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暘,劉翠
(青島大學附屬醫院,山東青島,266003)
隨著我國醫療衛生體制改革的逐步深入,醫院的生存與發展均面臨著前所未有的新形勢和新情況。醫院文化作為醫院軟實力和內在驅動力的具體體現,影響著醫院的可持續發展能力[1]。大型公立醫院要樹立良好的社會形象,除了要具備一流的醫療服務能力以外,還要建立一套科學高效的文化體系,通過發揮醫院文化的引導、教育、凝聚作用,為實現醫院可持續發展提供強勁動力[2]。加強對外交流,學習國內外先進經驗是提升醫院品質,增強醫院軟實力的必由之路。2017年9月至12月,在醫院“南丁格爾”項目的支持下,筆者于日本神戶大學附屬醫院進行了為期3個月的研修學習。在研修期間對日本精細化的醫院管理、以人為本的醫院文化、重視可持續發展的護理教育模式等方面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現將研修期間的見聞和體會報道如下。
神戶大學附屬病院所在的神戶市是日本關西地區重要的港口城市,風景優美、人民和睦友善。神戶大學附屬醫院始建于1869年,總床位數934張,工作人員2900余人,其中護理人員946人,是一座擁有悠久歷史、厚重文化沉淀和學術影響力的區域醫療中心。
2.1.1 溫馨舒適的醫院環境 醫院給人的第一印象是:干凈、整潔、安靜、溫馨,便利。醫院的環境布置很用心,整體色彩以暖色調為主,注重綠色植物的培育和養護;志愿者提供的手工藝品的展示隨處可見,配合不同的節日或主題,不定期有書畫或其他藝術作品展出,讓人一走進醫院便有心頭一暖的感覺,而不似以往人們印象中醫院冷冰冰的視覺印象。醫院設有志愿者服務站,除提供日常寄送包裹等便民服務外,主要工作是做好在院患者的圖書借閱工作,書籍的來源除政府少量資金支持外,絕大多數來自社會捐贈,志愿者負責日常的維護和管理。圖書借閱室仿佛是醫院中的一片綠洲,以書為媒慰藉著無數患者的心靈。目前,國內醫院的硬件設施不斷提升,內部裝飾也趨向柔和和人性化,但專屬的場地和專門的人員管理是限制患者圖書借閱的瓶頸,如果能在每個科室設立圖書借閱角,既可滿足不同專科患者的個性化需求,又具有管理的可操作性,不失為一種可行性較強的解決方案。
2.1.2 合理便利的就醫流程 醫院的就醫流程合理,有很多方便患者的措施,比如門診大廳設有為患者提供導向服務的志愿者,隨處可見陪伴患者做檢查的工作人員,而且醫院內所有的建筑都有通道連接在一起,帶患者檢查十分方便。電梯的設計別具匠心,一側是員工和家屬專用,一側是患者專用,保證為患者提供更便捷高效的服務。出入院時,有類似于超市中的小推車,往來運送患者的隨身物品,為患者提供方便,減輕負擔。門診實行預約制,患者按照預約時間前來就醫,極大地縮短了等候就醫的時間,同時也使門診顯得井然有序。最為特色的地方是有為患者專門設置的“退院支援”部門,負責分流已達出院標準的患者,當患者明確退院支援需求后,由病區醫生、護士、退院支持部門、接收方醫生護士或介護士(“介護士”,一種在日本專門從事老年護理工作的專職人員)及患者家屬共同商討制訂最佳的退院方案,為患者解除出院后無人照料的后顧之憂。近年來,我國民眾醫療保障得到較大改進提高,但真正達到老有所醫還有很大的差距。尤其是老年患者出院后的延續醫療護理服務呈現出“三少”的特點,即專業化部門少、可以報銷的費用少、特色服務少。大力發展老年人醫療產業、健全完善老年醫療保障是我國老年人醫療事業的必行之路。
