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艷麗
(山東省鄄城縣舊城鎮中心小學)
教學實踐表明,教學因素是復雜多樣的。教學中由于教材內容的特殊性、教學對象的異同性、教師個體素養的差異性等,決定了教師在實際教學中不可能總是依靠單一的教學方法模式。教學因素的多樣性,決定了教學方法的多樣性。比如,語文教材文體有別,結構各異,教法當然應該有所區別;再如,有的教師長于邏輯分析,有的教師長于形象思維,其自身素養及教學風格的差異,也決定了教法自然有所不同;又如,學生的心理活動、學習表現也時有新的發展變化,教法也必須要適應這種多變性的特點,根據需要適當地變換教法。
要打造高效和諧課堂,教師在教學中還要努力進行教學方法的改革,讓課程、教學手段以及教學理論相適應。在實施教學的過程中,教師必須克服這樣兩大問題,一是墨守成規,企圖以一成不變的教學方法模式來解決教學中的實際問題。因而,語文課往往上得千課一面,缺乏個性和變化,甚至死氣沉沉,抑制了學生的學習興趣,降低了學生的學習效能。二是對先進教學經驗生搬硬,機械摹仿,這種課表面上看起來熱熱鬧鬧,但由于不適應教學實際,其結果常常是事倍功半,收效甚微。要解決這兩個問題,首先,教師要進行觀念的更新。教師不僅要研究自己如何“教”,還要研究如何教學生“學”,只有把“教”與“學”兩方面的情況都吃透了,才能做到有的放矢,因材施教,達到教與學的相互協調。其次,要大膽改革教法,既要善于繼承和借鑒中外傳統的優秀的教學方法,又要勇于進取,強化創新意識,能因人、因文、因時而異,創造出符合自己的教學個性和教學實際的新的教學方法,把繼承與革新、觀念與方法和諧地統一起來。
教師在當今課堂教學中,要始終使課堂處于“平等、寬松、和諧、愉快”的教學氛圍之中,激發學生產生自覺參與的欲望,這樣學生的思維才會敏捷流暢,這樣的課堂教學才能真正使學生成為學習的主體,這樣教師才能起到課堂主導作用。教學實踐表明,語文課堂必須營造寬松、自由的學習氛圍,構建和諧課堂,才能更有利于學生創造性的學習。多年的教學實踐告訴我,在課堂教學過程中,可以采用以下幾種方法營造和諧課堂:
一是教師的每一堂課都要微笑著走進教室。課堂教學過程中,教師對學生的期待是通過微笑來傳遞的,而學生會在這種愛的感召下,受到鼓舞,從而親其師,信其道。當你走進教室,看見有的學生急急趕進教室,個個神情慌慌張張,手忙腳亂時。你不能著急,而應該是面帶微笑教導同學們說:大家還沒有做好上課的準備,那么現在老師走出去,請大家做好準備。這時候,當老師再次走進教室時,顯然同學們會更加自覺和認真,精神煥發地靜候老師上課。如果老師板著面孔訓斥,適得其反,學生更難于安靜下來,注意力很難集中,更難收到預期的教學效果。
二是教師要對學生多鼓勵多表揚。高效愉悅的課堂離不開學生的踴躍參與,學生的積極參與又離不開老師的鼓勵。這就要求教師要多鼓勵學生、激發學生善思多問,鼓勵學生發表不同的見解,允許學生“別出心裁”“標新立異”,對從不同的角度發現問題、思考問題的學生進行表揚。課堂教學過程中,為了激勵學生善思多問,可以設立了“愛動腦筋的好學生”獎項,對學生發言中,有新意,有獨特見解的及時給予表揚,課后頒發獎狀。這樣做不僅營造和諧的課堂氣氛,而且極大地培養了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創新能力。
三是教師要善于把競爭激勵機制引入課堂教學當中去。教師要結合學生好勝心理特點,在課堂教學中,積極引入競爭激勵機制,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如課堂上創設問題搶答、筆答題競賽,可允許先做好筆答題的學生當“小老師”,教師運用適當的激勵語言,“看誰說得最清楚”“誰的方法最簡便”“哪個小組合作的既快又好”,最大限度地給學生創造表現自我的機會,展示學生的個性。實踐證明,把競爭激勵帶進課堂,會使課堂更加和諧,而且知識掌握效果好。
四是教師在課堂教學中要善于發揚民主,讓學生充分發揮個體潛能。學生在民主和諧的課堂氛圍中學習,心情舒暢,才能敢想、敢說、敢問、敢做、敢于創新、敢于創造,正如陶行知先生說的“只有民主,才能解放大多數人的創造力,而且使大多數人的創造力發揮到最高峰”。在課堂上,只有充分地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還民主于學生,杜絕“一言堂”“滿堂灌”的教學方法,才能激活課堂氣氛,才能點燃學生智慧的火花。
總之,只要教師與時俱進,善于改進自己的教學方法和策略,就能打造出屬于自己和學生的高效課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