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吉林省永吉縣特殊教育學校)
在我國,知恩圖報是我們一直以來的傳統美德,在我國的文化中也有很多關于知恩圖報的詩句和名言。倒如,滴水之恩,涌泉相報;還有對父母之恩的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以及吃水不忘挖井人,等等。目前,社會變得越來越冷漠,人與人之間的距離感是比較強烈的,因此需要加強對青少年的情感教育,尤其是感恩教育。而且隨著我國市場經濟的快速發展以及改革開放的力度不斷增大,外來的文化對我國傳統文化的沖擊,使得我國的很多傳統美德都受到了影響,尤其是感恩的美德,而我國正在進行和諧社會的構建,需要每一個公民都能夠遵守社會公德,并且學會感恩。在感恩教育中,尤其是特殊兒童,進行感恩教育是非常有利的,感恩教育不只是教育學生回報父母、老師,還要教育其回報社會,培養學生的責任意識和自主、自尊意識,并且幫助學生健全和完善其人格。感恩教育要求教育者具有良好的道德品行,遵循道德教育的規律,注重教育的方法和手段,培養學生的感恩意識,并且進行一系列的被社會大眾認可的感恩活動。總之,感恩教育要將情感教育和道德教育相結合,以情動請,以德報德,是一種對人性善良的一面的喚醒。感恩教育不但可以幫助殘疾孩子更加健康地成長,還可以為特殊教育學校贏得更多地關注,幫助特殊教育事業更加長久、穩定地發展,從而更好地為殘疾孩子服務。
感恩教育對于青少年尤其是特殊兒童是非常重要的,下面將對感恩教育在特殊教育學校中的必要性進行簡要地分析。
首先,感恩教育對于殘疾孩子的成長是非常必要的。殘疾孩子只是身體上面的殘疾,而非人格上面的殘疾,因此需要對其進行感恩教育,幫助其建立健全的人格。目前,社會各界對于殘疾孩子的關愛非常多,我國每年五月的第三個星期日是助殘日,社會各界對殘疾孩子的幫助使得殘疾孩子的學習生活條件得到了很大的改善,但是對于殘疾孩子往往只是被教育說謝謝,并沒有實際的教育孩子如何回報社會和那些愛心人士,導致殘疾孩子在進入社會之后只是單純地想要依賴社會,而不是希望通過自己的努力來生活,更甚至回報社會,這對于殘疾孩子是非常不利的。感恩教育要教育殘疾孩子感恩父母、感恩老師、感恩同學、感恩所有對自己有過幫助的人,只有懂得感恩,才會在步入社會的時候,可以更好地生活和回報社會。
其次,感恩教育對特殊教育事業的發展是非常必要的,在特殊教育學校,學生往往會存在一些性格上的缺陷,如以自主為中心,或者對他人比較冷漠,同時學生之間缺乏情感交流,學生不懂感恩,因此要通過各種不同的感恩教育活動,讓學生在各種活動中體會感恩,從心底里認同感恩教育,做到潤物細無聲,喚醒學生對父母、社會的感恩意識,培養學生對社會和人民的責任意識。并且促進學生不斷進行學習。目前,我國對于特殊教育的資助和投入是非常大的,對于特殊教育的發展是非常有利的,但是我國目前還屬于發展中國家,而特殊教育是一項龐大的、系統性的工程,僅僅依靠政府和社會各界的資助是無法真正地建立起完善的特殊教育體系的。因此,需要教育孩子努力學習,懂得感恩,將來可以回報社會,但是目前我國的特殊教育學校還是存在一些欠缺,需要不斷地幫助殘疾孩子可以不斷努力學習,并且充滿感恩,讓社會看到特殊教育學校的孩子們除了身體有所缺陷之外,其具有健全的人格和善良的品性,這樣不斷可以幫助孩子們更好的生活發展,也可以得到社會各界更多的關注和幫助。總之,特殊教育是一項非常復雜且艱難的事業,需要社會的支持和學校自身的不懈努力。
最后,感恩教育對于構建和諧社會也是非常有利的,偉大的思想家馬克思說過“恩情是聯結人與人之間關系的一個良好的紐帶,大到國與國、地區與地區,小到家庭與家庭、人與人,進而支撐起一個社會。”在特殊教育學校中,需要教育學生感恩所有幫助、關心和鼓勵我們的人,包括父母親人、老師同學、朋友還有國家、社會以及對大自然等,但是現在的社會人與人之間越來越冷漠,知恩圖報的思想已經越來越弱了,因此急需要進行感恩教育,尤其是在特殊教育學校,特殊教育學校的學生往往因為一些生理缺陷比起正常的學生來說,與人相處存在的問題更多,往往更有距離感。感恩教育不僅是一種情感教育,同時也是人生更好的境界,并且可以獲得更大的情感回報。在整個社會,甚至整個世界中,懷有感恩之心,人人心生感激,人們之間的距離會越來越近,世界也會越來越溫暖,使得整個社會更加文明,人際關系更加融洽,對于我國進行和諧社會建設是非常有利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