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建荷
摘要:改革開放以來,隨著市場經濟的發展,越來越多的民營企業發展起來。他們規模不大,但勢頭迅猛,是我國經濟發展中一支不可小覷的力量。無論是繳稅納稅,還是促進就業,民營企業都為我國的發展做出了杰出的貢獻。但是由于民營企業中有相當一部分是中小型企業,內部控制問題異常突出,這些問題拖累著企業的發展,對企業壽命也起到了一定的影響作用。本文通過探索民營企業內部控制的現狀、以及問題產生的原因,對解決問題提出幾點建議,為我國部分民營企業的生存發展添磚加瓦。
關鍵詞:內部控制;民營企業;企業文化
所謂民營企業,主要側重于“民”字,無論是資金來源,還是管理體制,都有很明顯的民營特色。我國民營企業起步晚,規模以中小型企業居多,大多采用家族式管理,企業中的核心管理崗位都由家族成員任職,形成了高度集權的管理狀態。很多企業在運營過程中,管理層沒有內部控制意識,也沒有設立相應部門,有的相關部門由親近的人員擔任,使內部控制流于形式。這樣的管理方式導致企業出現了風險系數增加,應變能力差,開放程度不足等缺點。因此,完善民營企業內部控制制度,是非常必要的。
一、我國民營企業中內部控制問題產生的原因
(一)民營企業普遍缺乏內部控制的意識
企業存在的根本目的就是盈利,如果企業目前處于盈利狀態,管理層很少能從企業以往運營中發現潛在問題。一些示范性的企業內部控制問題的忽略,會引起新興企業的模仿行為,從而使越來越多的企業忽視內部控制問題。
企業管理者缺乏管理技巧,決策的時候只是簡單地依照過去的經驗,很難在千變萬化的環境中做出正確的選擇。
(二)企業所有權、經營權高度集中
企業的所有者也是管理者,在公司規模小的時候,管理者往往獨攬大權,企業的大小事務一個人說了算。在公司規模壯大之后,企業管理跟不上企業發展速度,很多領導者還是延續之前的管理風格,為加強對企業的控制依然一人獨攬大權,這種拒絕分權的做法,一是會導致下屬人員缺乏責任感,二是管理者會為了減輕工作負擔減少對工作流程的控制,讓管理出現松動。
有的民營企業實行股權制,但是大股東依然是家族成員,一些小股東對企業的管理權被限制,員工和股東之間溝通困難,存在信息極度不對稱的情況,導致工作效率底下,內部控制問題嚴重。
(三)審計部門起不到應有作用
民營企業的許多重要崗位都由家族成員擔任,他們中間有些人可能并不是專業人才,卻是管理者的心腹。他們犯了錯誤不怕被批評,工作失誤卻不怕被開除,因為親情的關系讓他們工作不夠盡職盡責,影響工作質量。這些成員在崗位上不作為,又阻礙了高級人才的引入。
管理者對會計信息理解不到位,而會計工作僅停留在表面數據統計上,管理者掌握的信息你都是不全面的,缺乏有力的數據支撐,管理者工作起來也是蒼白無力的。
二、我國民營企業內部控制問題現狀
(一)企業組織結構不合理
監督制度一般包括財產清查制度、內部審計制度和內部牽制制度,但是不少民營企業并不在存在三種制度,而是存在其中一種或者兩種,有的甚至兩種制度功能由一個崗位完成。
任何一個企業都必須設立內部審計機構,但是部分民營企業根本沒有設立審計部門,有的審計部門人員采用兼職形式,使審計工作人員對企業負責程度降低,導致審計部門職能弱化,甚至使審計工作流于形式。
(二)人員配置不合理
在民營企業中,為節省人力開支,很多員工身兼數職,甚至很多原則上是互相監督的兩個崗位也由一人擔任,比如會計和出納,工作材料的審批和采購,如果員工監守自盜,企業資源流失將是無法控制的。
一些民營企業家族觀念重,重要崗位的員工都有家族成員擔任,兩個本該互相監督的崗位,由兩個關系親密的員工擔任,比如負責審批的是丈夫,負責材料采購的是妻子。人力資源部門應制定相應法則,避免讓關系親密的員工同處重要崗位。
人力資源部門應該注意,在員工工作調動和離職的時候,應該對工作人員進行針對性檢查,包括工作交接的監督。對于新員工的入職,進行工作背景調查,以及與公司其他部門員工的人際關系調查。
(三)授權審批制度不完善
