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惟珣
摘 要:現在人們多把古代遺留下的具有歷史、藝術、科學價值的東西稱之文物,這些文物沉淀了中華文明上下五千年的歷史文化與社會信息。而博物館作為承載文物的載體,是一個為社會發展服務、向公眾開放的非盈利性常設機構。在日常的展際交流中,建立一個有效的預防性保護機制對于文物的保護有著非凡的意義。
關鍵詞:博物館;展際交流;文物;預防性保護;策略
博物館對于文物的收藏有利于其以完美的姿態呈現在眾人面前,并將這些具有歷史積淀的文物通過舉辦展覽的方式,展現于世人。博物館開展展際交流,一方面來看,能夠樹立博物館良好的形象,向世界范圍內擴散影響力與吸引力;另一方面來說,展際交流的方式能夠實現文化資源共享,將藏品內蘊含的深度文化信息挖掘出來。但在展際交流中,必須要有憂患意識,事先預定好一系列的文物預防性保護措施,并建立應急措施,以最大限度保護文物。
1 展際交流與文物預防性保護
(一)展際交流的構建與目的
時下,國民的文化水平穩步提高,在精神文化方面有了很大的供求。博物館體系的構建是依照科學嚴謹的態度,并且要結合館藏文物的特色,用發散性思維進行思考,對于將來的發展有著清晰的認知。
博物館陸續開放免費展覽政策的實施,不同博物館之間需要引進臨時展覽品或輸出本館的展覽物以達到文化交集,這種方式為館際交流帶來了無限的可能性,在發展中會形成一個不斷擴大的“文化圈”,對于我國的歷史文化以及文物有清晰完整的意識形態。
(二)文物預防性保護的現狀
在各大博物館進行不斷引進與輸出文物時,這種展際交流的方式,促進了文化的多元化發展并將文物自身的底蘊價值充分利用。文物流動性的增加,使其破損的概率增大,并且其中有很多不可預見的危機性。館內藏品大都經歷過幾千年風雨的洗禮,內部的結構因腐蝕程度而不具有穩定性,整體十分脆弱,稍微一點外力的作用就會對其造成不可挽回的傷害。因此,文物在交融發展中,危機與機遇并存,如何轉危為安,成為當下博物館最為關心的問題常態。
在文物的預防性保護現狀中,存在如下問題:第一,包裝運輸環節。在文物的運輸過程中,存在著一定的安全隱患。隱患中包括有意外風險,如有組織的團隊進行半路行竊,或是不可抗力因素等。第二,文物生存環境。若有博物館對于運輸過來的文物進行展覽時,不加以區分文物的質地、不注重展柜中的不同溫濕度對其帶來的影響、或者缺乏恒溫恒濕裝置等都會對文物造成損壞。在如此不適宜保存的環境中,它會開始一點點損耗,逐漸氧化,文物的精髓終消失殆盡。第三,展際交流的規章制度。若缺乏一套是適用于展際交流的規章制度,一旦意外事故發生,無應急措施以應對危機[1]。
2 保護策略
(一)健全展際交流的規章制度
為了使文物在文化交流中的一系列工作有一個基本的保障,就必須建立展際交流的規章體系,構建有效的機制。在展際交流中,對于文物出入庫的制度、點交規范、包裝運輸管理的具體環節、文物陳列設計、燈光展柜的合理安排、撤展管理的維護、展際之時的安全管理、專業人員的安排等。在這每一個環節中,都必須細化到每一個流程上,進行總體規章制度的建立健全。它有利于文物的科學化管理,將具體管理依托于一個規章系統化的載體中,最大限度地避免失誤。
(二)加強各個環節的監督管理
在展際交流中,對于文物的預先保護,必須將每個環節的監督力度進行最大化,使每個部分構成一個有機的整體與銜接。在文物展覽會之前,雙方都應該簽訂一份詳細的借展協約,它將成為在整個展際交流中各個事項及文物保護的基本依據。協議的內容應該含有:展品保險、展品運輸、第三方贊助等,在協議中的具體條例上,要仔細的列出[2]。 在文物的布置時,對于展柜的溫濕度、穩固性都應該考慮到,并注意到對文物的固定。另外,對于陳列排架上的管理,要注意是否進行了科學有效的設計。
(三)建立文物狀態的評估體系
對于文物的展前、展中、展后的每個環節都必須建立一個完整的狀態評估體系。展前評估即對文物的保存狀態與展館的環境進行了解,并判斷是否適合文物進行展覽。對于展覽物的保存狀況要進行綜合的有效分析,對于展館的安全性能有一個大致的判斷,并從設備、環境上進行仔細地考察,是否具備防潮、防塵、抗震、防盜等。另外,消防體系的建立是否完善也需要格外注意。在展覽中,隨時對文物的實時狀態進行記錄;檢測各項儀器設備是否運轉正常;展柜的溫濕度是否處于正常值等主要問題。在展覽后,專業人士對于文物的認真清點,與觀察藏品是否出現了異常狀態,并進行經驗的總結。
3 結束語
“居安思危,思則有備,有備無患”在《左傳》中早已有言。文物預防工作主要突出在“預防”二字,對于文章中提到過的健全展際交流的規章制度、加強各個環節的監督管理及建立文物狀態的評估體系,對于保障文物的安全有著重要的作用性,做到有備無患,不讓千百年的歷史文物因人為因素而化為烏有,消失在歷史的滾滾紅塵中。
參考文獻
[1]王連生.甘肅省博物館可移動文物預防性保護現狀及實施意義[J].絲綢之路,2016(12):65-67.
[2]劉強.淺談館藏文物的預防性保護——以遼源市博物館為例[J].北方文學旬刊,2017(9):222-222.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