2.1.3 安全高效的設備設施 供患者日常清潔使用的一次性毛巾都放在專用的保溫箱,護士取用高效便捷;臥床患者的移動和翻身活動,大到機械翻身架、小到適合身體不同部位的翻身靠墊一應俱全。日本的患者通常沒有家屬陪伴,為防止患者發生跌倒墜床的意外,保證患者安全,每位行動不便或跌倒墜床高危患者床前都配有一塊小墊子,墊子上有與護士站的電腦設備相連電極,如患者移動到此護士可以及時發現并為患者提供必要的幫助。說到便利設施,除了為患者提供的幫助之外,護理工作中所使用的一些實用小器具也常常讓人覺得眼前一亮。比如一次性簡易護目鏡,就是一個大小、形狀合適的透明塑料片,底端帶有粘貼可直接粘貼到口罩上,成本很低但是方便有效;幾乎每間病房門口有像手套一樣提供的一次性隔離衣,材質輕薄,穿脫方便。在日本,體會是只要工作中能想到、能用到的東西,都有專業的產品可供使用,非常方便。因此,在改善患者的就醫體驗及工作人員自身的工作環境方面我們還是大有可為的。良好的就醫體驗和工作人員自身工作環境的不斷改善,無不體現著醫院管理者和全體醫務工作者對完美細節的孜孜不倦的追求。只有真正關注患者的需求,不滿足于現狀,細心觀察工作中可改善的細節并付諸行動,才能滿足廣大人民群眾日益提高的醫療服務需求。
2.1.4 合理的人力資源配置 按照日本政府的規定,普通病房護士是按照護患比1:7進行配置的[3],采用護患比進行配置相比于我國采用的床護比進行配置的主要優點在于可以根據當日患者數保證實際工作人數,如科室當日人力不足,可向護理部申請進行人員臨時調配。而我國護理人力資源的配置仍然沿用的是國家衛生計生委規定的1∶0.4的床護比[4]。也就是醫院根據固定的床位數按比例雇傭的人數,如科室遇到護理人員外出進修或休婚產假等情況,勢必造成實際工作人數的不足。病房除按照規定比例配置護理人員外,還有諸多輔助崗位配合護士更好地開展護理工作,如科室通常配備負責出入院手續辦理及文檔整理工作的辦公室文檔管理人員2名,護士助手3名,并且設有專門人員負責定期更換被服及出院患者房間的終末處理等。這樣就可以使護士從繁雜的日常事務中解脫出來,專注于護理專業的工作,保證了護士護理患者的時間。近年來,我國眾多學者對護理人力資源的配置方法進行了大量的研究,有的按工時測 算[5-6],有的按護理級別分類測算[7-8],但以上的方法均被認為存在一定的局限性。“護理需要量”為原型評價法[9],是根據患者的狀況測定實際需要的護理服務量,無論護士繁忙與否,無論評價者是誰,患者需要的護理量都不會改變,這種評價法是從患者的角度出發,既保障了患者的權益又保證了護理質量,值得學習和借鑒。
2.1.5 先進的信息化管理 病房配有充足的電腦,除辦公室固定電腦外,每位責任護士都配有1臺小治療車和筆記本電腦,隨時可以錄入采集的數據和護理措施等內容;醫生、護士、藥劑師、檢驗科醫師等可分別書寫同一個患者的病歷,所有的記錄可同時顯示在同一電腦界面,便于工作人員查閱患者的各項數據和資料。護理記錄以“S(Subject)、O (Object)、A (Assessment)、P (Plan)” 模式[10]進行書寫,除文字記錄外,還可上傳照片進行記錄或對比,如壓力性損傷的處理或傷口的愈合等,非常直觀、準確和便捷。SOAP記錄方式可以幫助護士有目標、有針對性地收集資料,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而且體現了護士獨立思考的過程,有利于護理人員理論水平的提高,筆者認為值得國內醫院借鑒和推廣。不良事件上報系統不僅局限于醫院內部,還加入了“QLNQC”系統,此系統由日本全國范圍內的641家醫院、5257個病房共同參與,可非常便捷地獲得相同級別醫院、相近地區醫院,甚至全國范圍醫院的大數據,為醫院做好護理質量管理,制訂合理化目標等提供了重要的數據支持。
2.2.1 滿足患者個性化需求 門診大廳設有供患者和訪客休息使用的沙發、咖啡廳,并且每一層病房都有獨立的餐廳、洗衣房和浴室,滿足不同患者的個性化需求。病員服的顏色和款式多樣,患者可選擇自己喜歡的顏色,根據自身需求選擇分體、裙式、正襟或偏襟的病員服。非獨立房間的床位間以長隔簾獨立出患者的私人空間,每個床位的空間與國內病房相仿,但布局設計更加合理,每個床位都配有可供私人使用的電視、冰箱及可上鎖的抽屜,獨立空間內的物品擺放,醫院并不做過多的規定和限制,很多患者的床頭都放置有多張家人的照片,使病房的空間顯得非常地溫馨。
