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玉萍
(吉林省公主嶺市朝陽坡鎮中心小學校)
語文課程可以為其他學科的學習奠定一定的基礎,是提高學生自身修養和素質的有效途徑。在小學教育中,涉及中華傳統文化知識最多的就是語文教育,所以,在小學語文中滲透中華傳統文化是非常重要的。首先分析了小學語文教學中滲透中華傳統文化的意義,而后闡述了中華傳統文化教育存在的主要問題,最后提出了一些相關措施。
在小學教育中,語文學科是很重要的組成部分,中華民族幾千年的傳統文化都靠著語文來傳承,同時,語文教師在傳承文化的道路上也任重而道遠。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滲透中華民族的傳統文化,不僅可以拓展學生的視野,同時還能增加語文教學的藝術性和趣味性,從而使小學生的綜合品質得到有效的提升。
我國傳統文化有著悠久的發展歷史,是由華夏文明經過幾千年的演變發展而來,具有獨特的文化氣息,中華傳統文化在被我國的各個民族世世代代傳承和發揚。在小學階段滲透中華傳統文化有利于學生提升學習語文的積極性以及主動性,同時也能讓他們更深地了解中華傳統文化的內涵與精髓。
在當前的小學語文教學中,很多學校都不夠重視中華傳統文化的教育,所以中華傳統文化在語文教學中得不到滲透。還有的語文教師對中華傳統文化沒有足夠深的認識,甚至有的教師語文教學水平不高,這是導致語文教學質量差的關鍵原因之一。對經濟水平比較落后的地區來說,語文教學的質量更是得不到保證,很多教師都不是專業學校畢業的。所以,在教學水平、自身素質等各個方面都比較缺乏,甚至還會有一個教師會兼任多個學科的現象。在這樣的情況下,教師長期處于疲憊的狀態中,并且薪資也不高,這就導致教師沒有教學的積極性、主動性,同時也阻礙了中華傳統文化的發展。
在當前的語文教學中,還存在一個關鍵的問題,就是教學的方式比較傳統、落后,百分之九十以上的教師都是按照語文教材進行填鴨式的教學,對于中華傳統文化的滲透也只限于語文教材上提到的一些知識,沒有對其進行擴展更多的傳統文化知識,這不僅導致了學生不了解中華民族的傳統文化知識,還使學生學習的主動性、積極性也下降了許多。有極少的部分學校雖然有實施中華傳統文化教育,但是沒有足夠的密度和力度,教學方式也存有一定的問題,這不僅使中華傳統文化傳承和發展受到了阻礙,也致使學生沒有盡全力去學習語文知識傳統文化。
學校要提高對中華傳統文化的認識,轉變傳統的觀念及思想,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徹底滲透中華傳統文化的知識,在語文課堂中以中華傳統文化知識作為關鍵點,擴展學生的視野。與此同時,學校還要定期對教師進行中華傳統文化教育的培訓,加深教師對傳統文化教育的認識,同時還要提升中華傳統文化在教師心中的分量,著重提升教學的品質及質量。
小學生由于性格和年齡等因素,比較活潑好動,注意力也不集中,在這種情況下,教師就要結合學生的特征采用適合他們的教學手段,從而吸引學生的注意力,確保語文教學的質量及效果。例如,在講《春曉》這篇古詩的時候,教師就可以采用多媒體教學方式,把古詩的詩句制作成文字、圖片形式的課件投射在屏幕上,帶領學生一起朗讀,然后再仔細地給學生講解詩句的含義,這樣就可以吸引學生的注意力。采用多媒體教學方式進行中華傳統文化教育是比較合適的,有利于學生對傳統文化知識進行更深入的了解,同時也能提升學生的學習興趣。
在小學教學中,不能只在語文教學中滲透中華傳統文化教育,教師要利用現代的教學資源,將中華傳統文化教育擴展得更為廣闊,加大滲透的范圍。在平常的生活中,家長也要帶動學生學習中華傳統文化知識,可以采用繪畫、傳統樂器、書法等方式指導孩子學習傳統文化知識,但是不能過度逼迫他們學習,一定要結合他們的愛好、興趣制定學習方案,正確地引導他們進行學習。
綜上所述,在語文教學中滲透中華傳統文化教育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中華民族的傳統文化博大精深,如果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滲透中華傳統文化,不僅可以使學生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和人生觀,同時還能提升小學生的傳統文化內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