濟的內涵來看,顯而易見的是,數字經濟囊括了創新經濟、綠色經濟、開放經濟、共享經濟,代表著產業結構向高端化邁進的方向,是構成新經濟的核心主體。發展數字經濟已然成為諸多國家和地區重塑全球競爭力的戰略抉擇。
近年來,浙江加大力度培育新經濟新動能,特別是與數字經濟頗有淵源的信息經濟蓬勃發展,信息經濟核心產業總產出已連續三年超萬億元,核心產業增加值占GDP的8.8%,對GDP的增長貢獻率達17.6%。浙江還是全國首個“兩化”深度融合國家示范區和信息經濟示范區,成功舉辦了四屆世界互聯網大會,以數字經濟為核心的新經濟已成為浙江發展的新優勢。2017年12月25日的省委經濟工作會議明確指出,要把數字經濟作為“一號工程”來抓,為浙江數字經濟的持續發展注入了強勁動力。
在新時代新征程中,數字經濟是浙江聚焦聚力高質量、聚焦聚力競爭力、聚焦聚力現代化的關鍵引擎,是有效推動經濟發展質量變革、效率變革、動力變革的重要著力點。要持續聯動推進“數字化+”“互聯網+”“智能化+”“標準化+”,以數字經濟引領現代產業體系,加快建設實體經濟、科技創新、現代金融、人力資源協同發展的現代產業體系。繼續做大做強實體經濟,深入實施“中國制造2025浙江行動”,以工業互聯網、企業上云、智能化改造推動傳統產業轉型升級。進一步推動八大萬億產業、軍民融合產業、傳統產業高質量發展,加快打造一批世界級先進制造業集群。以超常規力度建設創新型省份,積極發展現代金融,加大引才育才力度。
【政府工作報告原文】“深入推進‘最多跑一次’改革,增創市場有效政府有為企業有利的體制機制新優勢。”“‘最多跑一次’改革是全面深化改革的總抓手,必須貫穿到政府運行各環節,滲透到經濟體制改革各領域,延伸到社會治理各方面,加快實現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
【研讀】“最多跑一次”改革在2016年浙江省委經濟工作會議上被提出,經過一年多的探索實踐,這一接地氣的概念已經成為浙江最亮眼的“金字招牌”。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領導小組第二次會議充分肯定了浙江推動實施“最多跑一次”改革取得的積極成效,說明體制機制創新的“浙江經驗”已經走向全國。2017年浙江“最多跑一次”“跑”出了優異的成績:全面梳理和規范各類辦事事項,優化辦事流程,推行“一窗受理、集成服務、一證通辦”。積極推進政務服務“一張網”互聯互通,省級部門打破信息孤島取得實質性突破。積極推進事項網上辦理、證照快遞送達,省市縣50%以上的事項開通了網上辦理。省級“最多跑一次”事項達到665項,設區市本級平均達到755項,縣(市、區)平均達到656項,全省“最多跑一次”實現率達到87.9%,辦事群眾滿意率達到94.7%。“最多跑一次”改革成為撬動各領域改革創新的有效抓手,貫穿到政府運行各環節,滲透到經濟體制改革各領域,延伸到社會治理各方面,為人民群眾帶來了便利、帶來了滿意。
然而,“改革只有進行時沒有完成時”。作為“最多跑一次”改革的首創地,浙江更應厚植體制機制優勢,全面推動“最多跑一次”改革再出發,爭做新時代改革創新的排頭兵。2018年,“最多跑一次”仍然是各界廣泛關注和評議的熱詞。要進一步瞄準目標、排好計劃,通過“最多跑一次”改革“加速跑”的力量撬動各領域改革深化,更多地釋放改革紅利和創新活力。全面推廣“一窗受理、集成服務”,力爭早日實現所有民生事項和企業事項實現“一次辦結”的目標,其中80%以上開通網上辦理、50%以上的民生事項實現“一證通辦”。同時,要全面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優化營商環境,加快推行企業投資項目審批由行政服務中心一窗受理、相關部門由發改部門代跑、環評能評等審批中間環節由職能部門代辦,力爭早日全面實現企業投資項目開工前審批全流程“最多跑一次”、最多100天。
