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穎
摘要:高校大型科學儀器公共平臺是國家和高校投入大規模資金建設的大型科學裝置、設施或儀器群,是高校為支撐創新型人才培養,關鍵領域科學研究和多學科發展而進行的重要部署[1]。目前高校大型儀器設備公共服務平臺使用率較低,嚴重制約了公共服務能力的發揮,分析內部管理原因,平臺在資金籌措和預算管理、運行支出管理、有效激勵機制等內部控制方面有所欠缺。根據《行政事業單位內部控制規范(試行)》和《教育部直屬高校經濟活動內部控制指南(試行)》等政策制度,文章對完善高校大型儀器設備公共服務平臺的內部控制做了思考,以期通過完善內部控制機制,為高校大型儀器設備公共服務平臺實現經濟活動的合法合規、資產安全和有效使用、財務信息真實完整、防范舞弊和預防腐敗、提高公共服務的效率和效果提供合理保證。
關鍵詞:高校;大型儀器設備公共服務平臺;內部控制
大型儀器設備是高等學校教學、科研和社會服務的重要基礎條件,建設大型儀器設備公共服務平臺是促進大型儀器設備開放共享、提高效益的有效途徑[2]。近年來,隨著財政專項資金的不斷投入,高校大型儀器設備公共服務平臺(以下簡稱平臺)在管理體制和運行機制上已得到長足的發展,但是仍面臨不少困難,特別是在運行經費的籌措和預算管理、支出管理、人員績效考核獎勵等內部控制管理方面存在一些問題,亟待改進。
一、高校實施內部控制的政策與理論依據
2012年財政部出臺了《行政事業單位內部控制規范(試行)》(財會[2012]21號),規定自2014年1月1日起在全國范圍內執行?!兑幏丁饭擦铝鍡l,具體包括總則、風險評估和控制方法、單位層面內部控制、業務層面內部控制、評價與監督、附則等內容,是高校建設內部控制體系的指導性文件。為提高高校對內部控制的重視程度,加強高校內部管理水平,2016年4月教育部發布了《教育部直屬高校經濟活動內部控制指南(試行)》(教財廳[2016]2號),緊密結合高校經濟業務的特點,制定了高校內部控制的實施指南、應用指南和內部控制評價指南,為高校內部控制的建設與實施提供了有力的政策與理論支持。
二、高校平臺管理存在的問題與分析
(一)運行資金不足,設備使用率低下
據統計,不少高校10萬元以上大型儀器設備總值已占儀器設備總值的50%以上,國家重點高校甚至達到60%-70%,但大型設備利用率平均不到25%,甚至存在個別設備零機時的情況。從教育部統計公布的直屬高校大型儀器設備利用率來看,使用率偏低是高校普遍存在的問題。[3]大型儀器設備運行及維修費用較高,而財政及科研項目的撥款大都是專款專用,設備管買不管用[4],運行資金投入的不足影響了平臺發揮公共服務能力的積極性。
(二)信息管理技術落后,難以對國有資產的規范管理提供有效保證
雖然高校都已建立了資產管理信息系統來輔助管理設備,但這些系統功能大都停留在記錄設備基本信息、登記和打印設備的賬卡、記錄購銷存等業務信息上[5]。不少大平臺采用人工記錄方法,從而限制了設備使用者獲取信息的渠道,使國有資產使用情況缺乏公開監督,容易給平臺設備安全和平臺收入的客觀性和完整性帶來一定風險。
(三)缺乏有效經費支出監管機制
設備維修費、業務技術人員的人員勞務性支出、測試材料消耗、設備折舊等是平臺運行支出的主要內容,平臺缺乏有效管理手段和支出監管機制,從而使平臺運行支出居高不下。
(四)平臺管理和服務人員編制缺乏,且未能充分激發其積極性
高校采用定員定編的人事政策,平臺管理和服務人員大都需要同時兼顧教學實驗和科研工作,工作量已滿負荷,專職技術人員不足,加上勞務補償和激勵政策的不健全,相關人員缺乏開展平臺公共服務的主動性。
三、高校大型儀器設備平臺內部控制優化措施
(一)平臺內部控制環境方面的改進措施
1.完善機構設置,明確職責權限