缺乏明確的審計目標,授權審批制度不規范,使授權審批制度過于繁瑣或者過于簡單,缺乏可行性。企業應充分重視崗位職責及權限的劃分,“一支筆”的權限容易導致貪腐,過于細分的責任容易喪失目標感。績效指標的設定,應充分調動員工工作積極性和工作熱情,盡可能增加審批工作的有效性。
三、我國民營企業內部控制問題解決的策略
(一)建立財務風險預警系統
在民營企業中,管理者普遍缺乏風險意識,企業也沒有風險預警系統,對突發事件缺乏應變能力。把風險意識放在管理者腦海里,是建立風險預警系統的第一步。學會風險評估,分析風險的種類以及風險的性質和強度,是管理者必須具備的能力。能在風險來臨的時候,及時做出相應的舉措。
(二)完善信息系統
民營企業在規模擴大之后,企業成員多部門也越多,部門之間的溝通障礙成為最常見的問題。比如財務信息,因根據國家法律法規對企業生產、管理、銷售等各個環節進行記賬,而且數據要有真實性、準確性。對非財務類企業信息,則應該設置專門的機構進行統計和分析,同時要收集競爭對手的信息,以及行業狀態信息,保證為管理者的決策提供依據。
隨著計算機技術的發展,處理信息的設備也應跟上時代的需求,無論是硬件還是軟件,企業都應該及時更新,建立完善的信息系統,為企業有效溝通作保障。
(三)完善公司治理結構
目前我國大多數民營企業公司治理結構不完善,一定程度上影響了民營企業的內部控制。解決辦法可以通過借鑒,也可以通過引用高級經理人。
如果企業通過借鑒上市公司的管理模式,可以嘗試推行董事會制度,當然重要董事會成員不可全是家族成員,應選用經驗豐富且專業知識豐厚的管理者。決策層的多元化,有助于減少決策失誤,對企業內矛盾的認識更加客觀。endprint
如果企業選擇引進職業經理人,可以實現企業所有權和管理權分離,一定程度上實現責任劃分,從而比此牽制。如果企業發展狀況不允許外聘經理人,可以委托專人管理,當然目的還是為了劃分所有權和管理權的界限。
(四)培養專業素養
如果民營企業存在人員專業素養不足的情況,一定要及時對相關人員進行培訓。培訓有助于增進員工對企業的信心,也有助于聯絡員工之間的感情,同時也是交流工作中遇到問題的機會。可以從管理層和普通員工兩方面入手,必要的時候可以聘請外部講師進行專業培訓。組織培訓人員對培訓過程要進行計劃和監控,對培訓結果要及時考核,并且在工作中觀察員工的工作行為有無改善,并及時把培訓成果反饋給領導。
培訓內容要貼近企業基本情況,和工作內容相關。也可以從工作紀律、工作心態、員工對企業忠誠度和責任感方面培訓,督促員工在工作的時候規范操作,增強工作效果。
(五)構建良好的企業文化
要實現民營企業內部控制問題的改善,加強企業文化建設是必不可少的。企業文化建設有助于增強員工凝聚力,提高企業軟實力,在民營企業發展大潮中提高競爭力。
任何一個企業,在實現盈利的同時還要承擔起相應的社會責任。優秀的企業文化必然符合社會主流價值觀,倡導積極的人生態度和敬業精神,在履行社會責任的時候義不容辭。良好的企業文化有助于樹立良好的形象,企業在履行社會責任的同時給自己創造一個寬松的外部環境,在良好的氛圍中健康發展。
企業文化應提倡以人為本、團結協作,在消除人治積弊的同時加強制度建設,把員工作為發展企業的根本,把企業目標和員工個人發展目標有效結合起來,給員工建立寬松又不失嚴肅的工作環境,充分把員工的工作積極性調動起來。
四、結語
民營企業是我國經濟發展的中流砥柱之一,越來越多的畢業生愿意到民營企業中工作。只要民營企業及時意識到內部問題,并通過完善制度來促進企業發展,兼顧企業盈利和社會責任,樹立良好的企業形象,將會為經濟增長和促進就業做出杰出的貢獻。
參考文獻:
[1]周在霞.內部控制[M].上海:立信會計出版社,2009.
[2]李小健.中小民營企業內部控制的調查與現狀分析[J].商場現代化,2008.
[3]劉秋月.河南民營企業內部控制研究[J].財會通訊,2010.
(作者單位:溫州市萬盛電器有限公司)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