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位于寧波主城區北部的鎮海區按照寧波市“東集聚、南融合、西開發、北提升”要求,堅持“穩中求進、進中求好”的奮斗目標,全面深入實施生態、創新、城市化和民生“四驅動”。當前,鎮海無論在城市建設、經濟發展,還是在民生保障、文教體衛等領域均進入了發展的快車道。
鎮海區具備打造寧波主城區北部中心的天然優勢,但是也應清醒地認識到,以鎮海為主體的寧波北部片區在與寧波主城區的融合發展中還存在著不少的問題。一是城市北部中心不夠明確。根據《寧波2049城市發展戰略》,目前以寧波東部新城和鄞州南部商務區為主的城東、城南片區已經發展成熟,區劃調整后以海曙為中心的城西片區也定位明確,只有城北片區受莊橋機場影響,還沒有明確的北部中心定位。二是各片區之間融合不夠。寧波城市北部片區涉及鎮海新城、新材料科技城貴駟片、甬江北岸江北片,但區塊之間布局比較混亂。尤其是中官路創業創新大街的建設涉及到與新材料科技城、江北區文創港的統籌,也涉及到大東部科創新區、甬江創業創新帶的定位與發展空間,因此需要強有力的北部城市中心予以整合、支撐和配套。三是寧波北部交通樞紐尚未形成。目前鎮海區已初步形成繞城高速、甬舟高速以及規劃高速杭甬復線工程的“二環一射”快速跨城交通網絡,海鐵聯運、江海聯運運輸體系基本健全,軌道交通2號線一期、5號線一期以及世紀大道、院士橋、東外環南北貫通寧波主城區,但軌道交通和快速路等路網結構還不夠完善,工程建設進展緩慢。因此,立足現有優勢,應從以下四個方面著手打造寧波主城區北部中心:
強化寧波主城區北部中心的發展定位。根據寧波市發展戰略,未來將形成以東部新城為中心的東西、南北兩條發展軸線。東西軸線串聯北侖和海曙,南北軸線串聯鄞州(南部商務區)和鎮海,因此強化以鎮海新城為主要載體的北部中心發展空間,形成集北部交通樞紐、雙創中心、產業高地三位一體的寧波主城區北部中心,尤其建議在新一輪寧波城市總體規劃中給予明確。
協調推進寧波交通北樞紐建設。一是優化調整軌道交通7號線、8號線走向。建議7號線經寶軸西路站后沿九龍大道向北直接延伸至九龍湖,以有效貫連東錢湖和九龍湖兩大區域,并輻射到慈溪;將8號線由江北大道站向東延伸,經寶軸西路站后沿鎮海大道東延至俞范路(石化產業集聚區),串聯起南北方向的3號線、4號線、7號線和S2線,實現軌道交通對寧波大市北部鎮海區和江北區、高新區的溝通聯系。二是加快3號線二期的建設和5號線調整方案的審批。目前5號線調整方案已經明確,建議盡快批復。三是加快建設世紀大道北延及快速路高架二期工程。建議市級部門統籌協調,按照共建共享原則,明確資金分攤比例,力爭今年上半年開工建設。
舉全市之力推進寧波北部雙創中心建設。一是對標杭州城西科創大走廊,建議把中官路創業創新大街作為全市創業創新的主平臺來打造。在產業布局上,按照“一本總規”統領、“一套體系”銜接、“一張總圖”管控,打破地理空間界限,推進大街產業集群式創新。二是建議建立雙創中心統籌開發機制。在現有雙創大街市級領導小組機制下,在開發時序上統籌“三谷+三區”(設計谷、材料谷、智能谷;鎮海區、江北區、高新區)與“三校一所”聯動發展,推進中官路創業創新大街輻射帶動南高教園區協同發展,加速市級大院大所等高能級平臺向大街集聚。三是強化政策保障。建議將大街納入浙東南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建設范圍,享受相關政策;加大大街發展的專項資金支持力度,理順市級財政與鎮海區、高新區的轉移撥付機制,建立單一垂直的政策兌現體系,為大街集聚高端創新資源提供強有力的政策保障。
統籌建設寧波北部產業集聚區。一是打造世界級綠色石化基地。按照“強源頭、擴下游、高端延伸”原則要求,發展石化新材料及新興專用化學品等高端石化產品,做強石化產業,建議大力推進鎮海煉化擴建、丙烷綜合利用、中金PTA等項目。二是打造戰略性新興產業集聚區。當前鎮海區的土地開發利用強度達48%,約是寧波市的3倍,建議市級出臺相應政策,鼓勵戰略性新興產業在現有的鎮海經濟開發區、寧波城市工業功能區、貴駟工業區等老工業園區落地,從而帶動老工業園區的轉型升級和有機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