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偉偉
(徐州醫科大學附屬醫院重癥醫學科)
在科學迅猛發展的今天,以人為本的理念得到了越來越廣泛的重視,醫學人文教育的重要性也得到了醫學教育界的廣泛共識。然而,在臨床實踐中,特別是規模較大的臨床教學醫院,醫學人文精神仍難以完美融入到日常的診療活動中,導致了目前我國醫療工作中普遍出現的重醫療,輕人文,重技術,輕服務的現象。是什么原因導致這種局面?
1.理論層面
主要有系統的醫學人文理論的匱乏。在我國醫學人文已倡導三十多年,然而,醫學人文精神的實踐效果差強人意。我國古代講“醫乃仁術”,主張仁與術不分。然而,當前的醫療環境下,患者的病能夠治愈成了醫務人員最大的追求目標。當前的臨床醫生,自身在學校期間基本沒有接受系統的人文理論學習,因此在帶教時很難重視對實習學生進行人文教育。國內有的醫院也定期舉辦醫學人文內容的講座,但臨床指導效果難以令人滿意?!叭宋摹边@一種理論或者精神能否被真正領會并運用到實踐中,是值得醫學人文工作者及臨床工作者深思的問題。
2.現實層面
(1)醫療負荷過重
由于醫療體制的不完善,目前國內很多醫院,尤其是三級醫院每天就診的患者可謂“人滿為患”。因此,導致了醫護人員所承擔的負荷過重。在大型教學醫院,臨床醫師除了做好日常值班,會診,出診等醫療工作外,還要忙于備課,寫科研標書,申報,培訓,參加會議,考試,晉升等工作。醫、教、研可以說是壓在醫生身上的“三座大山”。因此,臨床醫生沒有多余的時間來研究人文,學習人文,更不用說在臨床帶教過程中教育培養學生的醫學人文情懷。
(2)臨床教師的重視力度不夠
每個醫學生都能熟記醫學生誓言,然而,對醫學生誓言的理解不夠透徹,涉及人文關懷的內容被忽視。當前的醫療環境下,實習學生進組后,帶教老師主要是培養學生的基本技能,科研思維,很少去教導學生如何去與病患及家屬進行有效溝通,如何去關心病人,理解病情。因此,作為臨床醫師,如何去發揮教師作用從而使醫學人文與臨床完美融合是值得深思的問題。
(3)學生的興趣不足
醫學人文教育是醫學教育中不可或缺的內容,有學者八年前統計醫學院校就有十幾門醫學人文課程,有的甚至有50門之多,但教育實效并不理想。醫學科學的博大精深使得醫學生把大量精力放在科學技術的學習上,從而偏廢了對人文精神的培養。目前有很多醫學院校已經開設了醫學人文課程。然而,學生們多數把這門課程當作復雜艱難的醫學專業課之外的“消遣”。這值得醫學院校課程設計者的重視。
(4)整個社會人文精神的欠缺
當前,社會人文精神存在嚴重欠缺。醫院作為社會實體的一部分,醫務人員和患者都有做的不好的地方。從醫務人員層面講,基于當前惡劣的醫療環境,部分醫務人員也許會表現出冷漠,做好診療工作后對患者缺少必要的關懷。對于患者來說,最突出的是部分人不能理性就醫。對普通醫學常識的欠缺使部分患者及家屬常提出一些不切實際的要求,寄予一些不切實際的期望,如必須得治好,必須得保證或者下手術臺等等。凡此種種,不勝枚舉,因之而出現的惡性傷醫事件時有發生。因此,社會人文精神的欠缺是不容忽視的問題。
醫學人文融入臨床是一個漫長的過程。作為臨床醫生,應該認識到醫學人文實際上是醫學本身的一部分。在我國,醫學人文有著優良的傳統,古語云:“德不近佛者不可以為醫”。因此,把醫學人文精神融入臨床實踐是醫學的內在要求。作為醫學院校的學生,“救死扶傷”和“關愛病人”是不能分開來講的。因此,應該從臨床醫生(帶教老師)和實習學生兩方面付出努力,推動醫學人文科學與醫學科學的結合,從而培養出具有醫學人文情懷的醫務工作者,教育規范出具有人文情懷的患者群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