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向科
春節期間,結合從事對接央企工作的實際,筆者在河北老家有意識地接觸了在航天科技、中國華能、中核工業原子能研究院、中科院信息情報中心等部分央企工作的同學朋友,進一步深化了對央企及其國內投資合作特點的認識,結合浙江實際形成了深度開展央企對接合作的思考和建議。
央企是優勢產業的主導者、先進技術的運用者、雄厚資本的擁有者,央企項目落戶到哪里,哪里就將成為先進技術、高端人才、巨額投資的流向地。為此,全國各地競相把加強央企合作作為重大戰略。浙江省第十四次黨代會明確提出,要堅持民資、國資、外資一起上,努力把浙江培育成為國企創新發展的新高地。走訪過程中,不僅感受到央企在國家戰略、國防安全、國計民生等重點領域的使命擔當,也初步了解到央企開展國內投資合作具有的三個特點:一是儲備技術質量高數量大,對接領域較多;二是社會責任強于經濟利益,技術轉化迫切;三是區域布局愈發關注浙江,合作前景廣闊。
與兄弟省份相比,浙江省所屬國企數量偏少,對接央企并不占優勢。然而,浙江有生態環境優越、營商環境良好和“浙商”經濟發達等顯著優勢,只要積極把握當前央企合作領域較多、技術轉化迫切、合作前景廣闊等機遇,充分發揮政府和市場“兩只手”的作用,就能推動浙江省對接央企再上新臺階。具體而言,建議從以下三方面入手:
分類指導,建立央企對接合作資源庫。目前,國資委直接監管央企有97家,按照央企合作價值屬性大致可以分為三種類型:一是國防科技型企業,如中核工業、航天科技等,具有強大的科技研發能力和較多的可轉化科技資源,應該成為重點關注的合作對象;二是基礎投資型企業,如中國華能、華潤集團等,在全國有選擇地進行戰略性投資布局,應該成為有選擇爭取的項目投資對象;三是關乎國計民生的企業,如中國移動、中石化、中鐵建等企業,在全國各地普惠式或按照國家計劃投資項目,應該成為認真配合實施的投資項目。對于第一、第二類央企,要加大對接力度,通過駐京辦、浙商、浙江籍鄉賢等建立與央企的固定聯系,建立央企合作資源信息庫,健全動態調整機制,為浙江積極承接央企合作項目提供及時準確的決策依據。
發揮優勢,創建浙商央企合作共同體。民營經濟是浙江發展的最大特色,央企看重與浙江的合作很大程度上是看重浙商的資金、市場實力及其創業創新精神,為此,要充分利用浙商這塊金字招牌,根據央企合作資源內容,積極推動相關領域具有一定實力的浙商與央企開展對接,構建浙商央企合作共同體,優先列入省市長項目工程加以推進,使央企通過與浙商的合作達到彌補自身不足、提升自身發展的目的,提高浙江央企對接吸引力,實現浙商央企合作共贏。
搭建平臺,開展央企合作主題化活動。一方面,積極搭建央企合作對接交流平臺,建議每年舉辦央企對接合作洽談會、“央企領導浙江行”等活動,持續宣傳浙江的投資發展環境以及浙江、央企的投資合作信息,不斷增進央企與浙江的感情,營造浙江與央企合作的濃厚氛圍,推動擴大浙江央企對接合作成果。另一方面,定期開展對已簽約實施央企合作項目跟蹤服務,深入了解項目實施過程中遇到的困難和問題并加以協調解決,對于投資規模大、產業帶動能力強等有利于建鏈、補鏈、強鏈的項目,按照“一企一策、一事一議”予以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