2.2.2 注重患者隱私保護 去日本學習前,醫院相關人員就反復強調不能拍任何涉及患者信息的照片,可以說筆者對日本同行注重保護患者隱私的意識有充足的心理準備,但到了那里還是被一些小細節觸動。所有工作人員對待患者都非常有禮貌,醫生查房或護士做操作前都會先跟患者問好并解釋后再進行,如果有實習學生或進修人員共同查看患者,要先征得患者同意方可進入病房并要逐一做自我介紹。護士進行操作結束后會立即非常認真仔細地用馬克筆將輸液貼、治療卡等帶有患者信息的部分遮蓋后分類丟棄。我國護理教育一向注重理論知識的教授,臨床實習則偏重于操作技能的實踐。筆者建議在今后的護理教育中將人性化服務理念作為必修課程滲透到學生的日常護理教學中,使護理專業的學生懂得尊重患者生命價值、人格尊嚴及個人隱私。只有樹立了人性化服務的理念,護士才能設身處地為患者著想,更好地為患者提供優質、安全的服務。
2.3.1 設立教育辦公室 護理部下設1個專門負責護理教育專項管理的辦公室,由1名護士長,2名副護士長和2名護理教育專員共同組成。包括新護士培訓,護理人員的繼續教育,進修人員的學習安排等與醫院護理教育相關的工作,都由這個辦公室負責制訂詳盡的計劃、評價標準并組織實施。
2.3.2 注重體驗式教學 為了更好地達到培訓目的,同時更好地保證患者的安全,對實習護生和新入職護士的培訓多采用體驗式的教學方法。如進行壓力性損傷方面知識的學習時,與我們課堂教學常常是死記硬背不同,她們會讓學生自己用壓力測量儀測量不同床墊、不同體位及不同部位在受壓時所產生的壓力值,從而加深壓瘡好發部位及預防壓瘡措施的理解。在新入職護士關于溝通技巧的培訓課程中,授課者并沒有進行單純的理論灌輸,而是事先設計了幾個場景,讓新入職護士分組進行角色扮演,并用iPad錄下來,通過回放來讓新護士找出同伴或自身的不足,并加以修正。在技能培訓方面,醫院有一棟大樓專門進行示教使用,示教室除了有各種先進的設備外,還模擬了各種與醫院內完全一致的場景,比如普通病房、ICU、手術室等,帶教老師會設計一些突發情況讓學生來處理,老師可以通過雙面玻璃(室內看是鏡子,室外看是玻璃)觀察學生在逼真場景里所做出的真實反應,并在事后對他們的處置給出指導意見。這些護理教學的方式方法注重培養護理人員獨立思考和實際解決問題的能力,收到良好的教學效果,給筆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與目前國內護理臨床教學實踐中普遍運用的傳輸式教學相比,體驗式教學有助于培養學生溝通交流、團結協作、人文關懷及應變能力等綜合素質[11]。護理專業發展日新月異,臨床護理帶教老師也要勤于思考、勇于實踐不同的教學方法,以期取得更好地教學效果。
2.3.3 護理專業發展的可能性 專科護士的發展為護理人員的可持續發展提供了很好的平臺和很多的可能性。神戶大學附屬醫院共有包括急救、感染管理、疼痛管理、緩和醫療等在內的19個領域的專科護士30余人,遠遠比我們現有的專業要豐富,而且非常值得一提的是,很多專科護士是在一個獨立的團隊工作,這個團隊可以為臨床患者會診,并提供給臨床醫生專業的參考意見。他們在團隊中有自己的話語權,可以發表護理角度的專業意見,在自己所在的團隊中發揮著非常重要的作用,與其他專業一起為患者的身心健康做出自己的貢獻,樹立了良好的護理專業形象。
本人在日本神戶大學附屬醫院進行為期3個月護理研修學習,對日本的護理理念有了進一步的了解,精細的管理、人性化的醫院文化和認真細致的培訓都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雖然,中日兩國國情不同,但國內醫院可以在結合自身實際情況的基礎上選擇性地借鑒國外醫院先進的管理和文化,注重自身專業發展和護理理念的轉變與提升,從改善環境、改進流程入手,盡己所能為患者提供更好的醫療和護理服務,構建和諧護患關系,提高自身專業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