高校平臺需要設立平臺管理委員會(以下簡稱管委會),委員會成員除了平臺管理班子,還應包括來自高校資產管理、科研管理、財務等職能部門,對平臺的設備配置、大型設備購置的可行性論證與分析、人員配備、各業務單元的業績考核等管理事項進行討論。對于重大事項,還需交學校領導層進行集體決策。同時還需建立平臺管理章程,對平臺機構的設置、業務管理流程、各機構和業務環節的責任和授權做明確的規定,使職責明確,信息流的收集利用更有效。
2.加強人力資源建設
高校平臺在人員配備上可嘗試打破編制管理,聘用編制外人員從事業務操作和管理。在員工勝任力方面,首先需要明確各崗位人員必須具備的知識、技能、經驗,然后制定培訓計劃,分層次和分期組織培訓,提高員工勝任力。
3.建立問責機制和業績考核激勵機制
整個平臺各崗位要建立明確崗位職責。在各業務單元和管委會之間建立有效的溝通機制,使在內控職責的發揮失靈時能啟動問責機制。同時還需要根據短期目標和長期目標的實現情況,建立有益于責任履行的業績考核激勵制度。
(二)平臺管理的風險識別、分析和應對
不少管理者認為高校管理的風險幾乎為零,對高校風險的識別和評估缺乏足夠的重視。平臺的風險一般包括大型儀器設備購置可行性論證不充分的風險、環境風險、平臺運行資金投入不足風險、業務質量風險、業績計量風險等等。在管理中需要分析風險發生的可能性和影響程度,找出關鍵風險點,確定風險應對措施。如在“運行資金投入不足”這一財務風險評估時,需要了解預計各期現金流量,尋找資金鏈問題可能發生的時間段,提前采取籌資應對策略。
(三)平臺重要經濟業務的內部控制活動
在平臺管理中大型設備購置可行性論證、預算管理、運行支出管控是平臺面臨的具有較大風險的業務活動,是內部控制活動的關鍵環節。endprint
1.加強大型設備購置可行性論證的管理
大型設備購置的可行性論證是實施風險事前控制的一個重要舉措。由于高校非營利性的目標,設備購置可行性研究應將學科發展、科研需求、提高科技服務能力以及現有的人財物綜合配置情況等諸多因素統籌考慮。需要召開論證會,組織申請人、專家組、經費管理代表、資產管理部門人員等按要求對申購設備的可行性進行論證。高??梢愿鶕O備金額對論證報告進行分級審核,撰寫論證簡訊,上報上級部門。屬于政府采購范圍內的設備購置,還需按政府有關規定辦理采購業務。
2.加強預算控制,改善平臺資金運行管理
預算是一個未來導向的過程,首先不同建設時期的目標是不同的,平臺需要據此來制定計劃和編制預算。預算的起點為業務,預測校內外業務量,計算材料、人員勞務、以及水電等成本消耗;平臺需根據機器運行時間和使用壽命預算維修費;根據設備的新舊程度、設備購置可行性論證的結果制定設備修護預算和購置預算;行政管理日常經費、實驗室安全、培訓等管理費用也是不能忽視的預算項目。
(四)其他措施
日常監督機制和個別監督機制是完善內部監督機制的重要組成。學??仆ㄟ^財務管理、領導干部經濟責任的落實與檢查等方式實施對平臺的日常監督。內部審計在個別監督中可發揮重要的作用,可以針對服務外包、制度有效性等內容實施個別監督與評價。學校還可以對平臺實施績效考評,對資產管理狀態、資金使用的規范性等內容進行考核,以確保內部控制制度的高效落實。
參考文獻:
[1]凌輝,周勇義,張媛,張黎偉,黃凱.北京大學科學儀器公共服務平臺的建設與探索[J].管理科學研究,2015,6:35-38.
[2]畢為民.學習國外先進經驗 推進高校大型儀器共享平臺建設[J].實驗室研究與探索,2011,30(10):258.
[3]蔡兵,劉姝伶,尹玲娜,王學江.高校大型儀器設備開放共享的實踐與探索[J].實驗室研究與探索,2014,33(2):260.
[4]徐一新,劉喬,趙邦枝.構建科學管理制度與機制,提高大型儀器設備管理水平[J].實驗室技術與管理,2008,25(9):177.
[5]覃馮,黃善斌,廖安平.高校實驗室資產管理內部控制環境優化[J].實驗技術與管理,2016,33(1):257-258.
(作者單位: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財務處)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