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瑞琴
(山東省莒縣第一實驗小學)
在小學音樂教學中,教師要想搞好音樂教學,就必須搞活課程,為學生營造就良好的課堂氛圍。因此,教師要在日常教學中擺正自己的位置,改變傳統觀念,改變自己在教學活動所處的地位。教師應該明學生們才是音樂學習中的主體,要走下講臺,走到學生們中間,與學生們平等的交流,做學生們的模范和榜樣。特別是音樂教學中,教師做學生們的朋友。教師要擺正自己的位置,不要居高臨下給學生灌輸知識。在這個過程中,教師首先要做的就是改變自己的觀念,做學生的模范,做學生們的朋友。教師作為組織與引導者,運用自己的專業知識和人格魅力來征服學生,而不是自己去主導整個課堂,讓學生們完全跟著自己走。因此,在日常備課中,教師就要根據學生們的特點和喜歡的內容來精心的準備音樂課堂教學內容,并精心地準備上課時的導入及背景音樂。做到讓音樂課堂在輕松活潑的語言與優美的音樂中進入狀態,收回飛揚的心緒。最終目的就是為學生們創造和諧放松的音樂教學環境。使他們在較短的時間進入到美好的音樂世界里,用心去感受其中的美好。我想,如果能做到以上這些,那么音樂課堂教學已經事半功倍。最主要的教師應該在課堂上始終保持熱情的狀態,引導他們的興趣,吸引他們的注意力,培養他們的積極性。在他們遇到音樂上的問題時,要鼓勵他們勇于表達,讓他們大膽的參與其中。
音樂教學與普通學科的教學存在著很大的不同,傳統教學相對來說更注重知識與思維方面的傳達與培養。而音樂的教學要更復雜一些,不但要傳授一些技巧,還要講授基本的樂理知識,最重要的是要教會學生們進行音樂欣賞。音樂欣賞是一種多方面層次式的心理體驗活動,各種欣賞方式之間無所謂好壞,他們之間是一種互補的方式。比較理想的音樂欣賞是一種綜合體驗式的欣賞。需要他們調動自己的心智,對音樂進行全方位的綜合體驗。在小學音樂教學中,教師們尤其要注意的一點就是,不要因為孩子們還小,就覺得他們不懂得欣賞。因為優美的音樂大家都喜歡,不同的只是體驗而已。在音樂教學中欣賞教學是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提高他們對音樂的興趣、擴大視野、提高審美的有效途徑。可以說是音樂學習的基礎,事實證明只有提高他們的欣賞能力,才能真正理解與熱愛音樂。如在課堂上,教師可以合理地運用學生們熟悉的生活片段組成音樂,這樣他們更容易理解。然后再配合圖畫讓他們看歌詞,把抽象的音樂表達具體地展現給學生。學生們有了基本的了解之后,可以根據音樂和圖畫中的表達的內容展開想象,這樣就把孩子們帶入到了歌曲所表達的環境。既培養了他們的情感表達能力,又培養了他們的想象能力,同時也培養了初步的欣賞能力。還可以在每天的作息或是課間安排一般音樂欣賞的時間,聽一些適合他們水平的優秀音樂作品。可以把一些優秀的有價值的節目介紹給學生們,增加他們獲取優秀欣賞優秀作品的機會。必要的時候還可以參加當地文化部門組織的音樂會等。讓他們多聽,多練,多想。長此以往,自然會提高他們的音樂素養。
在小學音樂教學設計中,教師要充分考慮學生們的情況,并在教學的過程中不斷總結,反思。在考慮到學生們接受能力的基礎上,不斷地調整教學目標。為了做到這一點,教師就要在課下多下功夫,放下身段多跟學生們的交流,互動。了解他們的特點與個性,了解他們的喜好,特別是在音樂方面的喜好和水平。并有針對性地分析他們的心理和生理特點。這樣才能針對他們的特點,有的放矢的設置教學目標,才能動態根據實際情況進行調整,最終達成教學目標的合理設置。教學目標的設置細分來說,還應該包括教學內容。當然,從教學目標這個高度來說,具體教學內容可以提前進行設計,但在實際操作中又不可太細化,方便在之后的教學過程中隨時進行調整。在實際操作中可以設計一些核心教學內容。一般地要多加入一些音樂欣賞、作品分析之類的內容。在設計的過程中,要多進行思考,多向有經驗的教師學習,明確核心內容圍繞教學目標進行設計。首先,在設計時要確保核心內容教學時間;其次,在實際操作中要提高對時間的掌握力,確保良好的設計在有限的時間內按預期完成。通過優秀的設計最大限度提高教學效率,使學生們在音樂課堂獲得較大地收益,最終在音樂中獲是精神上的營養,以提高綜合素養,適應未來的變化。
參考文獻:
[1]李丹丹.啟發式教學在小學音樂課堂中的應用[J].藝術科技,2017,(05).
[2]錢靜.小學音樂教學中的創新教育分析[J].科學大眾,2017,(10).