【政府工作報告原文】“加快建設大灣區大花園大通道大都市區,打造現代化先行區。大灣區是現代化浙江的空間特征。”“大灣區是現代化浙江的空間特征”“大花園是現代化浙江的普遍形態”“大通道是現代化浙江的發展軸線”“大都市區是現代化浙江的發展極”。
【研讀】“現代化浙江,將以大灣區為空間特征,以大花園為普遍形態,以大通道為發展軸線,以大都市區為發展極。”這樣的發展藍圖令人神往。大灣區大花園大通道大都市區建設,環環相扣、緊密結合,形成一個不可割裂的整體,是引領浙江優化發展、未來發展的重大戰略,是著眼于高質量、現代化和提升國際競爭力的重大舉措。
浙江省的大灣區,是繼粵港澳大灣區之后國內灣區建設又一看點。杭州灣經濟區是大灣區的主體,擁有浙江省68%的經濟總量、55%的人口、78%的發明專利申請量、76%的高新技術產業產值、78%的境內上市公司、75%的中國民營500強企業,大灣區建設可謂“底氣十足”。擁有如此優越的基礎條件,浙江將圍繞世界級大灣區的目標,將大灣區建成為全國現代化建設新樣板、全球新金融革命的重要策源地、長三角區域創新發展的新引擎。從全球三大灣區發展模式來看,世界級的城市群是其興盛的基礎。因此,形成大灣區發展的城市群基礎顯得尤為重要,必須推動杭州寧波一體化發展,加快提升四大都市區發展能級,大都市區建設應運而生。這里的大都市區是現代化浙江的發展極,是跨行政區的城市群,意味著特大城市、大城市、中等城市、小城市和小城鎮的集聚,是中心城市與周邊縣市一體化發展的格局。大花園建設范圍為浙江全省,彰顯了浙江的決心和魄力,凸顯出浙江的生態環境之美、產業綠色之美、人文韻味之美、生活幸福之美,統籌山水林田湖草系統治理,著力打好“治水治氣治城治鄉治廢”組合拳,積極探索“綠水青山”轉化“金山銀山”新模式。大通道建設的核心是建設智能高效的現代綜合交通網絡和物流體系,重點在于對現有的鐵路公路高速水運航空網絡的優化,要全面推進現代交通示范區和交通強省建設,大力發展多式聯運和智慧交通,聯動推進海港、陸港、空港、信息港“四港”建設,加快構建暢通高效的海陸空運輸通道網絡,是浙江實現新階段新跨越的堅強支撐。
【政府工作報告原文】“堅持以‘一帶一路’為統領,加快形成全面開放新格局”。“積極推進中國(浙江)自由貿易試驗區建設”“全力爭取自由貿易港落地浙江”。“加快中國(杭州、寧波)跨境電子商務綜合試驗區、eWTP新型貿易中心建設,打造‘數字絲綢之路’戰略門戶”。
【研讀】2018年是改革開放40周年,加快推動形成全面開放新格局,進一步發展高層次開放型經濟的呼聲愈發高漲。黨的十九大報告明確指出,賦予自由貿易試驗區更大改革自主權,探索建設自由貿易港。“自貿港”和“自貿區”,雖然只有一字之差,但在開放層次、戰略意義上卻有著深遠的差別,自貿港代表著最高的開放水平,并不是自貿區的簡單升級版。所謂的自由貿易港,是設在一國(地區)境內關外、貨物資金人員進出自由、絕大多數商品免征關稅的特定區域,是目前全球開放水平最高的特殊經濟功能區。
目前,已有包括浙江在內的10余省份將“探索建設自由貿易港”寫入《政府工作報告》、作為新的發展目標競相角逐。爭創自由貿易港,有利于浙江打造“一帶一路”與長江經濟帶的新樞紐,有利于培育供給體系新動能,是加快推動形成全面開放新格局最具分量的助推器。從浙江的優勢來看,建設自由貿易港基礎扎實、條件優越、特色鮮明,寧波舟山港專注油品儲存、中轉,已成為全球首個年貨物吞吐量超“10億噸”大港,舟山油品貿易自由化的改革也成為先發優勢。下階段,浙江可充分借鑒香港、新加坡、迪拜、鹿特丹四大全球具有影響力自貿港的發展模式,吸取其在投資、貿易、金融、通關、稅收等方面的先進經驗,全面發力自由貿易港,有效探索我國大宗商品全球配置能力如何提升的浙江路徑,奮力朝著“再造一個香港”的戰略目標闊步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