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文軒
(煙臺市青少年宮)
精神文明是一個國家和民族發展的內在基礎,是整個社會政治、經濟和科技發展的文化內核。青少年傳統文化教育不僅擔負著培養其精神文明的責任,而且影響著其民族認同感和自豪感的形成。傳統文化是中華民族在五千年歷史長河中不斷積累、傳承的偉大精神財富,是中國現代社會時代精神和創新精神發展的原動力。傳統文化教育并不是簡單的思想政治宣講,而是從歷史和傳承的角度向青少年學生展示中國式價值觀的形成過程和傳承意義。隨著近年來社會各界對國學、對傳統文化的關注度逐漸提高,大、中、小學內開始對傳統文化教育的認識和重視進一步提高,教育方式和模式正在不斷轉變和創新,傳統文化不再只是社會主義高舉的精神大旗,而是徹底進入人們的生活之中。全國各地興辦國學館,世界各國開辦孔子學院,正是對中國傳統文化的新發展,也是展示中國形象的重要舞臺和渠道。傳統文化教育不僅是對青少年學生的文化洗禮和文明教育,而且是一場壯烈的探尋民族精神之根的精神旅程。青少年學生在社會環境的不斷熏陶和強化中逐漸建立其對傳統文化的印象,并在學習、生活中受到潛移默化的影響。
1.以傳統文化元素營造校園文化的精神和物質環境
校園文化包含兩方面內容,一是校訓、校歌、校內建筑風格等體現出來的相對抽象的校園精神,二是校內各種文化活動、學生社團等更加活潑的校園活動。校訓、校歌、學校風格等雖然相對固定,但卻是對學生影響最大的校園精神,如“自強不息 厚德載物”“科學 民主 愛國 進步”“允公允能 日新月異”等校訓不僅代表了各學校不同的教學特點,而且表達出對學生的要求和期盼。選擇校園精神中與傳統文化相關的部分進行校園文化的營造,如“厚德載物”的君子精神、“科學民主”的歷史意義、“允公允能”的起源故事等都可以作為傳統文化宣傳的切入點。校園文化活動是進行青少年學生精神文明教育的重要陣地,是促進時代精神與傳統文化相互融合、共同發展的重要平臺。校園文化活動首先要根據青少年學生的思想特點和發展需求進行設計,然后借助學生喜聞樂見的方式開展。
2.舉辦特色主題教育活動
以傳統文化為核心,舉辦各種主題活動進行宣傳教育。如以傳統節日、神話傳說、歷史人物和事件、民俗特產等為主題,將其中的傳統文化元素提取出來進行宣傳。另外,儒學的入世思想和道學的出世思想都是極具中國特色的古典哲學,以這兩種哲學思想為主題,組織學生對這兩種思想進行討論,探討這兩種思想對現代生活的影響和意義,能夠讓青少年學生在哲學思辨的過程中不斷體會中國古人智慧的深邃。還有唐詩、宋詞、元曲和明清的散文等中國古典文學,以此為主題舉辦朗誦比賽、知識競答等趣味活動,鼓勵學生組織詩社、詞社等相關社團、組織詩詞活動等,讓學生在文學之美中感受傳統文化的深刻含義。
3.推薦一些互聯網上有關傳統文化相關的主題網站
互聯網是現代生活必不可缺的通訊媒介,是信息傳播最快速有效的方式。以互聯網為基礎發展起來的新媒體已經成為現代教育發展的重要契機和平臺,借助新媒體進行傳統文化教育不僅是順應時代要求,而且是促進傳統文化與現代文明相融合的重要方式。推薦與傳統文化相關的網站,將傳統文化以一種新的方式展現在學生面前,如中華文明網、國學網等兼具文學美感與傳統文化特點的網站。另外,在校園媒體中開設傳統文化板塊,如根據學校所處地域,以歷史傳承、民俗特點、文化形成為中心內容設置教育板塊,在潛移默化中對學生產生影響。
精神文明是一個國家和民族發展的文化內核,是在全球化浪潮中區別于其他國家和民族的鮮明特點。傳統文化是中華民族古老智慧的結晶,是一代代中國人對生活經驗的總結,代表了中國特有的精神和文化特點。青少年傳統文化教育不僅要幫助學生樹立民族認同感和自豪感,而且要通過文化宣傳促進學生健康三觀的形成和精神文明的建設。在物質文明快速發展的現代社會,加強傳統文化教育不僅是時代發展的要求,而且是社會穩定的前提。綜合實踐活動為傳統文化教育提供了平臺和機會,通過打造新型校園文化、開展各類實踐活動、利用新媒體技術進行宣傳等方式將傳統文化與青少年學生的日常生活緊密相連,推動其精神文明建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